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那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那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使守敬从刘秉忠学,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梁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金时,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遭,”帝善之。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 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佑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注】相符。”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又作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水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七年,诏内外官年及七十,并听致仕,独守敬不许其请,自是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定著为令,延佑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元史·郭守敬传》,有删节)

【注】天度:周天的度数,用来计算日月的运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B. 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C. 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D. 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在当时主要用作军事管理。

B. 在地理上,古人与今人相反,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泛指长下游以东地区,又称为江东或江表。

C.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称为“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 翰林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因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一度与丞相相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守敬精通水利工程,灵巧绝人。他师从刘秉忠,被张文谦引荐,常就水利问题向皇帝进言献策,得到历任皇帝的信任和赞赏。

B. 郭守敬主持修复旧渠,利国利民。他修复了中兴州内因战乱而废弃淤塞的十余条正渠及唐来、汉延二渠,浇灌九万余顷田地。

C. 郭守敬做事提纲挈领,严谨务实。他认为修订历法的关键在于测量所用的仪器,于是校订并移置了不符合司天台天度的浑仪。

D. 郭守敬通晓天文地理,博学多才。为了修订历法,他还亲自制造了大量用于测量的仪器, 并绘制了与这些仪器互相参照使用的图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

(2)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

 

1.A 2.B 3.B 4.(1)现在如果考察原有河道,使水能够通畅流动,在上游可以用来使西山获得好处,在下游可以用来使京畿地区的漕运范围变广。(2)主持政事的人吝惜工程费用,认为他的话过分夸大,缩减了渠堰三分之一的宽度。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习水利”是“荐”的宾语,不要断开;“巧思绝人”的注意是“郭守敬”,前面断开;“面”是“当面”的意思,作“陈”的状语,不要断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次元”即在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小说(Novel)(简称“ACGN”)人群组织成的文化圈中,被用作对“架空世界”的称呼。由于早期的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称之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广义的二次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ACGN,同时指喜爱ACGN的群体。“二次元文化”指在ACGN为主要载体的平面世界中,由二次元产品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与理念。这里的二次元文化并不限于ACGN,还包括从ACGN向外延伸出的手办、COSPLAY等衍生产物。

(摘自《2017年中国二次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二:

ACGN文化圈中用“二次元”一词来表达“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进而延伸用于指代“架空世界”。而与之相对的是“三次元”,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也就是现实世界。

(摘自百度百科“二次元”词条)

材料三:

二次元用户可以分为近二次元用户及核心二次元用户,前者对动漫基本了解,会观看热门漫画或动画改变的大电影,但投入的精力和财力相对有限;后者深爱动漫作品,经常上相关的二次元网站、贴吧等,查看喜爱的二次元内容,花费的时间和财力较多。

(摘自《艾瑞咨询:中国二次元行业报告))

材料四:

二次元文化总是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基础材料,换置到虚构时空里,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变形或重构,最后形成客观折射现实的效果。对于很多二次元用户来说,人与人的往来没有阶层的束缚,没有功利的导向,有的只是志趣相投的平等状态,这在无形中拓宽了用户对于二次元文化“真”的理解。

二次元文化常常用羁绊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羁鲜并非完全的束缚,反而是一种情感上的陪伴,其目的是消除孤寂。

二次元文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持着对未来的拷问。二次元文化依然对现实中的难题保有解决的热情,只是解决方式充满着浪漫的唯美情怀,诸如“跌倒不可怕,只要擦干眼泪”“奋勇前进,终能到底”等乌托邦式的期许。

二次元文化也不放弃自我探究,不管是青春主题的作品,还是黑暗主题的作品,都隐藏着二次元用户的精神梦想,这些梦想往往是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的,而二次元空间却给予这些精神梦想实现的无限可能。在另一个层面上,二次元文化鼓励青年在梦想中注入坚持、勇敢、热血,对正面自我的不断挖掘和无条件的信任,创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青春成长环境。

(摘端自《中国青年报》孙黎《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

材料五:

对于青少年而言,二次元文化是他们的精神避风港,一方面保护着他们远离严酷的现实,放飞理想。让青少年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尝试表达自我、展开自我、重塑自我,既获得自我认同,又获得群体彼此认同,从而找到自己的精神和文化归属。另一方面,长期沉溺于二维的想象空间中,青少年尤其是心智未完全成熟的低龄青少年往往容易模糊虚拟和现实的差异,造成潜意识里认知的混乱,丧失自我价值的判断能力,从而引发失范行为。

二次元和三次元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在媒介和商业的推动下,二次元文化逐渐尝试着隐藏或是削弱壁垒,延伸到三次元的空间中展示自己,三次元也尝试着平等地与二次元进行对话,甚至将某些二次元的表达方式纳为己用。因此,虽然壁垒没有被完全打破,但两者之间的误会却呈现出递减趋势。双向破壁的尝试也促使青少年跳出“高墙”限定,尝试放弃绝对边缘化立场,开始客观地看待自身的二次元文化,积极谋求与三次元的沟通和融合。

(摘编自马忠红《二次元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现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次元,是二次元世界的简称,它主要是指以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架空世界”,有别于指称现实的“三次元”。

B. 二次元世界和三次元世界的最大差异在于,二次元是以二维图画的方式来反映现实世界,而三次元是直接呈现现实世界。

C. “泛二次元用户”和“核心二次元用户”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二次元世界的认知程度、喜爱程度以及在精力和财力方面投入的程度不同。

D. 二次元向三次元空间延伸,一方面是可以展示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客观看待自身的文化,进而谋求与三次元的沟通和融合,更好地发展自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详细介绍了二次元的定义,材料二简单比较了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差异,了解二次元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下青少年的价值和文化取向。

B. 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近年来尽管二次元用户在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在逐步趋缓,这说明青少年已经逐步开始客观、理性地看待二次元文化。

C. 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对二次元文化的认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材料四认为其精神内核是积极的,而材料五认为这种文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因素。

D. 无论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都是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尽管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壁垒,但只要加强沟通交流,就可以共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E. 尽管青少年长期沉溺于二次元文化可能导致他们行为失范,但是辩证来看,二次元文化还是利大于弊,所以应该鼓励青少年积极践行二次元文化。

3.材料四是从哪些角度来分析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的?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春天的故事

崔立

(一)

我住浦东。

春天的时候,我在唐镇临街的路边开了一家服装店。

店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并不好。我心里很着急,脾气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我的门口,经常走过一对打扫卫生的老夫妇。很多时候,他们一个人推着车,一个人打扫着马路,一路走过去。他们打扫后扬起的灰尘,常常令我厌恶。我厌恶店里的生意差,如同厌恶他们扫起的灰尘。

以至于有一天,那个老头拿着一个空杯子,怯生生地走近我的门口,说:“可以让我倒杯热水吗?我老太婆她肚子有些疼。”我冷冷地看着他,冷冷地说:“对不起,没有热水。”老头无奈地看着我,无奈地走了。老头走向不远处,那个蹲在那里捂着肚子的老太婆的背影有些沉闷,有些苍白。

我的心,隐隐地有些不忍。

(二)

老婆来店里看我。

依老婆的本意,她并不希望我开什么店。她还是希望我本本分分地上一个班。而我,终是有些不甘寂寞,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把拒绝给老头提供热水的事说给地听。事实上,我是有热水的。

老婆圆瞪着眼,看我,说:“你不该这样的。一点热水,这么小的事儿。”

我叹一口气,说:“是的,我做错了。老头离开我的店时,我已生出悔意。我甚至想过喊住老头,但我终究下不了这个决心。”

其时已近中午,我看到那对老夫妇,他们坐在不远处的小板凳上,正拿出饭盒、面包,还有两只塑料杯子。看起来,他们是要吃午饭了吧。

老婆朝我努了努嘴,眼神落在了角落里的热水瓶上。我明白了。我鼓起勇气,打开门,朝着他们走了过去。

我到了他们眼前。他们看到我时有些慌张,以为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我说:“我给你们拿来了热水。喝点热水,对胃会好一些。”我打开了热水瓶,热水倒在杯子里,冒出暖暖的热气。热气缓缓地上扬。

他们说:“谢谢你。”还有些诚惶诚恐,有些不敢相信似的。

我笑笑,说:“没关系。”

我还说:“以后,需要热水了,随时来我店里倒。”

(三)

店里原本只有一个热水瓶。

我又买了一个,现在有两个了。

有时,老头或是老太,他们会来我店里倒水。有时我会给他们倒好水,有客人在的时候,就会让他们自己去倒。

老头或是老太走出去的时候,也许是碰到了路过的需要倒热水的行人。

一天,一个男人进来,问我:“请问,这里有热水吗?”我愣了一下,刚想回绝,男人又说:“我刚才看到一个老头,从你这里倒了热水出来。”我拍了拍脑袋,说:“对,对。”

我给男人的杯子倒满了热水。男人连声说着:“谢谢,谢谢。”

男人走出去。门口,站着一个怀孕的女人。男人把热水递给女人喝,女人缓缓地喝着水。男人女人回过头,还朝我甜甜地一笑。我也微笑,微笑地看着男人小心地搀着女人离去。

(四)

我的店里准备了5个热水瓶。每天一开店,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把那几个热水瓶给倒满。

越来越多走过的行人,会到我的店里来倒水。只因我在门口,用A4纸打印了几个大字:免费倒热水。为了让他们倒水方便,我还将5个热水瓶,都放在了门口。

店里的生意渐渐好起来了。

我一个人开始有些忙不过来,于是我请了一个人来帮忙。老婆来店里看我,脸上写满惊讶,连连说:“看来你这店还真是开对了。”

我想说:“你没看见,我这边的门口,被打扫得特别干净吗?自然会有很多客人光顾了。”

我其实还想说:“还有,被打扫得无比干净的心灵。”

准备说话的时候,我的眼睛望向落地玻璃窗外,那对老头老太正缓缓地打扫着走过去。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取第一人称叙事,叙述亲切自然,能比较自由地表现“我”的思想和情感变化,也带给读者真实生动的阅读感受。

B. “我”最开始不愿意给打扫卫生的老夫妇倒水,主要是因为“我”认为是他们在店门口扫地扬起了灰尘,使我的店里生意不好。

C. 文章设计妻子对“我”开店的前后态度变化,实际上是为了凸显“我”和“小店”的变化,使情节发展更加自然合理,严密完整。

D. 文章末尾借“还有,被打扫得无比干净的心灵”这句话,表明一个小小善举,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净化施与者的心灵。

2.作者把小说分成四个章节,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小说题目“春天的故事”有何意蕴?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的“礼治”思想

①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儒家礼乐典章制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②以“礼治”为表征的儒家法治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首先,德主刑辅。这是儒家关于德刑关系的一个基本观点。孔于主张“为政以德”,注重道德教化,认为德教比刑罚更有效,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认为,严刑峻罚虽然能起到威慑作用,使人们不敢犯罪、但是内心却认识不到犯罪的可耻;以道德教化人们,人们有了耻辱之心,就会自觉地避免犯罪。孔子在这里表达了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刑罚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独尊、迷信刑罚,他的宗旨是重德轻刑。所以孔子主张,治国要“宽猛相济”,德刑相辅相成,“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最后实现“胜残去杀”“必也无讼”的理想状态。荀子提出“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提倡道德,主张少用刑罚。董仲舒明确提出“刑者德之辅”,把德与刑之间的关系明确提示出来,即德主刑辅。

③其次,礼法融合。儒家的“礼”是其核心思想“仁”的道德境界的外化,“包含着西周以来所形成的整套典章制度和风俗礼仪,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君臣父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儒家以“君臣父子”之伦理道德规定放大为人们需要遵守的国家之“礼”,“肯定礼是治国之本,规范着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政治法律的根本指导原则”。孔子重视礼之本,反对礼流于形式。“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成。”他提供“为国以礼”,认为国家政令是人们必须遵守之礼,所以失礼就要接受惩罚。在孔子这里,初步体现了礼与法相融合的倾向。真正奠定礼法融合思想基础的是荀子,他既反对儒家重视礼冶而轻视法的作用,又反对法家重视法冶而忽视道德的作用,而把礼与法相结合,形成了礼法并施,即“隆礼重法”的思想,开礼法融合之先河。

④最后,情法互补。儒家以血缘亲情为基础,建立其宗法等级制度,主张德主刑辅、礼法融合。这一前提,肯定了人情在懦家法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儒家看来,以亲情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规定远比法律法规更为重要,“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所以儒家的法治是法中有情,情法互补,“国法的制定以伦理纲常为指导原则,同时又是伦理纲常的具体化”。在儒家看来,只有合乎人情之法才会有生命力,“法合人情则兴,法逆人情则竭”,法与人情相结合,才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只有符合人情之法才是公正的,以人情为基础的法律法规才能为人们所信服。

⑤儒家的法治思想与法家有所不同,它极少直接讨论刑律狱讼等问题,而是以一种防患于泰然的法——“礼”法加以约束,使人们自自觉地守法,而非被动地惧法.德主刑辅、礼法融合、情法互补等法治思想体现了“儒家法学的礼教中心、义务本位、家族观念、伦理法治等价值和特质”,而这正是中国法律传统中的主导精神,所以有学者认为“孔孟才是中国司法界的真正祖师,儒家学说才是中国法学的真正源头”

(节选自《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认为德教比刑罚更有效,但直到西汉时期“德主刑辅”的思想才产生。

B. 被儒家视为治国之本的“礼”以“仁”这一思想为核心,规范着国家的根本制度。

C. 儒家肯定人情在法治思想中的地位比法律法规更为重要,提倡法中有情、情法互补的法治。

D. 儒家主张用防患于未然的礼法而不是刑律狱讼约束民众,以使人们能守法而非被动惧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列举孔子等几个儒家学者的观点,论证了儒家法治思想中德主刑辅的主张。

B. 文章第四段中的三处引用都是为了证明儒家的法治是法中有情,情法互补这一观点。

C. 文章第五段通过对儒家与法家法治思想的比较,进一步论述了儒家法学强调以“礼”来约束人们行为这一观点。

D. 文章从德主刑辅、礼法融合以及情法互补三个维度,论述了儒家法治思想才是中国法学的真正源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只要以“宽猛相济”的理念来治国,就能达到教化残暴之人进而废除死刑、没有诉讼的理想状态。

B. 荀子“隆礼重法”的思想主张礼法融合,可见他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同时还吸取了法家的思想。

C. 在儒家看来,只有合乎人情、以人情为基础制定的律法才会有生命力,才会保持公正而为人接受,让人信服。

D. 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为当今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可见中国的法治精神源远流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汽车、房屋这些共享“大件”,到通过刷手机骑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篮球、玩具、服装等“小件”,共享经济正在构建我们方方面面的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一时间,似乎什么都可以共享,只要是共享就有价值。对此,某网站围绕共享经济展开访谈,人们提到的“共享关键词”有:创新、科技、资源、文明、合作、规则、管理、信任、开放 效益、参与、垄断……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所认识的共享经济。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推论是一个从给定的事实材料中得出结论的过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是正确的,有可能是错误的。请根据给定的事实材料,选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两项。

事实材料

10月24日,来自G省示范性高中的一百余名高中生代表,在G省团委会议室召开了模拟联合国讨论大会。该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消除贫困和跨国医疗援助。这个主题是由与会高中生代表选出的本年度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结论

A. 与其他的同龄学生相比,与会的高中生代表对世界热点问题可能有更为浓厚的兴趣。

B. 这些代表中的绝大多数高中生,以前在自己的学校中从没有讨论过该次会议的主题。

C. 与会的高中生代表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

D. 与会的高中生代表都来自省会城市。

E. 与会的部分高中生认为全面消除贫困和跨国医疗援助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