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泊吴江夜见孤雁① (元) 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泊吴江夜见孤雁①

(元) 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 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既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与曹诗感情的共鸣。

C. “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深夜栖息在蒹葭丛中的困境。

D. 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清新委婉的风格。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B 2.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和对前途难卜的忧惧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不当。从“悄无踪”和“但见孤鸿影”可知“乌鹊南飞”是作者的联想。词的上片,在这浩瀚的夜空中,词人说见不到南飞的乌鹊的踪影,所能见到的只有孤飞的鸿雁的影子。“乌鹊南飞”,系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面上看来,引用曹操的诗句,只是出于写景的需要,因为同样是月明之夜,很容易产生有无乌鹊南飞的联想。而在思想深处,则是基于对曹操诗的感情上的共鸣。 2.试题分析:此词以“泊吴江夜见孤雁”为题,当是诗人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上片专说“泊吴江夜见孤雁”之事。前两句交待“见孤雁”的环境、背景,他夜不成眠,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后两句点明题中“见孤雁”三字,“但见孤鸿影”句,直接着题,“见孤鸿”即“见孤雁”。在作者所展示的情景中,长空的空阔高远与孤雁的形单影只形成强烈的反差,不难令人想见此时独立船头的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怀。下片传说孤雁,从过去说到未来。前两句说孤雁的过去——它从北方边塞飞来,在江河上孤独地飞,忍受着难耐的寂寞。这里借雁说人,抒写的是词人离开北方南下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后二句收束全篇,从时间(霜秋)、地点(江滩)两面言孤雁于深夜栖止于蒹葭丛中之困境。从中透出词人对自己前途难卜的忧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字逸少,有“书圣”之称,因为曾担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B. 屈原,名平,曾任楚国左徒和三闾大夫,他所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 《诗经》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奉为经典,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D.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他所作《归园田居》共五首,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

A.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要求各级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精心规划,使灾区人民在恢复重建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B. 市广电局宣称: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C. 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事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D. 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产业要发展,测试需先行,数字电视测试仪器作为数字电视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处于行业的前沿,与整个产业息息相关,不仅促进、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也必将随产业的兴起而成长壮大。

B. 目前在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几率越来越高,学生外出活动的时间也逐渐从周末扩展到了平常的上课时间,那些经常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一泻千里

C. 30多年过去了,曾家寨的鹭鸟由五六只繁衍到5000余只,这里的村民一直视鹭鸟为吉祥鸟,与它们相濡以沫、相依相伴。时间长了,村子里的人对鹭鸟的感情越来越深。

D. 校长所领导的事业是传承文化的事业,如果我们思想僵化,以手段和弄权自诩,胸无城府,则很容易落后于时代。别说是成为文化管理的设计者、引领者,就连日常工作也会捉襟见肘。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①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

②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③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④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⑤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A. ②①⑤④③

B. ①④⑤②③

C. ①②③⑤④

D. ③①④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秋以为期

B. 高余冠之岌岌兮

C. 客有吹洞箫者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