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33年),白居易赴杭州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请结合背景,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确实像“铺”在江面上,准确、形象。描绘了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绚丽而又朦胧的夜景图。 2.抒发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炼字和意境的概括,注意答题“照”和“铺”的区别,然后分析景物的特征,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确实像“铺”在江面上,准确、形象。描绘是注意概括所有一项,然后概括景物的特征“露珠晶莹的绚丽而又朦胧的夜景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己者容。今智伯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       事:侍奉

B. 女为说己者容             说:通“悦”,喜欢

C. 今智伯知我               知:了解

D.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列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忠义”的一项是                   (    )

①去而事智伯    ②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 ②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智伯,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趁襄子不备来杀死他。

B. 像让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漆身”“吞炭”,这样是为了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

C. 豫让为智伯报仇费尽心神却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D. 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而只有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4.翻译下列句子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节民俗艺术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春节这个“全民欢乐总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

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现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B. 当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都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 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D. 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活动缺乏真正的民间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以前“春节”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让一些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有了更多的审美期待。

B. 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因为前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不健康的,而后者则凸显乐观主义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

C. 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交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的,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记忆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D. 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有可能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

B. 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民间艺术无疑是极具有表现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观事物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主观色彩。

C. 人们普遍对“春节”有着期待的心理,这也体现在它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又可以具有审美欣赏的作用,还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D. 若要充分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那就要解决作为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看似离我们遥远的高利贷惨案,前不久被刷屏了。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苏银霞开办的公司资金周转遇困,不得已向地产商吴学占借款共计135万元,约定月利息10%(远超法律规定的36%年利息上限)。在苏银霞共还款184万元,并将一套140平米价值70万的房子抵债后,“还剩最后17万欠款,公司实在还不起了”。结果,就遭到涉黑势力的恐怖逼债。

11名催债人员将苏银霞、于欢和一名员工,带到公司接待室,非法拘禁,并以极端手段实施恐吓、侮辱、殴打和猥亵。失控的于欢,抄起水果刀疯狂捅向逼债者,结果导致1死3伤。

2017年2月17日,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22岁的于欢无期徒刑。

此事经媒体报道,舆论四起。

许多人在网络上声援于欢,纷纷喊出自己的请求:“支持刺死辱母者的当事人于欢——无罪!”

也有人说,于欢反正杀了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古如此。

还有人说,苏银霞本人经济也不干净,咎由自取。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某知名专家说:“只有摄取足够多的钙质,身体才会健康。”这告诉我们,如果摄取足够多的钙质,身体就一定会健康。健康多么重要啊!一旦我们拥有了健康,就可以避免痛苦和烦恼。如果我们有了健康,就可以获得成功与满足。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①摄取足够多的钙质,身体不一定就会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战结束后,英国呈家空军统计了①____________。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的猛烈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风暴雨,②____________。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③____________。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亳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虚假安全”。在任务完成后,当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未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