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看完《南京!南京》之后,给了我很深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看完《南京!南京》之后,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这是中国新锐导演陆川用四年时间制作的比较出色的一部历史大片。

B. 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 近期,河南市场的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供过于求,养殖户盲目大幅度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残缺,“给了我”之前要加“这部电影”。B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除“缺乏的是”;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除“由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使用加点字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②二十多年未见面了,在这次会议上两人终于萍水相逢, 真是说不出的感慨。

③仔细分析一下他的观点,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④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没有票硬要进来,终于被工作人员赶出去了。

⑤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

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A. ③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潇洒钱钟书

仲利民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来。

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泰昌,你没有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让人感受到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仅是自己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

吴泰昌在《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时,想约钱钟书先生写点文章,想不到钱钟书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说:“写文章的事今天不谈。”不过,事隔一年多,当吴身体有恙,钱钟书先生却特意去信:“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好,极念。我年老多病,渐渐体贴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境界,对朋友健康不甚关心。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杨绛同候。”这句“空话”里又包含钱钟书先生对友人多少关心的真情实感啊!

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可是媒体却总是想请出这位不愿露面的人物,他们知道杨绛先生好说话,就想从杨绛先生这里打开缺口,在电话里对杨绛先生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醐——钱。”想不到钱先生幽默地从旁边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钱先生和太太的感情十分融洽,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他们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携手。即使在钱钟书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之后,夫妻感情依然如故。情绪从未低沉、沮丧过。“文革”中,造反派动手打他,他就还击。有一次与造反派大打出手后,扬名千里,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可见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下。

最有趣的要算钱钟书先生进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了。一直有传闻说他当时的数学成绩是0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不过,我最近查阅了资料,发现钱钟书先生对此事有自己的说法:数学成绩并非0分,而是稍高的15分。就这样,也未及格,但是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反而增添了些名人轶事的趣味。

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述,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读到这句话,我忽然明白钱钟书先生为什么逃避记者的缘由了,钱先生一辈子并不在乎名利,他连窝棚住着都不在乎,只要有书就成了。没有书,不让他研究学问才是最大的痛苦,生活上及别的方面都可以忍受。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的拒绝,一个“怕”字形象地表现了钱钟书对别人无情的态度。

B.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录取钱钟书,作者推测他的数学成绩不是0分,而是15分,但是这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

C.钱钟书先生和太太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拉手,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表现了钱先生珍视感情的一面

D.文中写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是非分明,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

E.文章首尾都写到有关钱钟书先生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写出了钱钟书一辈子不在乎名利,生活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忍受。

(2)在这篇纪念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吴泰昌,请说说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3)请阅读全文,概括出钱钟书先生的“潇洒”体现在哪些方面。

(4)钱钟书先生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采薇》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写出诗人离开家乡时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诗人借山、海来抒发自己对人才的渴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33年),白居易赴杭州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请结合背景,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己者容。今智伯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       事:侍奉

B. 女为说己者容             说:通“悦”,喜欢

C. 今智伯知我               知:了解

D.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列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忠义”的一项是                   (    )

①去而事智伯    ②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 ②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智伯,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趁襄子不备来杀死他。

B. 像让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漆身”“吞炭”,这样是为了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

C. 豫让为智伯报仇费尽心神却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D. 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而只有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4.翻译下列句子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