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耒歌 陈绍龙 ①一片雨烟。一片朦胧。 ②耒歌响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耒歌

陈绍龙

①一片雨烟。一片朦胧。

②耒歌响起的时候我还在梦里。耒歌,是耕田人耕田时唱的歌。秋李郢人叫它“嘞嘞”,或叫“打嘞嘞”。耕田人是报时鸟,秋李郢人说他们都是属“鸡”的,差不多鸡叫过之后他们就起身了。耒歌为秋李郢报时。

③秋李郢人听惯了耒歌。只是听耒歌要早。起先,耒歌被淹没在夜色里,一声,一声,仿佛那娇嫩的鸟喙始终还没有啄开壳儿,忽然,歌如闪电,裂帛声出,这只壳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咿呀”一声,晨,破壳而出。

④耕田要早。野地里,听到鸡鸣,耕田人也会仰着脖子“喔喔喔”的,学着鸡叫,玩。他们这样“喔”的时候就把耒歌停下了,鸡不叫的当儿,他们照样唱他们的耒歌。唱给牛听,唱给田野听,唱给自己听。

⑤牛听了有精神。牛不说话,只在默默地耕田,在水田里拉犁,垄笔直,夜还黑着呢,都不走字。“牯子——”每句词前面都加“牯子”,“牯子,哥哥想你到五更哟,牯子,”好像耒歌就是唱给牛听的。牯子能听明白吗。真是。牯子是牛。

⑥天没亮的时候,耒歌唱的都是掏心掏肺的句子。秋老二50多岁了,单身。对牛弹琴,耒歌真是这样的。田野原本是黑的,在梦里,没醒,渐渐地,泛白,见亮,睁开惺忪的眼睛,似被耒歌唤醒。鞭催花发,押着水韵,梢头的水雾在绽放。

⑦“打伴儿。”问急了,秋老二说了实话。耒歌唱给自己听,给自己打伴儿。黑夜寂寥,唱歌,跟牛说话,跟自己说话,一个人在心里,一个人在嘴上。

⑧秋老二耕田的时候喜欢带他的黑黑。黑黑是条狗。黑黑的叫声夹杂在耒歌里。黑黑叫,隐约地,村庄也便传来狗的叫声。耒歌是秋李郢的晨曲。黑黑的叫声有点沙哑,像这支曲子里的锣,或是铙。远处的狗叫声成了低音部的和弦。

⑨黑黑一身黑,没杂毛。黑黑有劲,个大,有小半人高,也能吃。早年,粮食金贵,一条狗的饭量能顶一个人呢。好些人劝他,勒了吧,多肥。秋老二不吱声。过年的时候,又会有好些人到他家晃悠:勒了吧,喝酒。

⑩“滚!”

他们是冲着那条狗的,想吃狗肉,喝狗血汤。狗血汤没喝到,一个个却被骂得狗血淋头。

秋老二多心疼黑黑呀。没有人理解。那会秋李郢人家家都有两亩自留地。自留地得请人耕田呀。秋老二是耕田的好手,请他的人多。给哪家耕田了,哪家得把牛喂饱,也还要做份早茶或者晚茶给耕田人的。早茶、晚茶也是尽村民家之所有。秋李郢人不怠慢耕田人。有人发现,吃晚茶或是早茶的时候,秋老二会偷偷用手帕包一块饼或者一块鸡肉揣在怀里。动作之快,像是魔术。人们知道了,那是带给黑黑吃的。秋老二不想让人说闲话,狗哪能吃饼,吃肉?

他咋对黑黑那么好?

那天有人晚茶用酒招待他,他喝大了。他哭了。黑黑早有人觊觎,那天他的黑黑给偷了,真的叫人给勒了。地上一大撮狗毛。

“打伴儿……”

从秋老二断断续续的话语中,人们拼凑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

有一天早起,天黑。毛毛雨。秋老二耕田没归。秋老二只顾在雨地里唱他的耒歌了。黑黑的撕咬声他没听到。天亮时他发现,黑黑嘴角流血,一只耳朵耷拉到了嘴边,血肉模糊。再看,田头一只狼眼放绿光,另两只狼夹着尾巴跑了。“放绿光”的那只狼见状小坐之后也跑了。

黑黑救了秋老二一命。

原来如此。秋李郢似乎理解了这个“伴儿”更深的内容。

秋老二把那撮狗毛给埋了,边上竖了块木板。

好些年,我早上听到秋李郢上空有耒歌响的时候,都仿佛能听到里面有黑的叫声。仿佛看到,黑黑端坐在田头,端坐在雨地里,看着秋老二,看着田野

田野,一抹雨烟。

(选自《散文》2016年7月)

1.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从叙述顺序的角度,说说第17段的作用。

3.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文倒数第②段。

4.本文为什么以“耒歌”为题,试作探究。

 

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鸟喙渐渐地啄破蛋壳”来比“耒歌渐渐打破黑夜”,形象地写出了耒歌由弱到强的过程(或由沉闷到嘹亮的听觉感受),写出唱耒歌的耕田人的劳作之辛苦。 2.运用插叙,交代了秋老二对黑黑“那么好”的原因:不止是单身寂寞的陪伴、情感倾诉的对象,更是生死相依的“伴儿”。拓展了故事内涵,深化了主题。 3.实写作者听到其他耕田人唱耒歌,由此想象(虚写)黑黑端坐在田头雨地里看着秋老二看着田野的情景,暗示失去“伴儿”黑黑的秋老二的境况(或想象出失去黑黑后的秋老二的孤单),含蓄地表达了对秋老二的同情和担忧(答“对黑黑的怀念”也可)。 4.结构上,耒歌是全文的线索。内容上,耒歌是耕田人用来消解起早摸黑耕地的辛劳的,是秋老二排解个人寂寞的歌(耒歌是辛苦的耕田人唱给牛听,唱给田野听,唱给自己听的歌),耒歌代表(概括或反映)了耕田人辛劳艰苦的生存状态;作者听到耒歌就想起了耕田人,想起了秋老二,所以耒歌又是作者用来表达对耕田人情感的载体。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散文语句的能力。首先明确鉴赏的角度,然后明确划线句所写的对象。“起先,耒歌被淹没在夜色里,一声,一声,仿佛那娇嫩的鸟喙始终还没有啄开壳儿,忽然,歌如闪电,裂帛声出,这只壳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咿呀’一声,晨,破壳而出”,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仿佛那娇嫩的鸟喙始终还没有啄开壳儿”,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耒歌渐渐打破黑夜”比作“鸟喙渐渐地啄破蛋壳”,用“歌如闪电,裂帛声出,这只壳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咿呀’一声,晨,破壳而出”的描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耒歌由弱到强的过程,表现出耒歌由沉闷到嘹亮的听觉感受,写出唱耒歌的耕田人的劳作之辛苦。“撕开”,这是使用比拟的修辞,“歌声”是听觉,而鸟喙破壳而出,这是视觉,作者用视觉来写听觉,这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住近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声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注】①邮:驿站、旅舍。②方寸:指心。

1.本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简要概括颈联表达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注】,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楚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即令张筵。诸伶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

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选自薛用弱《集异记》,有删改)

【注】“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仍令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赍:赏赐

B. 诸伶                            旅:共同

C. 诚为国                            华:精英

D. 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        洎:自从

2.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头:即解元,“头”同“元”,唐朝时科举乡试的第一名。举进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故名。

B. 知音:暗引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指能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

C.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此处用于纪年。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有王公年次年号、干支、年号加干支纪年法等。

D. 释:释迦牟尼的简称,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释典,即佛经。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

(2)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

4.文章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根据文意,分条概括王维登第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有关H7N9(禽流感)的调查数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时间

疫情分布情况

疫情确诊及死亡人数

接触史

4月10日

上海15例,江苏12例,浙江11例

感染38人,死亡10人

32人接触禽类鸟类

4月15日

上海24例,江苏16例,浙江15例, 安徽2例,河南2例,北京1例

确诊60例患者,死亡13人

48人接触禽类鸟类

 

 

A. 疫情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呈向北方蔓延的趋势。

B. 感染与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但死亡概率有下降。

C. 感染原因复杂,但大多和与禽类接触有关。

D. 大众要尽量不接触禽类,科学安全食用禽类产品。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吟咏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

A.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