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三国演义》中一句话:“(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

《三国演义》中一句话:“(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焉为何出榜?“英雄”指的是谁?他看榜文后发生了什么事?

 

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为镇压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召募义兵。这位英雄指的是刘备。刘备看榜文时结识了张飞,张飞提议招募乡勇起事,随后他们又结识了关羽。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他们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后一道去投了刘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内容的识记能力。题干问的是“《三国演义》中一句话:‘(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焉为何出榜?“英雄”指的是谁?他看榜文后发生了什么事”,这是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内容的识记能力。黄巾起义危及到幽州的安全,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备。刘备看榜文时结识了张飞,张飞提议招募乡勇起事,随后他们又结识了关羽。三人都有为国出力之心,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性兄弟,他们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后一道去投奔了刘焉。考生只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王熙凤设“掉包计”定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无意中从紫鹃处得知消息,从此一病不起,她亲手焚毁了代表她纯真爱情的诗帕。

B. 《家》中的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但在面临着要成为冯乐山的小妾的危机时,她开始反抗,最后选择用死亡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C. 《茶馆》“现在我明白!……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愤激的台词中,宣泄的是秦仲义对旧社会强烈的不满之情。

D. 《欧也妮·葛朗台》中,在等待了七年之后,欧也妮收到了查理的信,在信中,査理告诉欧也妮,他发了财,要与奥勃里翁小姐结婚,并让欧也妮寄还梳妆匣。

E. 《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之间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与鲨鱼争夺马林鱼的搏斗中,圣地亚哥对鲨鱼的赞叹,便是明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闲行以去,止于陶。后自谓陶朱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用“/”线给划文言文中划线处断句。(限四处)

2.“世家”是《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史记》中其他两种人物传记是_______和________

3.范蠡归还齐国相印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在马戏团做了半辈子的小丑改行了。新工作很体面,是在快餐店里卖汉堡。没有人鼓掌,没有人笑,没有人需要他翻跟头,摔跤,做鬼脸。小丑后来写了一封信,寄给当年还在马戏团的自己。信里只写了一句话——“我一切都好,只是想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已远远超出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喚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选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结合文意,解释“价值”这一概念的内涵。

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3段的论述层次。

3.文章结尾划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耒歌

陈绍龙

①一片雨烟。一片朦胧。

②耒歌响起的时候我还在梦里。耒歌,是耕田人耕田时唱的歌。秋李郢人叫它“嘞嘞”,或叫“打嘞嘞”。耕田人是报时鸟,秋李郢人说他们都是属“鸡”的,差不多鸡叫过之后他们就起身了。耒歌为秋李郢报时。

③秋李郢人听惯了耒歌。只是听耒歌要早。起先,耒歌被淹没在夜色里,一声,一声,仿佛那娇嫩的鸟喙始终还没有啄开壳儿,忽然,歌如闪电,裂帛声出,这只壳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咿呀”一声,晨,破壳而出。

④耕田要早。野地里,听到鸡鸣,耕田人也会仰着脖子“喔喔喔”的,学着鸡叫,玩。他们这样“喔”的时候就把耒歌停下了,鸡不叫的当儿,他们照样唱他们的耒歌。唱给牛听,唱给田野听,唱给自己听。

⑤牛听了有精神。牛不说话,只在默默地耕田,在水田里拉犁,垄笔直,夜还黑着呢,都不走字。“牯子——”每句词前面都加“牯子”,“牯子,哥哥想你到五更哟,牯子,”好像耒歌就是唱给牛听的。牯子能听明白吗。真是。牯子是牛。

⑥天没亮的时候,耒歌唱的都是掏心掏肺的句子。秋老二50多岁了,单身。对牛弹琴,耒歌真是这样的。田野原本是黑的,在梦里,没醒,渐渐地,泛白,见亮,睁开惺忪的眼睛,似被耒歌唤醒。鞭催花发,押着水韵,梢头的水雾在绽放。

⑦“打伴儿。”问急了,秋老二说了实话。耒歌唱给自己听,给自己打伴儿。黑夜寂寥,唱歌,跟牛说话,跟自己说话,一个人在心里,一个人在嘴上。

⑧秋老二耕田的时候喜欢带他的黑黑。黑黑是条狗。黑黑的叫声夹杂在耒歌里。黑黑叫,隐约地,村庄也便传来狗的叫声。耒歌是秋李郢的晨曲。黑黑的叫声有点沙哑,像这支曲子里的锣,或是铙。远处的狗叫声成了低音部的和弦。

⑨黑黑一身黑,没杂毛。黑黑有劲,个大,有小半人高,也能吃。早年,粮食金贵,一条狗的饭量能顶一个人呢。好些人劝他,勒了吧,多肥。秋老二不吱声。过年的时候,又会有好些人到他家晃悠:勒了吧,喝酒。

⑩“滚!”

他们是冲着那条狗的,想吃狗肉,喝狗血汤。狗血汤没喝到,一个个却被骂得狗血淋头。

秋老二多心疼黑黑呀。没有人理解。那会秋李郢人家家都有两亩自留地。自留地得请人耕田呀。秋老二是耕田的好手,请他的人多。给哪家耕田了,哪家得把牛喂饱,也还要做份早茶或者晚茶给耕田人的。早茶、晚茶也是尽村民家之所有。秋李郢人不怠慢耕田人。有人发现,吃晚茶或是早茶的时候,秋老二会偷偷用手帕包一块饼或者一块鸡肉揣在怀里。动作之快,像是魔术。人们知道了,那是带给黑黑吃的。秋老二不想让人说闲话,狗哪能吃饼,吃肉?

他咋对黑黑那么好?

那天有人晚茶用酒招待他,他喝大了。他哭了。黑黑早有人觊觎,那天他的黑黑给偷了,真的叫人给勒了。地上一大撮狗毛。

“打伴儿……”

从秋老二断断续续的话语中,人们拼凑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

有一天早起,天黑。毛毛雨。秋老二耕田没归。秋老二只顾在雨地里唱他的耒歌了。黑黑的撕咬声他没听到。天亮时他发现,黑黑嘴角流血,一只耳朵耷拉到了嘴边,血肉模糊。再看,田头一只狼眼放绿光,另两只狼夹着尾巴跑了。“放绿光”的那只狼见状小坐之后也跑了。

黑黑救了秋老二一命。

原来如此。秋李郢似乎理解了这个“伴儿”更深的内容。

秋老二把那撮狗毛给埋了,边上竖了块木板。

好些年,我早上听到秋李郢上空有耒歌响的时候,都仿佛能听到里面有黑的叫声。仿佛看到,黑黑端坐在田头,端坐在雨地里,看着秋老二,看着田野

田野,一抹雨烟。

(选自《散文》2016年7月)

1.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从叙述顺序的角度,说说第17段的作用。

3.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文倒数第②段。

4.本文为什么以“耒歌”为题,试作探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