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同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逆境成才的榜样的确不少,但顺境成...

下列各句中加点同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逆境成才的榜样的确不少,但顺境成才的事例更不胜枝举,只强调一个方面,是一叶障目的偏激。

②陈飞可是我们班的“文曲星”,作文大家都头疼,可他总能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还回回是范文呢

③竞争中,企业强大的对手有时不一定是敌人,强强联手、与虎谋皮,可以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④这么大规模的一次活动,组织者事先必须做好周密安排,像你这样计划粗疏,胸无城府,肯定出事。

⑤今年雨季开始后虽降雨量不大,但切不可掉以轻心,仍要督促各方面做好防洪抗洪准备,防患未然。

⑥老陈学会使用微信,就加入了几个朋友圈,可过多的无聊信息让他不胜其烦,所以默默地退了出去,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语境强调的是两个方面的关系,不是点面关系。不符合语境。②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符合语境。③与虎谋皮: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不符合语境。④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不符合语境。⑤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符合语境。⑥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符合语境。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连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中国古人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人格的形象表述。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不息的认识。

(3)后人在表达难事“突然出现转机”之意时,常用陆游《游山西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①山居

张榘②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陈氏,指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陈国,建都南京。②张榘,南宋后期词人,做过两任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题表明,作者此行是受上方差遣外出,并在南朝陈国的旧居处有感而写词题记,

B. 首句写途中路过的一处场景:小桥跨溪树木掩映,秋风吹起落叶飘零,静中有动。

C. 二句以“羞涩”写出了深秋菊花枯萎垂头的萧索,也写出了作者一身风尘的难堪。

D. 马踏浓露几句写清晨赶路,鸡声方起淡月未尽,写出了村路的寂荒与心境的寂寥。

E. 本词“树、路、误,暮”等韵脚有力而绵长,使作者的悲凉慨叹之情更具感染力。

2.尾句“万感天涯暮”中的“万感”,在本词中包含那些内容?

 

查看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洪武①中,濂首用文学受知,恒待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日:“《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

言必称师父云,帝剖符封功臣,召廉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屡降,希问灾祥之故,对日,“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帝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

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谓善陈矣。”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事,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补朕欺。”濂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卒于夔,年七十二。追谥文宪。

(取材自《明史,宋廉传》)

注:①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B. 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C. 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D. 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一般指《易》《诗》《书》、《礼》《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春秋》是孔子编写的鲁国史书。

B. 翰林院:唐始设立,其后各代无论政治地位高低,都集中了许多知识精英,如李白、王安石、李鸿章都曾是翰林中人。

C. 剖符: 又叫“剖竹”,帝王在建国之后。为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 追谥:古人为追念死去的文人,根据其生前行迹给予某种称号,带有褒扬与纪念的意义。如范仲淹被追谥为“文正”。

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米至正年间,宋濂曾被推荐为翰林院编修,但他借故推辞,明朝建立后才出任。

B. 对于屡降甘露的凶吉,宋濂认为自然现象由天意决定,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宋濂能七步成诗,并在诗句中表达劝谏之意。可见其文学才能与忠正耿直的性格。

D. 明太祖很尊重宋濂,但也曾秘密派人监视宋濂并试探其真假,可见其心性诡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

(2)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事,即指示之。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品、市场、经济、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辆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摘编自《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的商品相互流通。“给我一杯可乐,两块新奥尔良鸡翅,一个鸡腿堡,打包带走,“几乎在每天早晨,位于中国成都市武侯区文轩书城旁肯德基店都会出现这样雷同的点餐声。世界著名调查统计公司亚格首席分析专家DavidChow披露:根据他们公司的统计结果,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一个相同的点餐指令会在全球四十多个肯德基连锁店发出。换句话说,在肯德基这样的全球化餐饮连锁中,位于世界不同住置、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国籍的人,会因为肯德基提供的菜单,由“众口难调”走向了“众口一致”。经济全球化为我们购物提供了超越国界的更多选择,使我们可以随时紧跟世界潮流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已成为对全球影响巨大的进出口大国。随着改革创新的深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外贸结构继续改善,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

(选自2017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四:

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积累了一定经验。出口企业要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如汽车、电冰箱、电子计算机等等,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并带动相关从属企业的建立。国际市场的竞争,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可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其作用类似于创新对增长的刺激,而且还节省了创新的成本,扩大对外经贸关系,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进竞争机制,就必然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淘汰某些者旧产业,以优化资源配置,进出口不仅可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也为引进外資提供了有利条件。出口越多,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的余地就越大,这就加速了国家资金积累,增强了国力。

(摘编自《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1.下列对材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

B. 受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影响,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各国经济规则与国际渐趋一致。

C. 据统计、几乎在天早晨,同一个点餐指令,会在全球四十多个肯德基连锁店里同公时发出。

D. 肯德基餐饮连锁的方式,因提供菜单的相同,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口味逐渐趋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作为进出口大国,在许多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超越国界的更多选择。

B. 根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统计,我国2017年3-9月的月进出口交易额起伏波动不大,呈稳中有升的趋势。

C. 从材料三图表中可以看出,9月份进出口交易额虽然最高,但比其前一年同期没有增长、可喜中也有遗憾。

D. 据材料三图表可知,进出口交易额的多少与同比增长率不成正比,进出口交易额高,同比增长率反而会低。

E. 开展国际贸易,为引进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出口越多,引进外资的余地越大,国家的经济实力就越强。

3.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哪些做法可能具有“两面性”?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文豪。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穿洋装,讲洋话,吃洋餐,洋洋洒洒,倜傥风流。

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登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是专司划版、校对的,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笑眯眯地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据说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卜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他嗜茶。西湖龙井、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

据说卜白死陈寅格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作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卜白也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他听了,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一天,主笔大人悲天悯人地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到了夫人安排的见面地点。

卜白见到那位年轻貌美却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甚是凄凉,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那女士道,卜先生,您是童男子,可我已是残花败柳,让您受委屈了。卜白既浪漫又憨直的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隔三差五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他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火烧屁股似的!卜白闻听,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在华懋饭店摆盛宴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说话间,到了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

汤恩伯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为使上海城市免遭破坏,解放军方面禁止使用重型武器,攻城一度受阻于苏州河畔,伤亡甚重。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老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卜白。

他还对悲悲切切的夫人说,记住!再找个好男人,补我的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编辑、记者的“神气话现,洋气十足”,与卜白的衣着爱好形成对比,反衬卜白是报社的一个“另类”。

B. 写卜白嗜茶,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好茶来饮,既表现了他的“民族化”,也为下文订亲一段中的幽默作了衬垫

C. 卜白在报社的工作显然卑微,却肩负着党的重要使命。他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军打开了解放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D. 小说详写卜白解放前的故事,而对其解放后的事迹一笔带过,是因其英年早逝,可表现其性格特殊的空间有限。

2.小说对卜白痴迷京剧并为梅兰芳“补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围绕“补白”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