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③,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①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下列语句中,对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 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
C. 挺刃交兵 兵:兵器
D. 夫子曰:“辩哉! ” 辩:通“辨”,区别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类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则由无所施其勇 吾其还也
C. 子路抗手而对曰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夫子何选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只有我能做这件事,让他们两个人跟随我吧。
B. 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阐释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C. 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D. 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 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 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 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 有朋自远方来
B.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 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 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 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有何不同?
5.曾皙答话前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师生共话志向,各言其志,轻松、和谐、畅快,不落窠臼、不入俗套,侃侃而谈……这样的课堂是让人向往的,这样的老师也是让人敬佩的。
作为学生,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课堂和老师?请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要求:用语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80字。
请从下面的消息中提取出四个关键词,不超过15个字。
7月25日,第六届“孔子行脚”活动在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启动。来自台湾师范大学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的20名师生,将在该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扶贫支教和志愿服务。据悉,“孔子行脚”活动由台湾师范大学、重庆市渝台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在2009年联合发起,通过整合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青年学子的力量,效法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在两岸三地偏远乡镇开展扶贫支教和志愿服务。本届活动期间,支教团将在晏阳初中学开展多学科教学活动,并增添戏剧表演、文化介绍、手工制作等课外活动。活动期间他们将以“服务学习”和“偏乡体验”为目标,将爱与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心中。
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 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 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 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