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 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 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②.鲨鱼的头伸在水面上,它的脊背也正在露出来,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见那条大鱼身上粉身碎骨的声音。

③农历正月初九,河南宝丰县迎来一年一度的民间艺术大赛,当地千余名民间艺人欢聚一堂,以竹马旱船、抬花轿、扇子舞等多姿多彩的民俗社火节目,表达对新春美好的祝福。

④作为新闻记者,胡济邦在那个时代所拥有的三个“唯一”,可以说任何中国记者乃至外国记者都只能望其项背

⑤对于商家而言,假日消费无疑是块“大蛋糕”,面对“节假黄金月”里络绎不绝的长假短假,商家应加快转型,才能长久俘获消费者的心。

⑥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像是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发出的声音吧。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①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符合语境。②粉身碎骨: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不能作定语,修饰“声音”。③欢聚一堂:形容欢乐地团聚在一起。符合语境。④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常用于否定形式,易错用法,指能赶得上,与其相当,而不是差距大(多用于人)。多用于否定式。本句就是误用为赶不上。⑤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对象误用,不能修饰“长假短假”。⑥不由自主:意思是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符合语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3)《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①中又何人。

注释:①南朝陈后主携宠妃躲在景阳宫井中,终为隋兵所掳。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诗,都是以____________事件为题材。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之今日。极具讽刺意味。

B.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还不如普通百姓长相厮守。

C. 《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D. 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3.《马嵬(其二)》一诗突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绩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B. 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C. 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D. 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升官曰擢,擢,犹升也,进也。文中“累进资德大夫”的累进就是多次升迁的意思。

B. “洪武”是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D. “致仕”指踏上仕途,即开始做官,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修致等名称,盖指官员飞黄腾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真年少之时即好书剑,文武双全。喜欢儒术,善于作战。元末时,曾聚集民众对抗盗贼保护乡里,并赶走黄常、熊天瑞,杀掉王仲刚等。

B. 何真为官颇有声望,深受朝廷恩遇,何真一生多次升迁,担任很多官职。太祖称其为“识时务者”。

C. 何真识时务,顾大局,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收复广东,何真就派都事刘克佐献上印章,并且把所属地的户口军队粮食等登记好,以示归顺。

D. 何真忠于朝廷,致力于平定叛乱,王成、陈仲玉作乱,元帅受贿,却把前去报告的何真抓捕,他被迫逃亡;何真后曾多次攻打王成,陈仲玉,终于这两人一起被何真杀掉。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

(2)若窦融、李绩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澜:多亏老爸不帮忙

王磊

1990年,杨澜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起初在求职路上非常不顺,一次次的劳碌奔波,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碰壁.一些用人单位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也深深刺伤了她的心。

一天晚上,在外奔波了一天的杨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一进家门,压在心里的委屈就猛地涌了上来。一向要强的她从来没有向父母要求过什么,可这次她却暗暗地埋怨起了父母,身边很多熟人都通过家里的关系找到了工作,自己却要独自一人风尘仆仆地四处奔波,杨澜越想越不是滋味。

吃晚饭时,犹豫了很久的杨澜还是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爸爸,你有那么多朋友,能不能帮我托托关系找份工作?”可是,让杨澜没想到的是,一向把自己视作掌上明珠的父亲却一口拒绝了她,看到父亲这么干脆的拒绝,再想起这些日子奔波的委屈,杨澜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然而父亲却没有安慰她.反而很严肃地问她:“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是不是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是不是已经成年了?”这一连串的质问把杨澜问住了,沉默半晌,她才轻轻地点了点头“孩子,我和你母亲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父亲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杨澜的心几乎要碎了。那天晚上,杨澜彻夜未眠,她无法理解父亲的决定,但她清楚地知道,父亲一旦做了决定,就绝不会有丝毫的改变。杨澜越想越委屈,躲在被子里大哭了一场,哭完后,杨澜坚定地告诉自己:从今以后,再没有人给自己任何帮助了,要想生存,就必须靠自己的双手打拼!

因为没有了任何依靠,杨澜每天都全力以赴地为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努力。渐渐地,她从多次的碰壁中学到了许多技巧和智慧.她本人也迅速成熟起来。终于,杨澜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半年后,她又幸运地加盟央视《正大综艺》,开始了人生的腾飞。

这段曲折的经历,让杨澜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人能替你生活,要想成功,就不要奢望有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打拼!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杨澜在工作中非常卖力,很快就成了同行中的佼佼者从《正大综艺》金牌主持到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始终充满自信地一路走来。

如今,在事业上已功成名就的杨澜,在谈起这段往事时,曾微笑着说道:“如果当年父亲帮我找了工作.那么现在的我很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小职员而已,多亏了爸爸没帮我,我才能咬紧牙关硬着头皮闯了过来,从而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有所依靠的时候,即使日子过得不尽如人意,可只要能勉强过得下去,那么也就得过且过了;而你一旦失去了依靠,就必须全力以赴地努力奋斗了.这个过程虽然苦涩艰辛,却能让你拥有全新的眼界和智慧。不要以为躲在可以依靠的港湾里就是幸福,要知道这样的幸福只会让你慢慢丧失斗志,所以,要想活出自己的精彩,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世界上什么都不能依靠一辈子,除了你不屈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求职遇挫后对父母的“暗暗埋怨”、要求帮助遭拒后的“鼻子一酸”中可以看出,杨澜当初并不理解父母在找工作上的“不帮忙”。

B. 文章通过神态、语言等正面描写而不是侧面描写,表现了“父亲”期望已经大学毕业的杨澜能自己承担起成年人责任的坚定决心

C. 在事业上已功成名就时,杨澜回忆起过去曲折的求职经历,她用“微笑”表达了对父亲当初在找工作上“不帮忙”的理解和感激。

D. 文章通过从刚毕业时的求职无门到最终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的境遇变化,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不气馁、能自立、敢打拼的杨澜形象。

2.“从《正大综艺》金牌主持到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始终充满自信地一路走来”,请简要概括杨澜能够“始终充满自信”的原因。

3.有人说:“如果杨澜在大学刚毕业时就得到她父亲的帮助,也许她就能获得更快、更大的成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爸爸不帮忙”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曹雪芹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 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 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 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 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 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 “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 “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瓣爮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硚”。妙玉斟了一硚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 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 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 “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

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 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选文写贾母一行到栊翠庵品茶,妙玉“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忙去烹了茶来”,用成窑的茶杯沏上老君眉捧上,可以看出妙玉是一个热情周到的人。

B.本回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带着一双透视的眼睛,透视了贵族之家的恣意豪华,虚荣享乐,见证了荣国府的由盛而衰。

C.选文布局巧妙,照应、过渡自然流畅,通过描写妙玉迎客,给贾母捧茶,耳房品茶等情节,把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场面表现得跌宕起伏。

D.选文擅用简约传神的语言来表现人物个性,文中主要人物的对白描写,既鲜活地刻画了人物独特的个性,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E.选文中妙玉说黛玉是“大俗人”,一向性情孤傲的黛玉,默不作声,吃完茶约着宝钗离去,表现了黛玉的世故。

(2)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妙玉这一形象,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世法平等”即世间万物平等,请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世法平等”在妙玉和宝玉二人身上的不同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