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师从中斡旋,才化解...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师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

B.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

C. 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D. 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斡旋”,指调解争端,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之一;B项,“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D项,“高见”“洗耳恭听” 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速铁路,对于加快泛亚铁路建设,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 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深化我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 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C. 最近,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似乎深受广大学子们所欢迎,因为它即将打破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D. 余光中先生的诗歌让我们懂得乡愁是一份沉重的爱,离开故土的游子,将对故乡的爱收藏在心底。“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恋愈发日久弥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2017年楚雄州“十九大”精神主题演讲比赛中,来自不同单位的选手都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③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④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⑤随着微博平台的发展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务范畴也越发“开疆辟土”,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⑥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山西村》中诗人告诉我们困境中蕴含希望,山水不断重复,怀疑无路可走时,却发

现“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描绘了作者和客人泛舟自由飘荡在渺无边际的江面,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的情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叶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 次句写诗人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

C. 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对友人不在的失落。

D. 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似乎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 纵观全诗,前面的壮美秋色,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2.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比较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 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

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

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

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 ①瓠:葫芦。②瓠落:大的样子。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絖:丝絮。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野猫。狌:黄鼠狼。⑧敖:同“遨”,遨游。敖者,指出来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⑨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⑩罔:网。罟:网的总称。 犛(lí)牛:牦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 其下/

D.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 “魏王”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 “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

D. “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 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 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