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所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地球从未停止过运动,_____,数量大约在每天1万次左右,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有500万次之多。但___________,因为震级小于3.0级时,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大,人们一般不会觉察到大地的震动。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地区,是地震多发国家,这更提醒我们③___

 

①所以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 ②这些地震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 ③了解防震知识,掌握自救技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首先分析语境,把握中心话题,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语句,把握内容之间的关联。这段话属于说明性的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地震”,第一处,前面说“地球从未停止过运动”,后面说“数量大约在每天1万次左右”,横线上应是说地球上每天地震的频繁发生;第二处,横线前面有一转折词语“但”,而前面都是在说地震的频繁,后面又说“因为震级小于3.0级时,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大,人们一般不会觉察到大地的震动”,可见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每天频繁发生的地震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第三处,这一句在最后,前面说“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地区,是地震多发国家”,提醒的内容应是说“了解防震的知识,掌握自救的技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师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

B.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

C. 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D. 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速铁路,对于加快泛亚铁路建设,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 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深化我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 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C. 最近,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似乎深受广大学子们所欢迎,因为它即将打破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D. 余光中先生的诗歌让我们懂得乡愁是一份沉重的爱,离开故土的游子,将对故乡的爱收藏在心底。“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恋愈发日久弥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2017年楚雄州“十九大”精神主题演讲比赛中,来自不同单位的选手都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③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④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⑤随着微博平台的发展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务范畴也越发“开疆辟土”,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⑥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山西村》中诗人告诉我们困境中蕴含希望,山水不断重复,怀疑无路可走时,却发

现“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描绘了作者和客人泛舟自由飘荡在渺无边际的江面,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的情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叶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 次句写诗人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

C. 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对友人不在的失落。

D. 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似乎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 纵观全诗,前面的壮美秋色,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2.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比较异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