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 “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1.D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强拉因果,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包容它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民族记忆的冲突,不是说两者没有冲突;B项,只是“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具有相同进程,另外,“油画艺术”应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油画艺术”。C项,“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形式不一样”错,参 见原文“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原文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阐述的不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文中观点的考核。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意繁荣的前提”推理不严密,绝对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   

马鞍山需要一张名片.有人说,马鞍山以“铜”建市,应以“铜城”作名片;有人说,马鞍山与李白结缘,文化兴市,应以“诗城”作名片;有人说,马鞍山要面向世界,郑浦港代表了马鞍山的未来,应以“港城”作名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思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豆汁儿

汪曾祺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小时看京剧《豆汁记》(即《鸿鸾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为何物,以为即是豆腐浆。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   【A】   ?”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   【B】   ?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   【C】   。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招徕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唤。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这是贫民食物。《豆汁记》的金玉奴的父亲金松是“杆儿上的”(叫花头),所以家里有吃剩的豆汁儿,可以给莫稽盛一碗。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澥”了。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作成圆圈,焦脆。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常喝豆汁儿,会上瘾。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有的阔人家也爱喝。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启司”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豆汁儿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几个青豆嘴儿(刚出芽的青豆),极香。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

八月十六日

(节选自自汪曾祺《人间滋味》)

1.梳理文章思路,在第③段空缺处各填上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2.文章在第④段结尾交代了京剧《豆汁记》中的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

4.贫民为什么爱喝豆汁儿?《豆汁儿》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空缺部分的句子。(任选三句)

(1)_______,子无良媒。    (《诗经·氓》)

(2)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    (《离骚》)

(3)_______,食野之苹。    (《短歌行》)

(4)狗吠深巷中,_______。    (《归园田居》)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    (《赤壁赋》)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乙】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称;称赞

B. 而卒赖其力    卒:最终

C. 擅齐之强    擅:擅长

D. 而又不随以怠    息:懈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取鸡鸣狗盗力哉    古人观于天地

B. 以脱虎豹之秦    是余有叹焉

C. 故归之    不随止也

D. 此士之所以不至    此余之所得

3.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虽短,却是古代驳论文的杰作,指出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观点独树一帜。

B. 乙文是我国古代游记散文中的精品,作者在游览之中求思至深,其心得也与众不同。

C. 甲文先提出世人的观点,再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供各自立论的依据,思路清晰。

D. 乙文讨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地写出了“余之所得”:尽志无悔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诗句,完成下列小题。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依依”是“轻柔的样子”,传神地绘出了戍卒当初离家从军的时候,柳枝轻柔、随风摇摆的姿态。

B. “雨雪霏霏”中“雨雪”是“下雨飘雪”之意,“霏霏”形容雨雪盛密的样子,突出寒冬时节天气的恶劣。

C. “行道迟迟_载渴载饥”中的“迟迟”即“缓慢”,整句写出了戍卒回乡途中,忍渴耐饥、动作缓慢的情形。

D.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中“莫”是代词,“没有谁”之意,整句传递出戍卒内心无人理解的悲苦和孤独。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八字,刻画了两个典型画面,既有凄美的离别,也有归家的惨淡。

B.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既暗示了时间的变化,也包含了戍卒所经历的漫长的煎熬和等待!

C. 第三句写出戍卒旅途劳顿之忧,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道路泥泞而自己又饥渴难耐。

D. 第四句写出戍卒无人能解之悲,有时间的易逝、岁月的沧桑、物是人非的惶恐等复杂的内涵。

3.下列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并借助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写出戍卒心中的凄凉。

B. 诗歌托物言志、以景衬情,托美好春景写建功立业之志,以寒冷冬景衬哀伤不尽之情。

C. 善于选取典型的物候来暗示季节的变化,以“柳”代春,以“雪”代冬,极富形象性。

D. 诗歌多用叠词,如“依依”“霏霏”等,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语言更具音韵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