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少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③校运动会上,他以绝对优势荣获800米比赛第一名,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④近十年来,我这个普通焊工,不敢说目无全牛,但凡电焊上的活,没有能难住我的。

⑤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在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上以模棱两可而臭名昭著

日薄西山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生喧扰,议论纷纷。用错对象,应用“纷纷扬扬”。 数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用来形容某种“现象”,使用正确。 大快人心:指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来形容比赛获奖,不合语境。 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符合“但凡电焊上的活,没有能难住我的”语境。 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符合语境。 日薄西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不能用来指太阳落山,望文生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

⑵李煜在《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村居书喜

陆  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 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 “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 “鹊声穿树”将无形的喜鹊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 “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怀”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皇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三》)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B.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C.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D.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俗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B. 刺史,古职官,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军事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知州等。

C. 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农历每月初一,引申为“初生”“开头”等。

D. 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B. 李存勖勇武善战。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靠太庙。

C. 李存勖寄信伶宦。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

D. 李存勖疏忌功臣。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疑忌,最终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2)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北京举办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中国政府不仅有坚强的决心,还有强大的调控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政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比如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贫困群众不是一搬迁出来就脱贫了,还有扶持产业、增加就业等后续发展保障问题,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覆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贫困家庭学生7个层面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众,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讯)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100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贫困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中国确立每年千万的减贫任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6年的4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 何立峰:

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特别突出的:

第一,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7%,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8%.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左右。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将近33%,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二,稳就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新增创造了1000多万的就业岗位,去年安排了新增就业人口1300多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

第三,平稳增长的表现是脱贫攻坚,去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1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第四,稳中求进的“进”,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了更好的基础。

(选自“中国网”2017年3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2016年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是2016年,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

B. 近五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1200多万的速度稳步推进。

C. 至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将近一半,计划2017年脱贫人数仍在100万以上。

D. 至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面实现脱贫,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两项是

A. 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减贫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突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 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其世界影响。

C. 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如实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贫人数巨大两个角度说明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扶贫、减贫情况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脱贫攻坚的决心,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人民。

E. 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怎样才能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聂志红

肖伟从银行出来,打电话向老婆请示:“钱取出来了,现在就给汪宏明送去?”“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老婆吼道。肖伟连连答应,准备离开时,忽然听见从旁边电话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一百万?好大的口气!肖伟倒抽一口冷气,瞟了一眼,只见这个年轻女人果然提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若非亲耳听到,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一个冲动的念头在肖伟的脑海浮起。

肖伟在对面商场买了礼品出来,在巴士站等车时又遇见了那个女人。肖伟站在她身后,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果我有一百万,那何必低声下气求汪主任?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倾尽全部积蓄给他“上供”,谁知这两万元会不会打水漂?

车来了,女人上了车,肖伟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了同一趟车。女人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他瞥见车上果皮箱旁有备用黑色塑料袋,便悄悄取了一个,套在了自己装着钞票与礼品的袋子外面,然后走过去,也把袋子往行李架上一搁,和女人的袋子挤在一起,不仔细分辨还真辨不出彼此哩!

肖伟坐在车上,一点点积聚勇气,只待女人放松警惕。当汽车在第三站停下时,肖伟从容地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堂而皇之地下了车。他知道自己没拿错,因为袋子的分量明显沉了许多。肖伟感觉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赶紧逃离这里,越快越好!他伸手拦了一辆的士,要司机火速送他到城南,然后又换车到城西,再换车到城东……最后,他爬上一辆大卡车出了城,也不知驶出多远,肖伟在一座山边下了车。看看四下无人,他提着袋子往山上走去。

肖伟确定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坡顶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肖伟走过去,背靠着墓碑坐下,大口喘着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拿过那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开始小心地拆开它。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终于找到你了!”肖伟回过头一瞧,只见墓碑后探出一颗头来,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大惊失色,立即弹了起来,来者居然是那个携带巨款的女人!肖伟说了一句“我不认识你”,提起袋子往山下没命地跑。女人在后面喊道:“哎,你的东西,还有钱……”“你手里那钱……是我的,你拿了也没用……”最后一句话让肖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你的钱我拿来没用?是美元?英镑?到底是什么?肖伟决定看个究竟。

当他拆开袋子,立即魂飞天外﹣﹣我的妈呀!那全是一捆捆的纸钱!难怪这女人如此神通广大﹣﹣即使我逃到这荒山野岭她也能神鬼莫测地在我身后出现,原来她是……鬼!

肖伟立刻四肢瘫软,哆嗦着爬回去,跪倒在女人的脚下,拼命地磕头:“求求您放过我吧,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您的钱全还给您,我以后一定常来给您烧纸钱,求求您……”

女人笑得直不起腰来,指着肖伟说:“你这是干什么呀?这钱是准备烧给我爸爸用的。”说着她指了指后面那座孤坟。

女人告诉肖伟,她父亲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儿女们遵照老人的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

“今天是爸爸的忌日,我想如果他看到了这满山盛开的桃花,一定会含笑九泉的。”女人一边说着一边点燃了手中的纸钱。

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对肖伟进行刻画,心理描写颇多,比如激烈的思想斗争,拿到钱后的紧张,被女人追上后的吃惊与惧怕,从而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B. 本文对比鲜明,一方面是肖伟为个人私利患得患失,谋取私利,甚至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是老人为开垦荒山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C. 肖伟自认为得手后通过不停换车来到荒山的情节,既体现了人物的多疑谨慎,也为下文二人在荒山相遇做了铺垫,引出下文情节。

D. 文中的女人虽然着墨不多,但她发现塑料袋故意拿错后,一直寻找失主,不贪不昧的形象也很鲜明,令人敬佩。

2.当肖伟拆开袋子,发现里面都是纸钱,对于这种结果,前文有多处伏笔,请列出几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小说结尾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