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个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6

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X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奖状飞机虽,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 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 奖状号机组自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 文章写2011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B. 文中2.3段使用大量的数据,展示出奖状飞机的优良性能和张凯机组的优秀作战能力,这比起单纯的文字报道,表现更清晰,说服力更强。

C. 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张凯机组技术精湛,临危不乱以及团结协作,配合密切的特征。

D.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在她们轻松回答、灿烂笑容背后,除了折射出包容与关爱,还能隐隐体会到她们没有言说的心酸。

3.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的含义。

 

1.C 2.A 3.①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②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③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与原文信息不符,文章第三段的表述是“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并未提到“导航工作”。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A项,“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述有误,文章塑造“奖状号”机组人员,最主要采用的写法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少有,心理描写几乎未涉及。如第三、五、七、八、十四、十五段都使用语言描写,而动作描写只在第二段有所涉及,如“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至于心理描写,文中基本没有。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的含义”。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圈出其中的关键词,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其含义。这句话源自第十一段,“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关键词是“大爱”,从上文来看,“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从这些内容中,体现出的“大爱”是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从下文来看,“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此处体现出的“大爱”是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如“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此处体现出的“大爱”是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根据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4

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原载2011.4.20《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首段多采用短句,表现了作者探访千灯古镇的急切之情。

B.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略写千灯古镇的自然景观,详写该镇的人文氛围,详略得当,言近旨远,触人深思。

C. 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顾炎武仁爱思想给我带来的巨大震撼。

D. 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

E. 第二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不同质地的灯,既回扣题目千灯又暗示此行目的就是观赏这些造型各异的千灯。

2.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请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意象,作为诗人情感思想的对应物,在一些诗人的笔下被描绘成静态的,因而缺乏生命的动态。而在有的诗人笔下,通过情感的驱动,化物体的静态为动态,使其具备一种流动的美感。徐志摩的诗大多属于后者,他着意追求意象的动态化,使本来相对静止的东西活动起来而具有流走的动感,进而使诗歌也具有动态之美。

徐志摩善于用化静为动、以静写动和寓动于静的方法去构建动态美的画面,而这画面往往因在静中注入了动的血液,而使诗歌愈加清新、活泼、充满生气。

化静为动是徐志摩创造诗歌动态美的重要手法。《她是睡着了》描写的是少女的睡态。少女的睡态,本是安谧、宁静的,但诗人抓住少女“可爱的漩涡”这一静态特征,用荷盘中颤动的露珠作比,从静态中写出轻盈的动态,使读者在少女如“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的睡态中,感觉到她在“朝阳里”将是如何像“水仙”那样鲜艳芳菲。《山中》一诗,写静夜里诗人在院中思念山中的恋人。在那月华如水的静夜里,诗人却想要“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去“吹醒群松春醉,在山中浮动”。面对情人静谧的窗口,诗人不忍打扰熟睡的姑娘,只愿化为一片碧叶,掉在她窗前,“轻柔如同叹息”。诗人在苦心经营了一个极其幽静的环境后,又将笔峰轻轻一转,抓住“一针碧叶”掉下发出“如同叹息”般的声响这一动态,使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流动美。在徐志摩笔下,“秋雨在一流清冷和秋水”里从“憔悴的秋柳”的“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见“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的情语(《私语》),“树上的叶子”会与作者的心在无言的交谈中同病相怜,天上的星星也会在夜半时分爬上树尖与他的魂灵对话(《变与不变》)。

徐志摩还善于以静写动,即以客观环境极度的静谧来反衬自己心灵空间的大波澜。如在《再别康桥》中,极静的气氛中荡漾着诗人对康桥的恋恋不舍之情。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全部浓缩到诗中那富有个性特色的意象之中。诗的开头就很别致,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轻轻的招手,一切都是“轻轻的”;结尾部分,理该放歌而又不愿放歌,这一宕荡叙尽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情。“笙箫”与“悄悄”、“夏虫”与“沉默”本来是几乎不能够调和在一起的,但诗人偏偏要把这对立的事物串在一起,“悄悄”也就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如通人情似的也不鸣叫。这静寂的气氛愈加烘托了诗人异常强烈而深沉的依依别情。

寓动于静是徐志摩创造诗歌动态美的第三个手法。诗人往往会通过对静的描写,使人产生联想。而这种联想就能使诗歌产生动态美。在《难得》一诗中,虽然诗中的两位朋友在清寂的夜里“只静静的坐对着炉火,只静静地默数远巷的更”,“一双寂寞的灵魂”“无言的相对”,此时此刻,万籁俱寂,一切仿佛都已睡去,然而从那默默地为口唇干裂的朋友递去的那一杯白水中,从添上了几块煤后的一炉红焰中,读者会联想到,在两位朋友如此“无言的相对”后面,蕴藏着何等的默契,包含着何等的深情。而正是这样的联想,使诗歌不再单调死板。

(节选自刘景兰《徐志摩诗歌语言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某些诗人的笔下,作为诗人情感思想的对应物的意象被描绘成静态的,因而缺乏生命的动态。

B. 在《她是睡着了》一诗中,徐志摩抓住少女可爱的漩涡这一特征,用荷盘中颤动的露珠作比,从静态中写出了动态之美。

C. 在《变与不变》一诗中,树上的叶子会与作者交谈,天上的星星也会在夜半时分爬上树尖与作者的魂灵对话。

D. 在诗歌中,徐志摩善于用客观环境的极度静谧来反衬自己心灵空间的大波澜,这是他常用的以静写动的手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徐志摩往往是无意识地追求意象的动态化,这使本来相对静止的东西活动起来,具有了流走的动感。

B. 在《山中》一诗中,诗人不仅变成了月色,还化作了清风,想要吹醒群松春醉,在山中浮动”。

C. 在《再别康桥》一诗中,笙箫悄悄”、“夏虫沉默是完全不能够调和的。

D. 在诗歌中,徐志摩往往喜欢通过对静的描写来使人产生联想,而这种联想则会使诗歌产生了态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其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诗歌意象的动态化,这一特点也影响了之后许多诗人的创作。

B. 徐志摩善于用化静为动、以静写动和寓动于静的方法去追求意象的动态化,使诗歌也产生动态之美。

C. 在《再别康桥》中,极静的气氛反衬出徐志摩心灵空间的波澜,将对母校眷恋之情,全部浓缩到了诗中那富有个性特色的意象之中。

D. 徐志摩在运用寓动于静时,并没有直接描写动,而是通过对静的描写使人产生联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冯在淘宝网上看中一款电水壶,物价促销。只要29.9元,买两个58元,还包邮。小冯一下拍了两个,“家里其实不缺水壶,就是贪图便宜。”几天后,小冯收到了水壶,有点失望,“有味道,而且壶身很薄。”小冯给了差评,并且要求售后赔偿,金额是58元,小冯很快收到了钱。“当天晚上,卖家给我打电话,我有事情在忙,没听见。第二天对方再打电话来时,语气很凶,说我收了他的钱,怎么还不改差评。”小冯说自己当时就有点火了,“这58元是我应得的补偿,凭什么逼我改评价。”一周后,小冯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了一个白色的牌位,牌位一面写着“冯××全家之灵位”,另一面写着“祝你全家快住进里面”。

对这件事,你怎样看?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北京北海公园的位置作一个介绍。

 

查看答案

根据信息要点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117日上午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于明年61日起施行。法律进一步界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对攻击、破坏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境外组织和个人规定相应的惩治措施;增加惩治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