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戏曲,但在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探讨中所得的具体结论已暗寓戏曲演出与宗教节日密不可分的命题。王国维采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戏剧起源于巫舞”的观念,他又考证了上古巫舞与戏剧的关系,指出在古代祭祀仪式的舞蹈中,“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先贤的论述表明节日与戏剧的起源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国外研究者认为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是世界上共通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月,国内学界在研究路径与方法选择上,与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大多限于正史、诗文书信、序跋、笔记等文人撰写的文献不同,研究视点从“都市戏剧”转向“农村戏剧”,更多留意地方志、会馆录、家谱、公私文书类较为零散的文献以及非文字的仪式表演、习俗,在研究方法上则引入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方法。用大量的材料来证明戏剧源于宗教仪式。指出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演戏最主要的功用还是在节庆中表现对神的敬意。他们却没有对宗教向艺术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他们的学说的影响下,国内学界开始重新评价戏曲中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小戏。民间戏剧研究者王兆乾就将戏剧分为观赏性戏剧与仪式性戏剧,认为两者在戏剧观念、演出环境与演出习俗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仪式性戏剧原本是戏剧本源和主流,而观赏性戏剧只是支流,但传统戏剧史却将观赏性戏剧作为戏剧的主流,仪式性戏剧反成为遗漏的篇章。

伴随着观念的变化,国内戏曲学界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到九十年代初,全国迅速掀起一股与节日关联度极高的“傩戏热”,学者将目光投到城市之外的尚未完全开发的山村,贵州、安徽、云南、江西等地都活跃着戏曲学者的身影。

戏曲研究方法和思维视角方面也显示出丰富性与多样性。表现在:一是田野考察被引入戏曲研究,在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之外又多了一重鲜活的田野资料。二是考古学与文物学知识显示出独到的作用,因为戏曲本为小道,正史多不见载,笔记史料亦有限,地下文物的出土对于还原历史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三是民俗学的思维方式介入戏曲研究。

    (摘自陈建华《节日风俗与戏曲文化研究述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上世纪初的学者们,已经得出了戏剧起源于宗教节日的具体结论。

B. 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研究的视点是“都市戏剧”,依据的主要是文人撰写的文献。

C. 现代的中国戏剧研究者虽然证明了演戏就是敬神,但却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

D. 在古代戏曲是“小道”,正史、笔记史料不足为凭,只有出土的地下文物才最可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的观念对中国近现代戏曲文化研究的影响。

B. 文章主要阐述了戏曲研究变化的三个面:路径与方法、研究领域、思维视角。

C. 文章以“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观点;“述”戏曲研究变化的客观实际,是论据。

D. 文章主要立足于与西方戏剧研究的不同来论述中国当代戏曲文化研究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王国维等先贤对于戏剧起源的研究,后来的戏曲研究方法就不可有改变。

B. 如果只注重从正史等文人撰写的文献方面研究,就很难准确揭示戏曲发展的规律。

C. “傩戏热”的出现是因为它虽属地方小戏,但却是与节日关联极高的仪式性戏剧。

D.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戏曲研究中未曾使用过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1.B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已经得出了戏剧起源于宗教节日的具体结论”错误,他们只是认识到了二者有联系,并没有得出明确具体的结论。C项“证明了演戏就是敬神,但却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错,原文为演戏最主要的功用是敬神,他们没有分析宗教向艺术转化的背景,而不是“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D项“……不足为凭”,“……才最可信”与原文相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视链。旅游存在鄙视链,欧美游鄙视东南亚游,东南亚游鄙视港澳台游,港澳台游鄙视省内游……学科间也存在鄙视链,商科的鄙视法科的,法科的鄙视工科的……学历、地域、收入、兴趣班等等都可能存在鄙视链。“鄙视链”一词是当今网络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鄙视像条食物链,像是个绕不开的怪圈。其实在这个怪圈中,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有人说:最该被鄙视的就是各种鄙视链。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面是“语文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之转换为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

语文核心素养结构图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上下文连贯通畅。

国菜,何谓国菜?以中华美食之博大精深,谁敢自称国菜?

江南人说,淮扬菜历来为国宴主力,称国菜有理有据;广东人说,粤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海外,可为中国代言;四川人说川菜辨识度最高;山东人说鲁菜是宫廷菜系……然而“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大是大非者如豆腐脑之咸甜尚且吵得不可开交,想在地方风味里选出一道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菜色,难比登天。倒不如选一味,更少争议。

譬如我说的这道“红炒黄”——这是经过文案包装的名字,既然要竞争“国菜”,总要有个雅号才好,比如叫做“②”也未尝不可,不过我姑且还是说回它最广为人知的本名吧: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是国菜?别忙,这不是我自封的,乃是网上“吃货”们推举的。因为               ③,每届奥运会中国健儿入场,身披国旗配色的运动服,总要被吃货们亲昵笑称为“西红柿炒鸡蛋”,一来二去,便有了“国菜”的名号。这就不只是口味上的优中选优,更有了一些爱国情结的味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7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8个字)

 

查看答案

给下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标题。(14字以内)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获得表决通过,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含外环线)地区不分时间、地点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意味着天津外环线以内将迎来第一个“不闻鞭炮声”的春节。

2014年12月以来,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地区一直是严格限制烟花爆竹燃放的区域。而从2018年1月1日起,这个区域由“限放”变成全面“禁放”。

“这是天津的最严禁放令了,以前还给春节留了口子。”尽管担心这样会让春节没了年味,但不少接受采访的群众还是表明了支持的态度。“还是希望有个好空气,多点蓝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曾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记忆,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大年初一零时,天津市15个区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区13个,全市PM2.5平均小时浓度迅速增长了6.67倍。

——摘自《 人民日报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

(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     (杜牧《阿房宮赋》)

(5)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