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B. 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

C. “‘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通体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

D. 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2.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3.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

 

1.D 2.①“灯光”是相对黑暗而言的,傍晚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亮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②“把灯光调亮”,作为一种建议,传达的是一种鼓励与期待;作为一种行为,表达的是经营者在困境中的坚守。③ “把灯光调亮”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读书改变命运,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 。 3.①对书籍、书店的热爱:阅读书籍和经营书店给了卢娜自信与满足;②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开办书店是卢娜的事业,更是她的人生梦想,书店是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地方;③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她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与文化,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她的坚守体现了一份责任和一种担当精神。④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卢娜能够在艰难处境中坚持不舍,还在于老公的理解和默默支持。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理解错误,由原文可知,第三次流泪是在丈夫说了“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之后,可见是感动于丈夫的支持。 2.试题分析:从表层含义来看,“灯”是在黑暗的条件下使用的,“灯光”可以改变环境黑暗的情况,在书店中把灯光调亮可以使顾客方便阅读。从深层含义来看,“灯光”象征着希望,再联系文中的“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改变命运”,可知把书店里的灯光高亮,蕴含着希望读书改变命运的意思。另外,“把灯光调亮”是文中的“省城顾客”提出来的,是一种建议,表达的鼓励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戏曲,但在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探讨中所得的具体结论已暗寓戏曲演出与宗教节日密不可分的命题。王国维采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戏剧起源于巫舞”的观念,他又考证了上古巫舞与戏剧的关系,指出在古代祭祀仪式的舞蹈中,“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先贤的论述表明节日与戏剧的起源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国外研究者认为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是世界上共通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月,国内学界在研究路径与方法选择上,与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大多限于正史、诗文书信、序跋、笔记等文人撰写的文献不同,研究视点从“都市戏剧”转向“农村戏剧”,更多留意地方志、会馆录、家谱、公私文书类较为零散的文献以及非文字的仪式表演、习俗,在研究方法上则引入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方法。用大量的材料来证明戏剧源于宗教仪式。指出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演戏最主要的功用还是在节庆中表现对神的敬意。他们却没有对宗教向艺术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他们的学说的影响下,国内学界开始重新评价戏曲中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小戏。民间戏剧研究者王兆乾就将戏剧分为观赏性戏剧与仪式性戏剧,认为两者在戏剧观念、演出环境与演出习俗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仪式性戏剧原本是戏剧本源和主流,而观赏性戏剧只是支流,但传统戏剧史却将观赏性戏剧作为戏剧的主流,仪式性戏剧反成为遗漏的篇章。

伴随着观念的变化,国内戏曲学界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到九十年代初,全国迅速掀起一股与节日关联度极高的“傩戏热”,学者将目光投到城市之外的尚未完全开发的山村,贵州、安徽、云南、江西等地都活跃着戏曲学者的身影。

戏曲研究方法和思维视角方面也显示出丰富性与多样性。表现在:一是田野考察被引入戏曲研究,在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之外又多了一重鲜活的田野资料。二是考古学与文物学知识显示出独到的作用,因为戏曲本为小道,正史多不见载,笔记史料亦有限,地下文物的出土对于还原历史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三是民俗学的思维方式介入戏曲研究。

    (摘自陈建华《节日风俗与戏曲文化研究述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上世纪初的学者们,已经得出了戏剧起源于宗教节日的具体结论。

B. 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研究的视点是“都市戏剧”,依据的主要是文人撰写的文献。

C. 现代的中国戏剧研究者虽然证明了演戏就是敬神,但却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

D. 在古代戏曲是“小道”,正史、笔记史料不足为凭,只有出土的地下文物才最可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的观念对中国近现代戏曲文化研究的影响。

B. 文章主要阐述了戏曲研究变化的三个面:路径与方法、研究领域、思维视角。

C. 文章以“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观点;“述”戏曲研究变化的客观实际,是论据。

D. 文章主要立足于与西方戏剧研究的不同来论述中国当代戏曲文化研究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王国维等先贤对于戏剧起源的研究,后来的戏曲研究方法就不可有改变。

B. 如果只注重从正史等文人撰写的文献方面研究,就很难准确揭示戏曲发展的规律。

C. “傩戏热”的出现是因为它虽属地方小戏,但却是与节日关联极高的仪式性戏剧。

D.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戏曲研究中未曾使用过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视链。旅游存在鄙视链,欧美游鄙视东南亚游,东南亚游鄙视港澳台游,港澳台游鄙视省内游……学科间也存在鄙视链,商科的鄙视法科的,法科的鄙视工科的……学历、地域、收入、兴趣班等等都可能存在鄙视链。“鄙视链”一词是当今网络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鄙视像条食物链,像是个绕不开的怪圈。其实在这个怪圈中,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有人说:最该被鄙视的就是各种鄙视链。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面是“语文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之转换为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

语文核心素养结构图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上下文连贯通畅。

国菜,何谓国菜?以中华美食之博大精深,谁敢自称国菜?

江南人说,淮扬菜历来为国宴主力,称国菜有理有据;广东人说,粤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海外,可为中国代言;四川人说川菜辨识度最高;山东人说鲁菜是宫廷菜系……然而“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大是大非者如豆腐脑之咸甜尚且吵得不可开交,想在地方风味里选出一道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菜色,难比登天。倒不如选一味,更少争议。

譬如我说的这道“红炒黄”——这是经过文案包装的名字,既然要竞争“国菜”,总要有个雅号才好,比如叫做“②”也未尝不可,不过我姑且还是说回它最广为人知的本名吧: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是国菜?别忙,这不是我自封的,乃是网上“吃货”们推举的。因为               ③,每届奥运会中国健儿入场,身披国旗配色的运动服,总要被吃货们亲昵笑称为“西红柿炒鸡蛋”,一来二去,便有了“国菜”的名号。这就不只是口味上的优中选优,更有了一些爱国情结的味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7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8个字)

 

查看答案

给下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标题。(14字以内)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获得表决通过,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含外环线)地区不分时间、地点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意味着天津外环线以内将迎来第一个“不闻鞭炮声”的春节。

2014年12月以来,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地区一直是严格限制烟花爆竹燃放的区域。而从2018年1月1日起,这个区域由“限放”变成全面“禁放”。

“这是天津的最严禁放令了,以前还给春节留了口子。”尽管担心这样会让春节没了年味,但不少接受采访的群众还是表明了支持的态度。“还是希望有个好空气,多点蓝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曾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记忆,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大年初一零时,天津市15个区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区13个,全市PM2.5平均小时浓度迅速增长了6.67倍。

——摘自《 人民日报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