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C. 使人听此凋朱颜
D.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造(chì) 惫懒 (bèi) 讪讪(shà) 盥洗(guàn)
B. 錾银(zàn) 两靥(yè) 桌帏(wéi) 执拗(niù)
C. 蹙缩(cù) 歆享(xīn) 崔嵬(wéi) 吮吸(yǔn)
D. 商贾(jiǎ) 粟米(sù) 幽咽(yàn) 宵柝(tu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青泥岭山路的曲折盘旋。
(2)李白《蜀道难》中体现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鲛人泪珠良玉生烟的典故,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4)《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对孟子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5)《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①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
【注】①解道:吟出。②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澄江净如练”是他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 “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相互接触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B.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C.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D.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12岁至16岁之间,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
B. 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关东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比较完整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
C. “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先秦民众聚居地,包括城市或村镇及其附属田地。陶渊明《桃花源记》亦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董卓所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有“三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 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C. 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
D. 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阳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
(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