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来电 张晓东
①西安城北行百十里许,有一个古老而繁荣的镇子,就是我的老家庄里镇,我母亲就独居在镇里。从镇子再朝北十几里地,就到了乔山山脉的边缘。翻过一座山垭,眼前一片平整开阔的川道。母亲的娘家,就是说母亲的母亲就生活在那里的一个小山村。
②母亲啊!你人缘很好,也因为你一个人居住的缘故,所以串门的人特别多。家里偶尔有些重活,邻人们也都帮着你干了。所以你并不孤单,甚至不乏热闹,我一般两到三周回去一次,也就是陪你说说话,请你吃个饭,走时留点钱。如果三周过了我还没回去,你就会打来电话,说:“你最近忙啥哩?哦,没事?我也没事,就随便问问。”接到这样的电话,我就赶紧跑回家去,我知道,你是嫌我期限过了还没回去。
③回到家里,你会亲自给我泡上一杯好茶,是我送回家的、你舍不得喝的好茶,然后坐下来说些闲话,如果我没有吃饭,你就去厨房很快擀一碗面条来,外带一两盘凉菜。但你并不吃,只是坐在对面,摇着扇子看我吃,或者说等着我吃。无话可说的时候,你会用一种探寻的目光觑我,似乎有什么提议,可我一看你,你却目光挪开了。我当然知道你的心思,但我就是不说破,看你咋办。你三番五次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后来索性到院子里转一圈,再回来的时候,你似乎下了决心,直视着问我:“你不急着走么?”你这句话一出来,我就想笑,我问你:“咋?又想去看你娘了?”你一听,释然一笑,说:“就是,好久都没有去看你外婆了,这不是趁你有车么!”两周前才去过,也叫个“好久”? 我笑着说那就走吧。你一听腾地站起身来,丢了扇子,旋即跑进里屋,换了一身出门的衣服,提上你装钱的小包,轻快地说:“那赶紧,到北头停一下,给你外婆买点菜,再买点水果。”这句话早已成了经典戏剧台词,每到此处你定要重播一番,几乎一字不差。
④母亲当初由山里嫁来镇上后,除了正常的相夫教子、参加生产劳动,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反哺她的娘家。她对我几个舅舅的帮助,大大超出了一个农村妇女的能力,由此导致我的父亲时发怨言。母亲每年都会把外婆接来住上几次,每次十天半月不等。但我觉得外婆每次都是乘兴而来敗兴而归,因为她们母女每次都会斗嘴吵架,最后以外婆负气回到山里而结束。过后不久,外婆又笑呵呵地来了,接着又生气地回去了。母亲就给我哭诉:“你外婆这人不讲理!”让我觉得可笑。俗语说“多年母女成姐妹”,我看是果然不假,哪有不吵架的姐妹呢!
⑤去外婆家的路上,有一段狭窄的山路,路边长满了粗硬的灌木和枝条伸张的花椒树。每次路过, 车身都被刮擦得刺啦作响,底盘也被凸起的车辙顶得咚咚有声,让我很是揪心。但看母亲,她却无事人一样看着窗外。有次我开玩笑问她:“为了看你娘,把你儿的车刮成这样,你也不心疼? ”结果母 亲说:“车不就是用来刮的嘛!”咦!一向会过日子、爱惜家物的母亲怎么会说出这么通脱的话来!看来与孝敬她母亲的事相比,她儿子的车就不算个东西了。
⑥到了外婆家,门虚掩着,外婆并不在家,母亲说我去找。须臾就听到外婆那清朗的笑声从屋后传来,只见她头戴一顶破旧发黑的草帽,脖子上挂一条毛巾,手里倚把老锄,脸色因出汗而变得通红。外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还下地劳作,这让母亲很是作难,总是唠叨她的母亲“不知道享福”,而外婆只是哈哈大笑。
⑦进了家门,母亲就开始涮茶壶,洗茶杯,开始泡茶,然后坐下来跟外婆拉闲话。过上一会儿,外婆就会去厨房做饭,母亲也就跑去打下手。外婆连和面带擀面,很快做出“削削子”。“削削子”又称“驴蹄子”,是关中的一道传统面食,因其粗硬筋道像驴蹄子一样难嚼,故名。外婆跟母亲一人吃一大碗,而我只能吃一小碗,母女俩的饭量让我惊奇。
⑧将要告别的时候,母亲就会给我使眼色。我当然明白她的意思,就拿出200元递给外婆,外婆却不接,母亲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像审判官一样裁决道:“娃给你哩你就拿上,你有是你的嘛!”外婆这才接过钱。
⑨前一阵子我因为出差,快一个月都没回家,却没接到母亲来电。心里不禁忐忑,就打电话到家里,问母亲在忙什么.母亲接了电话,语气显得轻松愉快,说:“我把你外婆接来了,正给你外婆做饭呢,那我先挂了啊。”你看你看,母亲就是这样,只要有她亲娘在,也就不管她的儿子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标题概括了本文写人叙事的主要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具有统摄全篇,联结全文的作用。
B. 开篇第一段,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母亲的娘家,看似赘笔多此一举,实则不然,作者匠心独运,埋下伏笔,暗示下文人物的出场,为下文事件的发展张本。
C. 文章第④段为补叙段,补叙母亲反哺娘家的往事,是对中心事件做的必要补充和说明,使得文章内容更充实,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鲜明。
D. 文章中母亲释然的笑,外婆清朗的笑,“我”宽容理解的笑,笑包含着对母亲的理解、宽容、体贴,蕴涵其间的是传承数千年的人伦之美。
2.请结合前后文语境和文章主旨,谈谈你对画线句子言外之意的理解。
3.文章①至④段叙述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认知价值取向——从唯古崇古到锐意创新的转变
文化发端于人类对理想的生活状态的执著追求,发端于人类为使自我和群体臻于完善的努力。这种目标的追求和努力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人的价值取向最能体现文化的特质。
传统的认知价值取向是唯古是法、唯古是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崇古法古就已经是关于社会认知价值的一个主要倾向。先秦诸子的先王观即为证明。儒、道、名、墨等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众说纷纭,但都把尧舜等先王圣贤视为活人不可企及的高峰。孔子盛赞尧、舜、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則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论语·涂伯》)孟子认为,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在知识上是一步一步地退化,因而他提出“法先王”的观点,提倡托古改制。道家也认为遂人氏以前的社会乃是至善之古,是令人神往的无为而不为的世界。三代(夏、商、周)之后,人们的道德开始堕落,墨子则认为:“周威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名子·三拚》)
非但如此,传统的崇古法古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还被经典化、制度化,以至成为影响历史最有力的认知价值观念。汉代时就把《诗》、《书》,《礼》、《易》、《春秋》定为儒家的“五经”,后来,朱熹通过编撰《四书集注》,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经典化,并获得公认。与此同时,社会还逐渐从制度上对此作出了规定和保证,形成了一整套相当严密的制度,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科举制度。在这种社会认知价值观念支配下,历代统治者总是以敬天法祖为为政之道。“祖宗之法不可变”成为几千年传统社会铁一般的规矩,其势力之强大,从历代改革家的遭遇和命运可见一斑。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其彻底的反传统姿态,把孔家店从独尊神圣的位置上拉下来,对唯古法古的传统认识观念进行了激烈的冲击,科学和民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文化观念和学术思想的永恒不变已成为神话。“凡事宜新,不循旧例”和“推陈出新”的观点,已为世人所接受,20世纪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思想根源即在于此^尤其是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的结构和观念 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更进一步得到发挥.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大潮已冲破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式的超稳定系统,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发发挥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日趋成熟,人们的创新精神会得到社会的激励,人们的创造能力将得到空前的发挥,传统的崇古法古观念不再成为社会认知价值观的主流,并逐渐被扬弃,取而代之的将是人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
(选自郭湛、曹明德《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开始于人类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为使自我及群体完善的努力。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能体现文化的特质。
B. 汉代把《诗》、《书》、《礼》、《易》、《春秋》定为儒家“五经”,南宋朱熹编撰《四书集注》, 说明崇古法古价值观已经被制度化。
C. 崇古法古被经典化和制度化后,历代统治者总是以敬天法祖为为政之道,其势力之强大,从历代改革家的遭遇和命运可见一斑。
D.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彻底的反传统姿态,对唯古法古的传统认知观念进行了激烈的冲击,科学和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运用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述了认知价值取向从唯古崇古到锐意创新的转变。
B. 文章第二段通过先秦诸子的先王观证明了崇古法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社会认知价值的主要倾向。
C. 封建社会对崇古法古从制度上作出规定和保证,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科举制度。
D. 文章在论述传统的崇古法古观念不再是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后指出取而代之的已经是人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诸子的“先王观”是传统的崇古法古社会认知价值观念被经典化、制度化的重要原因。
B. 孟子之所以提出“法先王”的观点,提倡托古改制,是因为他认为从古到今在知识上是一步步退化了。
C. 如果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把“孔家店”从独享神圣的位置拉下来,文化观念和学术思想仍然会永恒不变。
D. 20世纪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其思想根源正在于“凡事宜新,不循旧例”和“推陈出新” 的观点已为世人所接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上海16 岁女生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5 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背诵吗?
针对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青少年要警惕网瘾,正确使用网络。因为只要使用网络,就能使他们形成健康人格。一旦形成了健康人格,他们就能正确面对成长途中的各种诱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而事业上的成功又能使他们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
①正确使用网络不一定就能形成健康人格。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之所以喜爱中国结, ① 。中国结是绳线的编织物,“绳”与“神”是谐音的,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便是佐证; ② ,因此人们也将“绳”视为龙的象征。对于“结”字中国人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无论是结义、结拜、结社、结盟,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 ③ ;“结”还与“吉”谐音,所以人们也认为“结”是吉祥、好运的象征。
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得我们最大的荣幸。
B. 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 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没的说,我们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珍贵“文物”惠存着呢。
D. 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