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哪一个母亲不是仙女变的?
像故事中的小织女,每一个女孩都曾住在星河之畔,她们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她们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布——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而狡黠的小女儿总是偷窥到那藏在母亲眼中的秘密。
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
她在口琴背上刻了小小的两个字——“静鸥”,那里面有什么故事吗?那不是母亲的名字,却是母亲名字的谐音,她也曾梦想过自己是一只静栖的海鸥吗?她不怎么会吹口琴,我甚至想不起她吹过什么好听的歌,但那名字对我而言是母亲神秘的羽衣,她轻轻写那两个字的时候,她可以立刻变了一个人,她在那名字里是另外一个我所不认识的有翅的什么。
母亲晒箱子的时候是她另外一种异常的时刻,母亲似乎有些好东西,完全不是拿来用的,只为放在箱底,按时年年在三伏天取出来曝晒。
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和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杨花萝卜,全幅上还绣了许多别的令人惊讶赞叹的东西。
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对我而言,那么美丽得不近真实的东西,一旦消失,是一件合理得不能再合理的事。譬如初春的桃花,深秋的枫红,在我看来都是美丽得违了规的东西,是茫茫大化一时的错误,才胡乱把那么多的美推到一种东西上去,桃花理该一夜消失的,不然岂不教世人都疯了?
湘绣的消失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复归大化了。
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她慢慢地看着那幅湘绣,那时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她的姿势细想起来,实在是仙女依恋地轻抚着羽衣的姿势,那里有一个前世的记忆,她又快乐又悲哀地将之一一拾起,但是她也知道,她再也不会去拾起往昔了——唯其不会重拾,所以回顾的一刹那更特别的深情凝重。
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有时她胃痛,卧在床上,要我把头枕在她的胃上,她慢慢地说起外公。外公似乎很舍得花钱,总是带她上街去吃点心,她总是告诉我当年的肴肉和汤包怎么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女生宿舍里早晨订的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我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都惊讶万分——我无论如何不能把那些事和母亲联想在一起,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我简直想不出她不吃剩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而母亲口里的外公,上海、南京、汤包、肴肉全是仙境里的东西,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她并不要把那个世界拉回来,我一直都知道这一点,我很安心,我知道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我们大家都不爱吃的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只是她藏好了那件衣服,然后用最黯淡的一件粗布把自己掩藏了,我们有时以为她一直就是那样的。
在我的书桌底下放着一个被人弃置的木质砧板,我一直想把它挂起来当一幅画,那真该是一幅庄严的,那样承受过万万千千生活的刀痕和凿印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也没有把它挂出来……
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不都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吗?
1.结合文中对母亲的描述,谈谈你对“羽衣”的理解。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湘绣的消失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复归大化了。
(2)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
3.文中写道:“而狡黠的小女儿总是偷窥到那藏在母亲眼中的秘密。”文中具体写了母亲眼中的哪些秘密?请分条概括。
4.文章写母亲吃剩菜,这一节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补充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6)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
(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9)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1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南宋】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 ①作此词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
②午桥:在洛阳南。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
(2)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滋长、繁殖。
B.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烦:厌烦。
C. 根拳而土易 易:更换。
D. 字而幼孩 字:养育。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B.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 其莳也若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其皆出于此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橐驼种树经验的一项是( )
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②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③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④不害其长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⑥促尔耕,勖尔植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树木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B. 第三段文字重点写郭橐驼把“长人者”与“他植者”进行对比,指出地方官吏好像是在“爱”民,其实是在害民。
C. 其他种树的人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D. 作为寓言体的传记,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第二段文字重点写郭橐驼介绍种树的经验并说明别人不如他的树“硕茂”的原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2)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近来,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未来走向变数增多。欧元区是全球第二大经济集团,欧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因此欧债危机的冲击早已突破欧元区和欧盟的范围,其对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影响正日渐显现。中欧经贸关系也非常密切,因此,日益加重的欧债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和挑战也可能进一步凸显。
希腊近日刚组建了由技术官僚担任总理的过渡政府,但任期很短,明年2月希腊将面临大选。鉴于希腊国内形势复杂,民众反改革、反紧缩情绪强烈,暴力冲突不断,加上经济仍然深陷衰退,失业率继续攀升,未来新政府能否坚持推行不得人心的紧缩和改革政策,以满足欧盟对其提出的援助要求,这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如果希腊未能按欧盟要求完成愈益困难的结构性改革要求,很可能因无法得到必需的援助而导致违约,希腊将陷入经济长期萧条困境。希腊主权债务的持有者包括中国都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如果希腊最终崩盘,传染性违约也有可能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蔓延,给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持有者带来更大损失。
欧洲国家为应对债务危机,降低赤字,大力推行紧缩政策,主要做法一是增税,二是削减政府支出,打压了民众消费力和经济活力,对经济的负面效果开始逐渐显现。在当前欧盟总体经济已出现衰退迹象的情况下,欧洲国家财政仍在继续大幅紧缩,这无疑将进一步抑制欧洲未来的消费需求。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欧盟消费市场的疲弱将继续降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利于中国对欧出口。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对欧出口还将承受更大压力。
随着债务危机的深化,中国对欧出口还将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在紧缩政策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指望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已不现实,更多国家重拾重商主义政策,将出口看作摆脱危机的最主要手段。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日益庞大的中国既被欧盟视为主要的市场竞争者,又被看作出口的希望所在。欧债危机虽然增加了欧盟对中国的需求,但实际上双方贸易纷争也在增多。
一个深陷危机、前景不明的欧盟不利于中欧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国领导人多次表达了对欧元区及欧盟克服危机的信心,但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还要靠欧元区和欧盟的自救。目前,欧债危机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新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化解,不仅可能导致欧洲一体化的大倒退,还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不愿看到的。
(选自《新安晚报》2011年11月19日,作者:张健)
1.从原文看,下列是对“欧债危机”问题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欧债危机正在显现对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影响,它的冲击已突破欧元区和欧盟的范围,向更大范围内蔓延。
B. 鉴于中欧密切的经贸关系,欧债危机的日益加重必然对中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和严峻的挑战。
C. 目前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未来走向变数增多。如果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对欧出口压力也将更大。
D. 目前欧债危机情况非常危险,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全球经济都将进一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下列是对“希腊新政府”与“欧盟”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希腊要按欧盟提出的要求完成更加困难的结构性改革,否则希腊将很可能得不到必需的援助。
B. 希腊若要满足欧盟对自己援助而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坚持推行不得人心的紧缩和改革政策,而能否满足这一要求,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C. 如果希腊不按要求实行改革,欧盟将很可能拒绝为其提供援助,从而导致违约,这对希腊经济来说,后果是严重的。
D. 希腊如果无法得到欧盟必需的援助,将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困境,负面影响将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主权债务的持有者。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债危机既让中国对欧出口增速减缓,中国也将面临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欧洲国家大幅紧缩财政,抑制了消费需求,这将使中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的地位受到威胁。
B. 欧洲一些国家应对债务危机的做法有二:一是增税,二是削减政府支出,这些做法的负面效果都是明显的。
C.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就是靠欧盟本身的自救,指望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
D. 欧盟消费市场的疲弱降低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而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日益庞大的中国又被欧盟看做出口的希望所在,这又增加了欧盟对中国的需求。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为什么我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阳刚,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他阴柔呢?这是因为各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
①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心中的猛虎不免被那一片香潮醉倒
②有人的心原是虎穴,心中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
③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
④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