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大自然煞费苦心,创造了世界,创造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大自然煞费苦心,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间一处处胜景,黄山就是群山中的极品。

B. 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

C. 泛舟湖上,环湖四望,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

D. 散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蕴含着生存的哲理,春夏秋冬,沧海桑田,启迪着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D项,望文生义,使用对象错误。“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不能用来描写景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

(3)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4)_________,清泉石上流。_______,莲动下渔舟。

(5)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是傍晚的意思。

B. 首句中的“空山”写出了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 “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

D. “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留。

2.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 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 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等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D. 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厌世消极的情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危乎高哉                  危:危险

B. 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挡

C.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D. 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手法,与外界如此隔绝,正因山高。

B.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指出蜀道的开通非人力可开凿的,更赋予蜀道高险的神秘色彩。

C.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运用虚写、反衬,善飞的黄鹤“尚不得过”,善攀的猿猱“愁攀援”,可见蜀道之高险

D.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运用客观描写,写出山之高,及人对此愁攀援的无可奈何。

3.下列句子的修辞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B.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D.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翻译句子。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日月楼·苦乐交织不改其志

黄薇

1954年,丰子恺搬了几次家,终于在陕西南路3993号安了家,直至终老。这幢西班牙式寓所很有特点,二楼有个室内小阳台,东南、正南、西南都有窗,上方还有一扇天窗,坐在室内可观日月星辰的运转,丰子恺就选择这间作为书房。他因此给新居取名日月楼,顺口诵出一句日月楼中日月长,苦思上联而不得,最后是马一浮撰出妙对星河界里星河转,并写成对联赠予他,被丰子恺视若珍宝挂在屋中。

新中国后,丰子恺受聘于上海文史馆。由于诸多原因,他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翻译上,当时俄语炙手可热,52岁的他便于1950年从头学起。丰子恺学外语追求速成,早在1931年发表的《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就写道: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求学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本身。学些工具都要拖长许多的时日,此生还来得及研究几许学问呢?因用脑过度,他一度脑贫血晕倒,但疗养期间仍不放弃每日温习。在花了大半年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后,他花了5个月时间将后者翻译出来,于1952年底出版。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这个译本列入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再版。从1961年开始,丰子恺又全身心投入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直到1965年定稿。他为此填了一首《浣溪沙》,彩笔昔曾描浊世,白头今又译红楼,时人将谓老风流。但文革来袭,这部书在他去世5年后才陆续出齐。

一个散淡自适的知识分子走进新时代,丰子恺无法躲进小楼成一统,他写过一些发自内心讴歌新中国的颂歌,也应景写过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文章。丰子恺喜欢猫,1947年他的散文名篇《白象》就是为纪念离去的爱猫而作,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许多读者读后感叹可惜,纷纷送猫给作家。丰家子女来者不拒,只只收养。猫儿太多,吃不饱,在家中淘气,丰子恺还曾专门召集家人开会,最后决议是为猫咪们提高伙食待遇,每日买三千元猫鱼。住进日月楼后,家里又恢复了养猫的传统。1962年鸣放后,丰子恺一篇记录小猫趣事的散文《阿咪》却成了罪状。有人斥责文中的猫伯伯(石门方言)暗指毛伯伯,扣上许多无稽罪名。丰子恺当时虽没被打成右派,到了文革还是在劫难逃。

他的一些漫画也被翻出来,成了向革命进攻的证据。比如他曾以苏曼殊的诗满山红叶女郎樵为画题,画中树上飘落下三片红叶,就解读为他恶毒攻击三面红旗落地。丰子恺被打成反共老手反革命黑画家,尔后名列上海十大重点批斗对象。他一次次被拉去批斗,但回到家中,从不述说苦闷,只是要酒喝,家人也尽力满足他一天一斤黄酒的需求。

有一次造反派闯入画院,把热糨糊浇在老人背上,再贴上大字报;他跪得时间长了,站起来踉踉跄跄,又遭皮鞭抽打。但有人回忆,批斗会上的丰子恺总是恬静肃穆,淡然入定。他在牛棚里坐得笔直,没有外人时,并不设防,仍泰然和人谈文艺、谈佛学。他曾说:老舍死了,死了就完了。

1970年初,丰子恺下乡劳动改造,条件十分恶劣,患上了中毒性肺炎,后查出肺结核,但他竟感到高兴,因为终于可凭假单在家中休息了。他甚至希望自己病得久一点,躲过子女的视线,将药藏起来不吃,寄望这脆弱的安宁暂能延续下去。

丰子恺耐不住空虚无聊。1970年到1973年间的凌晨时分,70多岁的老人躲在日月楼的小房间里,偷偷写下《缘缘堂续笔》的33 篇作品,翻译了日本古典名著《落洼物语》《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还铭记向先师许下的承诺,画完了《护生画集》的第六集,达百幅图。此前的三到五集都已如期出版,尤其是第五集,画家似有预感,整整提前了5年于1965文革前夕加紧绘出,否则结果可想而知。当年这些画集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文革期间,日月楼一楼被房管所造反派强占,丰老一家挤在二楼三楼,他的这些地下创作无疑冒着不小的风险。

1975年,丰子恺在女儿学生的陪同下最后一次回石门湾,写了许多字送人,写得最多的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他于当年915日因肺癌离世。刘海粟是他的老朋友,用了一个月的伙食费买来真花,扎了一个花圈送来,那时养花还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他说:子恺的艺术是有生命和气节的真花。

丰子恺曾在怀念恩师的文章中写道: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他认为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去,在每一层都绽放异彩;自己始终停留在第二层,但亦常常勉力爬上扶梯,向三层楼上望望。而他用艺术家的眼光观照世界,笔下万物有情,用文字或图景,永存了一个赤子之心的有情人间。

(参考资料:《子恺自传》 《爸爸丰子恺》 《丰子恺评传》 《丰子恺的缘缘情愫》等)

相关链接

如果要想在现代寻找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该是丰子恺了吧。他被人认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而他艺术家的直率,对万物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都使得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鹤立鸡群之感。( 丰一吟《我和爸爸丰子恺》

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这种温情后来就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俞平伯《评丰子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日月楼是丰子恺先生在陕西南路3993号新居的名称。马一浮为其撰写的星河界里星河转暗含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之慨叹。

B.丰子恺先生学外语追求速成。他52岁时开始学习俄语,5个月后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于1952年底出版,并于1955年再版。

C时人将谓老风流表达了丰子恺先生花费了五年精力完成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后的感慨,包含些许的兴奋与自豪之情。

D.在动乱年代里,丰子恺先生被罗织各种罪名,但他在批斗会上,总是恬静肃穆,淡然入定,在牛棚里,不管有没有外人,泰然和人谈文艺、谈佛学。

E.文章以丰子恺先生怀念恩师弘一法师的文章结尾,既表达了丰子恺先生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又可说明丰子恺先生对自己的认可与评价。

2.简要概述丰子恺先生在日月楼里苦乐交织的生活的内容。

3.文章在叙事时穿插了丰子恺先生的自评文字以及他人的评价文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说丰子恺先生用艺术家的眼光观照世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各小题。

洞庭一角

余秋雨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亲,俱着声名。

例子太多了。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一零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老人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真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著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一个洞庭湖搅得神神乎乎。至少,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一个游人写下一副著名的长联,现也镌于楼中: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游人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眼界宏阔,意象纷杂,简直有现代派的意韵。

(节选自《文化苦旅》)

1.作者借写岳阳楼抒发游览感慨,表达了对中国文化和人生自我思考,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本身具有宇宙意识,包容量很大。

B. 中国文化不只有儒家文化(范仲淹),还有道家文化(吕洞宾)和其他思想文化。

C. 中国文化本身有独具的奥秘和魅力,等待着人们去揭秘。

D. 作者写岳阳楼,借助一般的写景抒情,希望借此启迪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使命。

2.作者如何看待范仲淹“胸中的天下”?请简要概括。

3.作者说:“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具体说说这种强大体现在哪些地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