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索 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索 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他的画作价格昂贵,很有收藏价值。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

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了犟黄老的个人情况,突出了他的称呼和特长,这不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也有利于表现犟黄老的性格特点。

B. 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能获得领导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

C. 小说描述了犟黄老为村妇画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画技艺,也突出了犟黄老为人正直,体谅贫弱者,富有人情味。

D. 村妇不懂欣赏,不满意犟黄老的水墨画作,不理解犟黄老的良苦用心,让犟黄老感到有些失望,这也暗示了这幅画作可能会被卖掉的结局。

2.小说以“索画”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B 2.①情节结构上,“索画”贯穿全文,使情节更为集中;②形象塑造上,通过写犟黄老对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不同态度,使犟黄老这一人物形象更为丰满;③主题表现上,通过写犟黄老对不同人索画的态度和索画的结局,使主题更为突出。 3.①犟黄老因画作被卖感慨一番心意付诸东流,增添了感伤的氛围。②情节巧妙,与上面村妇所说的“花”形成呼应。③引起读者的思考,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运用暗喻,点出这幅教育人不要忘本、不忘感恩的画才是真正的“花”。④化用古诗文,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把主观想法当做客观事实,“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说法不当,根据原文第四段“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可知,小屠说的只是自己的托词,是自己主观上的想法。故选B。 2.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索画”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是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谋篇布局能力。通读文章可知本文是以“索画”为线索进行谋篇成文的。所以题目可以转换为“小小说以‘索画’”为线索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属于对作用类试题,而作用类试题往往可以从丰富内容、篇章结构、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读者感受几个方面入手答题。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作答。本文以“索画”为线索的好处可以从线索结构、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表达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比如:文章以“索画”为线索,使情节更为集中。通过写犟黄老对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不同态度。使犟黄老这人物形象更为丰满(鲜明)。通过写犟黄老对不同人索画的态度和索画的结局,使主题更为突出。 3.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是考查学生把握小说结尾作用能力。小说尾段作用一般从总结上文,照应开头、上文内容或文章题目,升华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联想,表达某种情感等角度进行。比如本文结尾——写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这感慨是犟黄老因自己为农妇的爱子之心而作的画作被拍卖,而化用古诗文表是自己的一番心意付诸东流,与上文农妇所说的“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相呼应,用暗喻、点出这幅教育人不要忘本、不忘感恩的画才是真正的“花”,引起读者的思考,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却可以不断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过程,体现在实践中则是进取精神在积极入世中高扬的过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庄子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求进而体现为对行为和规范的自省,对品德与学识的自觉。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就“大我”;不断批判“自我”,成就“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交融,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主体与客体不是尖锐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和”的“存在”和“存续”。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这种“和”,从微观的个体层面而言,是一种“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修身立德志向,体现在宏观层面的国与国之间,是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情怀。

(摘编自黄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以及性格气节和精神魂魄。

B. 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体现了主体人格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进取精神的高扬,是中国人能够达到的人格。

C. 传统哲学包含着自省意识和批判精神,不断批判“小我”“自我”,努力实现“本我”“真我”“大我”。

D. “和”的哲学理念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深刻反映出中华文明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点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哲学性格的关系,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较为具体的阐释。

B. 文章以主体为切人点,以儒家思想为论据,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入世、批判、和谐的哲学性格。

C. 文章在论证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其哲学性格,并彰显该哲学性格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D. 对于“和”的哲学理念,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别强调了个人的修身立德和国家间的大同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主体人格意识下的积极入世、主体自我认知下的批判自省、主客体和谐关系下的大同情怀等哲学性格。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人格特质,能有效地激发主体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实现主体人格的 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C.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强烈批判精神,深刻反省人性本真,成就“本我”“真我”和“大我”,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就是“和”的哲学理念的反映,这种理念有利于人们坚守内心的安宁,减少对立,促进相互交融。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2月8日,郭德纲在其儿子郭麒麟18岁生日之际,发表了一条长微博,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做人、从艺、交友的道理:“江湖险恶,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一入江湖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有人夸你,别信;有人骂你,别听。”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述。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______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______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____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