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促使项 目落地,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浅尝辄止

②已经分别二十多年的同窗好友在学术交流会上一见面就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相互述说着各自的家庭情况和学术研究方向。

③时间如行云流水 ,到去年 12 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 15 年,根据入世协议,西方国家应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④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可谓提纲挈领 ,表明将与香港各界一道,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⑤很多学生在暑假期间去泰山攀登十八盘时,都感到此处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在 崖壁边,似天门云梯,真是扣人心弦

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不能因为干出了点成 绩就伐功矜能 ,甚至认为有理由贪污腐败。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AE 【解析】试题分析:①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正确。②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望文生义。③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比喻无足轻重。没有注意成语使用对象。④提纲挈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⑤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没有注意成语使用对象。⑥伐功矜能: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出鲜花缤纷、春草青青的景象。

(2)在《师说》中,韩愈以孔子的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得出师生关系是相对的结论,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种师生关系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姜秀才游苏州

欧阳修

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尊明日别。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姜秀才在太学求学时正值青春年少,说明两人相识已久,情义颇深。

B. 三、四句写两人十来年的经历,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虚无的人生观。

C. 第七句借景抒情,通过写山花鸟鸣撩乱人心来抒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D. 尾句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情于酒,体现依依惜别之情。

E. 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离别之情,前四句是虚构情节,后四句是实写眼前。

2.本诗的五、六句意蕴丰富,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准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高祖彬,尚书仆射。曾祖彪之,尚书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准之兼明《礼》 《传》 ,赡于文辞。起家为本国右常侍,桓玄大将军行参军。玄篡位 ,以为尚书祠部郎。义熙初,又为尚书中兵郎,迁参高祖车骑中军军事,丹阳丞,中军太尉主簿,出为山阴令,有能名。预讨卢循功,封都亭侯。又为高祖镇西、平北、太尉参军。宋台建,除御史中丞,为僚友所惮。准之父讷之、祖临之、曾祖彪之至准之,四世居此职。坐世子右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官。高祖受命,拜黄门侍郎。永初二年,奏曰: “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禫① 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江左以来,唯晋朝施用;缙绅之士,多遵玄义。夫先王制礼,以大顺群心。丧也宁戚,著自前训。今大宋开泰,品物遂理。愚谓宜同即物情,以玄义为制,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 ”从之。迁司徒左长史,出为始兴太守。元嘉 二年,为江夏王义恭抚军长史、历阳太守。行州府之任,绥怀得理,军民便之。寻入为侍中。明年,徙为都官尚书,改领吏部。性峭急,颇失缙绅之望。出为丹阳尹。准之究识旧仪,问无不对,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录尚书事,每叹曰: “何须高论玄虚,正得如王准之两三人,天下便治矣。”然寡乏风素,不为时流所重。撰《仪注》 ,朝廷至今遵用之。十年,卒,时年五十六。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王准之传》 )

[注]①祥禫,丧祭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B. 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C. 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 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D. 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 /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即江东,古时地理上以东为左,指南北朝时南朝统治的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

B. 篡位指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嗣位”指继承前任君位。

C. 元嘉指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年号。我国古代年号纪年法是由西汉汉武帝首创的。

D. 缙绅原指上朝时把记事的笏插于绅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准之家世显赫,曾祖见多识广。他出身官宦世家,家族曾四世担任过御史中丞;曾祖王彪之熟悉朝廷礼仪,自此世代相传,这就是“王氏青箱学” 。

B. 准之富有才学,尤其精通礼仪。他擅长文辞,明晓《礼》 《传》 ,曾上奏认为先王定礼制是为了顺应民心;撰写了《仪注》 ,当时朝廷也遵循使用。

C. 准之治政有方,曾因军功受封。他曾任山阴令,有能干的名声;任历阳太守,安抚合理,军民都能获益;因参与征讨卢循有功,被封为都亭侯。

D. 准之风采欠缺,才能受到肯定。他严厉急躁,缺乏风度,但熟悉先朝的礼仪,问题都能答出,刘义康认为治国有两三个王准之这样的人就可以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世子右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官。高祖受命,拜黄门侍郎。

(2)愚谓宜同即物情,以玄义为制,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但在当下,仍有不少人对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意 义缺乏足够了解。广东卫视日前推出人文地理纪录片《秘境神草》 ,让中医药进入大众视野,展现了中草药文化的神奇魅力。神秘、玄妙、晦涩难懂,是多数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观感,因此敬而远之。中医药文化要走入寻常百姓家,既需要大众媒体提供平台,也需要讲好中医药故事。年初,一个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让瑞士日内瓦刮起强劲“中医风”,展示了中国以开放包容心态,促进传统 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的姿态。最近,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传统的中医药也成 了让各国老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生生不息的岐黄之术将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中医文化传播 也应该“掀起你的盖头来” 。

材料二:

《2016 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5 月 16 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用中医的理念、思想、学说, 对全国城镇居民的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推动中医药行业与大数据分析接轨,为中医 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新思路。该报告的调研对象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规 模的城镇人群,结果显示,2016 年度中医健康指数 60.9 分(满分 100 分) ,健康状态居民比例为 51.0%。针对该数据,报告从中医角度,对城镇居民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影响健康因素、群体差 异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材料三:

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

材料四:

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 2017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 的生态资源。但是,中医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对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 不确定性因素。 《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中医药行业 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医药法》提出,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 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民间祖传、师承的不少中医从业人员因为学历、专业等问题,难以取得中医医 师执业资格,《中医药法》提出,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 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 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 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秘境神草》——制作单位是——广东卫视——制作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认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B. 《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调查对象是——全国不同人群——调查内容是——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

C. 《中医药法》——适用范围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医药——法律性质是——中医药行业首都综合性法律。

D. 《中医药法》——民间中医从业人员中医医师资格获取方式——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及省级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执业注册后——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个人开业或在医疗机构内工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极富中国元素的中医药在国外备受推崇,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医药成了各国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也为全球健康提供了中国处方。

B. 《2016 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中医健康指数不高,并分析了主要健康问题、影响健康因素和群体差异,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C. 从《中医调查报告》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可以看出,十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增长的势头迅猛,不久中医就会赶超西医。

D. 材料一显示不少人对中医药缺乏足够的了解;材料三显示相对西医,中医处于弱势地位;材料四显示《中医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开辟了新途径。

E. 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认为,中医药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我国的卫生资源、经济资源、 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但是未受到国人的足够重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索 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他的画作价格昂贵,很有收藏价值。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

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了犟黄老的个人情况,突出了他的称呼和特长,这不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也有利于表现犟黄老的性格特点。

B. 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能获得领导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

C. 小说描述了犟黄老为村妇画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画技艺,也突出了犟黄老为人正直,体谅贫弱者,富有人情味。

D. 村妇不懂欣赏,不满意犟黄老的水墨画作,不理解犟黄老的良苦用心,让犟黄老感到有些失望,这也暗示了这幅画作可能会被卖掉的结局。

2.小说以“索画”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