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聆听 崔立 晚上。一个陌生来电,一个年轻...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聆听   崔立

晚上。一个陌生来电,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哥——”

我愣了一下,说:“你哪位?”

“哥,你不认得我,我也不认得你。你能听我说说话吗?”

“好。”

“哥,我很孤单,也很寂寞,在这个城市,我没有朋友,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的无助。以前在老家,我总是在想,将来一定要来大城市赚大钱,闯出一番天地来。真正来到这里,才感觉到万分的不易……”

我静静地听他说,他接二连三的话语,似乎也不想让我插嘴发表什么意见。

“……哥,你知道吗?我刚来第一个月的时候,找不到工作,把家里带来的钱也都花完了。有一晚,我还睡在了街边石椅子上,有点冷,但睡着就不觉得冷了。我刚睡着,就被几个巡逻的警察给吵醒了,叫我别睡那里……”

“一切都会好的。”

“对。谢谢你,哥。”

又一个晚上。又一个陌生来电,“哥。”

我笑了,说:“你好啊。”

陌生男人想不到我那么客气,不好意思起来,说:“哥,没打扰你休息吧?”

“没事,你说吧。”

“哥,知道吗?在这个城市,我是迷路的人,找不到方向。我是一个工头老乡介绍来的,老乡说,大上海,遍地都是钱,只要弯弯腰,你就能把钱捡起来。可是,并不是这样的……”

我认真地听他说,屏住呼吸没有说话,我怕我的呼吸声影响了他讲话的气氛。

“……哥,我干了一个月,问老乡要钱,老乡说投资方还没给钱。干了三个月,再要,老乡说投资方资金周转不过来。干满半年,老乡竟然不见了。我们就问投资方要钱。投资方拿出签收单给我们看:原来老乡携款跑路了啊!我们一大帮子人就去投资方那里去吵、去闹。闹到后来,投资方只好再结工钱给我们。我们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一切都会好的。”

“对。谢谢你,哥。”

多年之前,一个人站在街角的封闭式的电话亭前,落日的余晖照在他疲惫的身上,不时有路人不无鄙夷地从他身边走过。

他给家里打了个长途。

“你都习惯吗?工作累吗?想家了吗……”妈的问题像连珠炮一般。

“我很好,您放心吧,一切都很好……”他是想笑的,但笑不出来,寻了个理由,匆忙挂了电话。

电话挂了,他没有离开。他有倾诉的想法,许多无法和熟人去说的苦闷与难过。

他拨了一个陌生号码。一个女人的声音,说:“你找谁?”他说:“我是来这个城市打工的,我能和你说说话吗?”电话挂了。

在他拨了第七个陌生电话,是一个男人的声音。

他说:“我是来这个城市打工的,我能和你说说话吗?”

男人说:“可以呀。”

他说:“我来这个城市一个月,太苦了,你知道吗?蚊子特别多,第一晚我都没睡着。还有,这里养了一条大狗。那狗白天虽然是拴着的,可很吓人。见人吼两声,能把人给吓尿了。到了晚上,这狗就被放了出来,说是为了看家护院。我就不敢开门,天一黑关在屋里。和我一起上班的几个年轻人,他们住得近,晚上可以回家,我只能呆在这里。白天我们几个人去干活,去挖那大大的树穴。挖树穴我挖不动,一天勉强挖了一个。老板眼睛瞪我,很不满意。老板让我给树浇水,那长长的管子,那重重的机器,都是我从没干过的。浇过水,我身上脏兮兮的像是从河里捞出来的……”

他还说:“我想家了,我想过放弃,想过回家,但我又不能回家……”

“一切,都会好的。”

“对。谢谢你,”

电话挂了。他的心头却暖暖的,是倾诉过后的放松,还有别的什么。

那个人,是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倾诉者刚来城市时花光了在家带来的钱,晚上“睡在了街边石椅子上”,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困境。

B. 第二个倾诉者在谈到老乡携款跑路后一大帮子人找投资方吵闹要来工钱时,说“我们是不是有点不地道”,表现了农民工无奈与善良。

C. “我静静地听他说”“我认真地听他说”“一切都会好的”,这些情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充分表现了“我”对倾诉者的尊重和鼓励。

D. 小说表现了三个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遭遇,他们的遭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工作压力巨大,以致于通过向陌生人诉说才得以缓释。

2.将小说的题目“城市聆听”改为“打工倾诉”好不好?请简要说明。

3.小说将“我”当年进城打工的遭遇放在了最后,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D 2.不好。(1)表意上,“城市聆听”已经暗含了“打工倾诉”的意思,若改为“打工倾诉”,却不一定意味着“城市聆听”。(2)人物上,小说重点表现了我由当年的“倾诉”者成为了现在的“聆听”者。(3)主题上,以“城市聆听”为题,更能彰显城市要关注农民工的工作、生存和精神诉求的主题。 3.(1)从情节上看,三个故事高度相似,顺叙排列,难免使读者产生单调之感,而这样处理是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使小说形成一定的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2)可以造成“我”的角色逆转,突出主题,前两个农民工正是当年“我”的身影,我耐心聆听他们是因为当年他人耐心地聆听了“我”,“我”的角色逆转,更有冲击力,更突出了每个人都需要心灵关爱,心灵关爱需要传递的主题。(3)先设疑,再释疑,可以吸引读者,前两个故事中,“我”对陌生人的电话骚扰无条件倾听的态度令人生疑,似乎不合情理,读者急欲一穷究竟,结尾才搞清原由,得到合理解释,产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加深读者印象。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项,“他们的遭遇有一个共同特点”理解不当。小说中的三次诉说,各有侧重,第一个农民工面临的是精神上的压抑;第二个农民工面临的是物质上的匮乏;“我”刚来城市打工时,面对的是生活环境和工作的苦楚。因此单纯用一个“工作压力巨大”概括不合适。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文章的标题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6)一语双关。本题题干要求“将小说的题目‘城市聆听’改为‘打工倾诉’好不好?”,分析时先弄清楚这两个标题的不同点和侧重点,然后从对人物、主旨的作用方面来分析即可。“城市聆听”和“打工倾诉”各有侧重。“聆听”带有温度和尊重,能表现关注打工者生存环境和精神诉求的温情。“倾诉”是打工者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的精神需求。比较之下,后者在主题表达上没有前者的高度和温度,不如前者好。 3.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试题,要求探究小说的构思技巧。题干要求探究“小说将“我”当年进城打工的遭遇放在了最后,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分析时可从对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主旨的表现等角度分析。本文将“我”进城打工的遭遇放在最后,属于倒叙手法。倒叙可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先写出“我”的聆听,再解释“我”为何会如此理解陌生人的倾诉,使情节发展合乎情理,同时也避免了三个类似的故事给读者带来的重复感。“我”聆听别人的倾诉是因为曾经被人聆听,从中获得了精神的力量。这样安排,突出了人人需要倾诉,人人需要关怀,并且这种关怀需要传递下去的主题和美好愿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二次元文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自拔,其实是不愿面对充满竞争和纷扰的真实世界。二是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处于边缘地位的亚文化族群往往要通过对亚文化的集体消费,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感知个体存在的价值。二次元文化的盛行,于资本市场可能是利好,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当下二次元文化的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互联网这个场域完成的。新媒体不仅为二次元作品提供了便利宽广的展示平台,还为网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为了更好地获得年轻人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指引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国产二次元作品,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提倡的要素。二次元这种创作传播方式,须在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为青少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打下基础,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开辟更多维度。二是从注意力经济转向情感力经济。动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二次元作品却更多地流于肤浅的无厘头头搞笑,或一味追求视觉刺激,堆砌俊男美女、宏大场景。试问,如是没有充分的情感张力,又怎能与观众深度互动、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呢?三是取材于现实,靠生活质感打动观众。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二次元文化唯有回归现实,脚踏大地,才能更加震撼人心,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宋磊《面对“二次元潮流”主流文化不应缺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之为“二次元世界”。

B. 亚文化族群通过集体消费“二次元世界”,从而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

C. 事实已经证明,二次元文化的野蛮生长和良莠不齐对文化领域来说忧大于喜。

D. 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主要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就二次元问题从解释概念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可谓层层递进。

B. 文章基于对二次元文化的隐忧,最后提出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办法。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

D. 虽无例证和数据,但文章能从理论高度进行逻辑分析,也同样使读者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青少年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二次元文化或许就没有这么火爆兴盛。

B. 互联网只有对海量内容加以筛选、监管和把控,才能使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

C.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二次元文化,是提升二次元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

D. 二次元文化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大地,才能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对海外华人的络调查,他们认为,近几年能够代表现代中国、并在海外颇具影响力的中国人有:习近平、李克强、屠呦呦、孙家栋、马化腾、张艺谋、施一公、郎平、成龙、马云、莫言、姚明、郎朗。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人来呈现你所认识的现代中国,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现代中国。要 求选好人物,找到人物间的有机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去年6月16日,美国《科学》杂志封面上,赫然山现了一颗来自中国的量子卫星“墨子号”。①_______,是因为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的名字命名量子卫星,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光的直线传播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②_________,而量子通信是当今国际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③_________,故在国家信息、金融等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惊悉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在青岛下水,这标志着海军实现了战略转型发展,我感到十分高兴。

B. 我公司为表彰中国羽毛球队在今年的世锦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现惠赠一批训练器材和生活用品。

C. 我们对令郎在这次大赛中的表现非常赞赏,希望令郎能加盟我们公司,共同创作优秀的影视作品。

D. 今天,经济管理系的王教授和我莅临贵公司,谈些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见解,不当之处,诚请指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