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①水阁 【宋】韩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水阁

【宋】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用”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尾联的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E.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AD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1)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2)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3)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七绝”应为“七律”;D项,“从心底里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的是一种豪情。 2.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读懂诗意。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三、四两句正面写九日赏菊,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五、六两句写眼前宴会之事,重九宴会饮酒是诗歌中的传统内容,蟹螫也是展现文士风流雅致情趣的传统意象,但此诗不仅仅是简单借用这两个传统的重九意象,还更多地写到了酒和蟹螯本身,这种写日常生活中文士生活趣味的作法带有自居易的特点。诗的最后写自己年老虽不能豪饮。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回答诗歌人物形象题时,先要整体回答人物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形象特点要回答出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这首诗是从外在的表现和从内在的精神塑造诗人的形象的,可以从这两方面分点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少好学,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幽帅赵延寿琪为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太宗即位,召赴阙。时程羽、贾琰皆自府邸攀附致显要,抑琪久不得调。太平兴国三年,授太子洗马,召见诘责,琪拜谢,请悔过自新。迁太常丞,出知大通监。五年,召归,将加擢用,为卢多逊所沮,改都官郎中。七年,与三司使王仁赡延辩事忤旨,责授兵部员外郎。八年春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赵普出镇南阳,琪近与李昉同拜平章事。上谓曰:“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即无不治;谓为饰喜怒之具,即无不乱,御等慎之。”九年冬,郊祀礼毕,加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先是,简州军事推官王瀚引对,上嘉其隽爽,面授朝官。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初,上令琪娶马仁瑀寡妻高继冲之女。广南转运王延范,高氏之亲也,知广州徐休复密奏其不轨,且言其依附大臣。上因琪入对,问延范何如人。琪未知其端,盛言延范强明忠干,上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状。因以琪素好诙谐,无大臣体,罢守本官。端拱初,上亲耕籍田,以旧相进位史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琪上疏。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俄又上奏,颇采用之。至道二年九月被病,令其子秉笔,授辞作《多幸老民叙》,又口占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谥惠安。琪素有文学,颇谐捷。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光通吏术。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节选自《宋史•宋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

B. 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

C. 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

D. 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读为古代官职,职责是为皇子及朝廷大臣的子弟授书讲学。

B. 辟即征辟,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和人才的一种制度。

C. 表是中国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D. 谥即谥号,指古代皇帝及其他有地位或有身份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琪一度仕途不顺,遭到权幸阻滞。宋太宗年间,他先是受到因投靠权资而居高位的程羽、贾琰的压制久久不得提升,后被卢多逊阻拦而不得重用。

B. 宋琪也曾时来运转,一年连升四级。他在太平兴国八年时,官职连连晋开,不过太宗皇帝也谅谅告诫他们这些大臣要谨慎,不可凭个人好恶做事

C. 宋琪平时喜好戏谑,皇帝借口他没有大臣的体统,罢免了他的官职,后来凭借旧任宰相的身份又被提升为史部尚书。

D. 宋琪发挥自身优势,上书建言边事。他是幽州人氏,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宋军讨伐幽蓟,完全是按照他的奏章进行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言延范强明忠干,上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状。

(2)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实体书店的“危机论”一直没有消停。随着京东、当当等网上购书平台的日臻完善,实体书店一直备受冲击。而近七八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也让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进一步遭受蚕食。

“为什么要去书店?”就职于深圳一家本土高校的苏先生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五六年的光景没有去过书店了:“我现在一年的购书数量不下50本,但全部是通过网络书店下单。首先这是一个成本的问题,时间成本省了,自己喜欢的书到网上订购,第二天快递马上就可以送到家,资金成本也省了,网络书店的折扣是实体书店很难比拟的;其次是现代都市生活习惯的问题,去一次实体书店,你要花很多时间在车上,在路上,一些书店的停车设施不完善,你还得头疼停车的问题,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在实体书店找不到你想要的书籍,整个人的心情也会不好了,而即使找到很多你很喜欢的书籍,你还得辛苦地把这一堆书都搬回家。”

(摘编自《实体书店日渐式微传统阅读如何突围》)

材料二:

附表:读者对于实体书店提供特色服务的需求(多选)

选项

比例

设立书店微信或APP,方便读者随时获取信息

62.81%

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

65.63%

开设水吧、咖啡吧及文化创意新产品

43.13%

提供能满足人们阅读、聚会等不同要求的功能区

67.5%

其它

5.31%

 

注:2015年9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以及线下的实体书店启动“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从读者的进书店频率、进书店原因、进书店行为、心目中的书店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择店、进店的情况。

材料三:

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梁小建看来,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受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出版管理政策导向、阅读活动走向等多种因素影响,转型和复苏可谓刚刚开始,要实现 “华丽转身”,还应该有更多的考量。梁小建指出,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图书弹性定价机制、阅读推广促进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持。

今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提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快推进实体书店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

(摘编自《实体书店创新成长的途径》)

材料四:

有人评价,吴清友最重要的遗产是激活了书店文化。的确,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是充分挖掘出了书籍的商品属性,并且给其叠加了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将书作为核心产品,铺排开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再配上温馨典雅的室内装修,辅之以韵律得当的背景音乐和缱绻的咖啡消费等,甚至实行24小时营业,书店可以不买书,可以在此下午荼、在此谈公务、在此消磨碎片时间。集中体现城市公共文化的地标,称得上开风气之先。

文化O2O的观念,指的即是将书店打造为一个提供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的空间和平台。 文化消费是不同于其他物质需求的一种更为多元的消费需求,单纯的买卖关系不是维系用户的长久之计,对于文化氛围及体验的打造才是真正抢夺市场的关键。实体书店更多的空间是用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体验的开发。

(摘编自《数字阅读繁荣时代实体书店能否靠文化逆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体书店的危机来源于网上购书平台完善、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这些因素导致了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遭受蚕食。

B. 实体书店的转型和复苏需要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也需要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各方面的支持和扶持。

C. 书店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书、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将书店打造为一个提供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的空间和平台。

D. 书店文化体现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这些文化消费丰富着人们的都市文化生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网络购书具有更大的便利,可以节省时间、足不出户,在网上可以享受到更大的折扣,并且有更多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选择。

B. 实体书店需要提供各种创新的服务,尤其是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这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进书店。

C. 人们对实体书店特色服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这些需求都超出了单纯的书籍文本阅读范畴。

D. 书籍的商品属性的挖掘,以及叠加的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这些是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也是其他书店做不到的。

E. 实体书店抢夺市场的关键是对于文化氛围及体验的打造,因为单纯的买卖关系不是维系用户的长久之计。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才能解决当前实体书店的危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站在后台看人生

朱光潜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已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他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比方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成为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就因为有一部分人要亏人自肥。

再比方生死,一个小虫让车轮压死了,成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得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者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已应该比草水虫鱼特别优厚。

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像庄子所说,它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也决不埋怨上天待它们刻薄,不但和旁人一样,而且和鸟兽虫鱼诸物类也都一样。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以上是我站在前台对人生的态度,但是我平时很喜欢站在后台看人生。许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恶分别的,所以他们的态度不是留恋,就是厌恶。我站在后台时把人和物也一律看待,我看西施、嫫母、秦桧、岳飞也和我看八哥、鹦端、甘草、黄连一样,我看匠人盖屋也和我看鸟鹊营巢、蚂蚁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

这些有趣的人和物之中自然也有一个分别。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浓厚的喜剧成分;有些,是因为他们带有很深刻的悲剧成分。

我有时看到人生的喜剧。许多年前一位同事常常很气愤地向人说:“如果我是一个女子,我至少已接得一尺厚的求婚书了。”偏偏他不是女子,这已经是喜剧;何况他又麻又丑,纵然他幸而为女子,也决不会有求婚书的麻烦,而他却以此沾沾自喜,这总算得喜剧中之喜剧了。如此等类的事,我天天都见得着。在闲静寂寞的时候,我把这一类的小事件从记忆中召回来,寻思玩味,觉得比饮茶还更有味。

其次,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憾。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显出庄严,在黑暗中现出光彩。假如荆柯真的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的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唏嘘赞叹?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用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选自朱光潜《谈人生与我》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表明作者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但文章重点突出了站在后台看人生的方法,照应了题目。

B. 作者说有些人比较苦痛,是这些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或物看得重要,甚至以为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厚。

C. 作者站在后台时,把人和物一律看待,对纷纭扰攘的人和物都觉得很有趣味,因此是非善恶对他来说都无意义。

D. 作者认为人生要有喜剧和悲剧,但是人生的价值在于有悲剧,没有悲剧的人生是毫无兴致的人生。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3.作者写到“站在前台看人生”和“站在后台看人生”,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休现出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中国士人推崇“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发点奏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瓷器、丝绸、刺绣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百姓日用中见文化之道,形成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日常生活审美中,百姓福乐人生观居主导地位;吉利祥和成为主要审美诉求;福禄寿喜成为民间艺术主题;各种谐音似形的世俗生活本福的吉兆祝福,成为实用工艺品的象征意义源头和想象空间框架,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如果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浸染,则会发现很多怪诞审美意象无法解释。如五福捧寿中蝙蝠形象、马上封侯的骑马猴、大吉大利的公鸡荔枝图等,对于外国人恐怕都是无法以常识和形式规律来推断的审美怪癖。连我们早已习习惯的龙的形象,西方语境中也会认为是恶龙和丑陋爬虫,可见审美情趣与文化系统密不可分,尤其在稳定传承的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0日15版,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以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文化为根本,以中国人的审美情理和审美艺术为外化形式。

B.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C. 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能解悟土风妙道,村夫石匠在造园立石中蕴藏天机野趣,这充分说明了凡俗的日常生話中隐藏着高雅的审美情趣。

D. 日常生活审美中,实用工艺品以吉祥和福禄寿喜作为其象征意义的源头和想象空间的框架,这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列举各个朝代审美趣味不同的“面目”“气息”,以此证明时代的精神气质会影响其艺术风格。

B. 为了证明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有着密切联系,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 作者举了蝙蝠形象、骑马猴图、公鸡荔枝图以及龙的形象等例子,意在说明中国人具有怪异的审美偏好,

D. 为了证明“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作者从百姓日常生活审美特点的角度入手展开论述,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因为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点。

B. 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艺术家可以感悟艺术的真谛,而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则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

C. 百姓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融为一体,这些都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形成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D. 长期浸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民间工艺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这对于外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奇怪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清华大学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近百年来,可谓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其成就令国人啧啧称道,亦为全世界所公认。清华大学的历代宗师都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注重修身齐家,砥励后学,以自己的行动做实际榜样,从而激励无数清华学子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终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行动就是力量,一万个空洞的说教还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