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B. 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C. 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D. 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B. “粮道”,此处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C. “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1.C 2.B 3.C 4.(1)广东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治理这件事,士风因(此)得以肃整。 (2)星沅因为处理事情的职权不统一,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 【解析】 1.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二人者”是所在句子的主语,指前面的“周天爵向荣”,前面要断开。“并有重名负意气”省略的主语承前句,且“有重名负意气”是对称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议辄相左”省略的主语仍承前指,前面要断开。“星沅”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仍不协”省略的主语承前指,指“星沅”。“军事”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因此选C项。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的“粮道”指官名,明清两代都设督粮道,督运各省漕粮,简称“粮道”。 3.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依旧推行”曲解文意。原文“迭疏论列,议遂寝”,这件事最终废止不行,并没有继续推行。 4.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健,善于;讼,打官司;檄,官府下发的文书,此处是动词,发文;籍,登记;诸生之干讼者,定语后置句;肃,肃整。第二句中,以,因为;事权,处理事情的职权;一,统一;特,专门;简,选拔。这些词句都是翻译的关键处,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2月3日起,由中央电视台创建,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在周日19: 30黄金档首播。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深入挖掘,节目共计10期,每期90分钟。节目每集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民众甄选。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国宝守护人”,他们将与各种不同的守护者一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倾情讲述这些“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摘编自钟菡《〈国家宝藏>很年轻!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解放日报》2017. 11. 28)

材料二:

近日,央视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获得无数好评,就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出了高达9.0的评分。为什么并不罕见的文博综艺节目,能获得如此高的热度?原因只有一个,《国家宝藏>用了全新的方式,来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雷佳音等27位当红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而9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更让节目凸显了话题性和专业性。

在第一期节目中,王凯饰演乾隆一角,演绎了清代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各种釉彩大瓶背后的故事。在剧中,穿越到清代的王羲之、黄公望以及雍正皇帝都用不同方式“吐槽”了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但是,乾隆皇帝的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又完美地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怀疑。正是这种鲜活、接地气的呈现方式,拉近了文物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观众更乐于去了解文物本身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宝藏》在呈现与表达方式上的成功,对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陈子仪《〈国家宝藏>热播文化遗产要讲好新故事》,《中国青年报》2017. 12. 26)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曾阳、刘莹《以统计数据做好博物馆公众服务一一一沈阳故宫博物院观众调查报告》,《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5年第01期)

材料四:

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戏剧研究的高级讲师托尼·杰克森的带领下,研究者们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和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进行专项研究,旨在阐明戏剧对学校孩子们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影响.研究报告表明,在博物馆中使用演员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工具。

研究者发现,当某个故事是由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演员说出的时候,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更强,他们也容易对人物深表同情,容易理解问题消极和困难的方面,“根据学生们告诉我们的,似乎这种表演容易得到认可,因为演员们仿佛是在与朋友、邻居而不是与小学生进行交谈。”而在非戏剧组,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均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尽管这些表演鲜活有趣,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好的效采,但是要想维持这种表演,没有资金的帮助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戏剧表演日复一日,完全是博物馆自己在硬撑着,如今,编写和排演一个新的角色可能花掉的费用达4000欧元,这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看来,在英国博物馆教育中发挥着传统作用的戏剧表演也面临困境。

(摘编自陈成军《戏剧表演与英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国文物报》2005.4.29)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国家宝藏》节目为每件宝藏绑定了一位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借助明星效应引起观众对国宝的关注。

B. 在《国家宝藏》中,乾隆皇帝以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展现出大众化的审美观,扭转了世人对釉彩大瓶的看法。

C.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调查中,男性和中青年群体是主要观众群体,大部分人渴望通过各种方式对展品有更多的了解。

D. 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目前观众对沈阳故宫博物院提供的服务尚存在各种不满,该博物院的服务情况不容乐观。

E. 托尼·杰克森带领的研究者们通过对比研究证实了戏剧表演的效果,从而为英国博物馆教育的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是用哪些全新的方式来介绍文物并获得好评的?请概括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树下

王开岭

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予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 ,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⑨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⑩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

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

(选自《古典之殇》,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标题《人生树下》既点明了文章所写的内容——树与人生,又提示了全文所用的手法——象征。

B. “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一句中的引号起强调的作用,以此突出家园与树密不可分。

C.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一句表达的不是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而是对女儿美好人生的祝福期盼。

D. 为了表达对树的敬畏、感恩,作者行文时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咏物抒怀便是其中之一。

2.联系文章,简要概述哪些内容能体现“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的内涵。

3.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请试着结合文章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沭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训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尊者、长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摘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B. 《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C. 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D. 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中国家训的源头谈起,论述了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中国家训的内容指向,重点论述了后一个方面。

B. 周公戒伯禽的训词,是论证“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观点的典型例证。

C. 文章列举中国家训文化的三方面指向,论证了中国家训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

D. 文章采用的是“总一分一总”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家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 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人认为,成功由己不由人;郑板桥说:“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

以上的这些说法,引发你哪些联想?或让你回忆起哪些故事?或触发你哪些感悟?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明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

D. 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厚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