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史传所书,尚可考也。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后世至不可胜纪。在唐尤多,姑摭其小小者数人载于此。

武德初,北海贼帅綦公顺攻郡城,为郡兵所败,后得刘兰成以为谋主,才用数十百人,出奇再奋,北海即降。海州臧君相帅众五万来争,兰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袭之,扫空其众。

徐圆朗据海岱,或说之曰:有刘世彻者,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圆朗使迎之。世彻至,已有众数千,圆朗使徇谯、杞,东人素闻其名,所向皆下。

高骈之将毕师铎攻骈,乞师于宣州秦彦,彦兵至,遂下扬州。师铎遣使趣彦过江,将奉以为主。或说之曰:仆射顺众心为一方去害,宜复奉高公而佐之,总其兵权,谁敢不服?且秦司空为节度使,庐州、寿州其肯为之下乎?切恐功名成败未可知也。不若亟止秦司空勿使过江,彼若粗识安危,必未敢轻进,就使他日责我以负约,犹不失为高氏忠臣也。师铎不以为然。明日,以告郑汉章。汉章曰:此智士也。求之,弗获。

王建镇成都,攻扬晟于彭州,久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抄掠之。王先成往说其将王宗侃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旦出淘虏,薄暮乃返,曾无守备之意,万一城中有智者为之画策,使乘虚奔突,先伏精兵于门内,望淘虏者稍远,出弓弩手炮各百人,攻寨之一面,又于三面各出耀兵,诸寨咸自备御,无暇相救,如此能无败乎?宗侃矍然。先成为条列七事为状,以白王建,建即施行之。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竞出如归市,浸还故业。

观此数者,则其他姓名不传,与草木俱腐者,盖不可胜计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烛之武:郑国人。弦高:郑国商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 海州臧君相众五万来争帅:将帅

B. 师铎咔遣使彦过江趣:催促

C. 不若止秦司空勿使过江亟:赶快

D. 暮乃返薄:迫近

2.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天下之士有魁奇智略的一组是(3分)   (   )

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

北海贼帅綦公顺攻郡城,为郡兵所败

兰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袭之,扫空其众

圆朗使徇谯、杞,东人素闻其名,所向皆下

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抄掠之

先成为条列七事为状,以白王建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作者认为,每当社会动荡不安时,即使只有数百人聚在一起,或者在只有数城之地的范围内,也会出现能够出奇谋的高人。

B. 宣州的秦彦借兵给毕师铎,帮他攻克扬州后,有人劝告秦彦说,假若想顺应民心为一方减少灾难,就应当奉高骈为主。

C. 郑汉章认为献计之人是位有识之士,可是当他们再派人去寻找那个人时,那人已经无影无踪了,最终也没有找到。

D. 王先成认为,老百姓逃入山谷,就是为了等候国家招安,如果去追踪掳掠他们,那么这种行径与强盗没有什么不同。

6.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有刘世彻者,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5分)

2)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竞出如归市,浸还故业。(5分)

 

1.A 2.D 3.B 4.(1)有个叫刘世彻的人,才智超群,举世罕见,在东夏声名卓著,如果能把他请出来并且敬若上宾,那么天下唾手可行。 (2)公告贴出去才三天,藏在山中的百姓争先恐后地出来,就如同回归市场一样,都逐渐地恢复了原来的职业。 (译出大意给2分;“竞”“浸”“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1. 2. 3. 4. 5. 【文言译文】 天下并不缺乏具有雄才大略的智识之士,每当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即使只有数百人聚在一起,或者在只有数城之地的范围内,也必定会涌现出能够出奇谋划异策的高人,这从史书的记载中还可以查到。比如在先秦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和弦高,沉着冷静的谋划,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国家,后人的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在唐朝尤其多,这里姑且选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例。 唐高祖武德初年,北海郡义军首领綦公顺到处攻城略地,在攻打郡城时却被郡兵打败,后来得到刘兰成作为谋士,仅用了数百人,出奇兵抖擞精神再战,北海郡便宣布投降。海州的臧君相率领五万人马来争夺北海,刘兰成派遣二十名敢死队员趁夜色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溃了敌兵。 徐圆朗占据海岱,有人劝告他说:“有个叫刘世彻的人,才智超群,举世罕见,在东夏声名卓著,如果能把他请出来并且敬若上宾,那么天下唾手可得。”徐圆朗接受了建议,马上派人去迎请刘世彻,当刘世彻到来时,帐下已有数千人愿意听从号令的人。徐圆郎派他去攻去谯杞一带,由于东夏的人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因而刘世彻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 淮南节度使高骈的部将毕师铎进攻高骈,因为兵力不足,便向宣州的秦彦借兵,秦彦借兵,秦彦的士兵到了之后,从而攻克了高骈所坐镇的扬州。毕师铎派人催促秦彦及早过江,准备推他为主。有人劝告毕师铎说:“假若您想顺应民心为一方减少灾难,就应当重新奉高骈为主。(在外人看来,)您仍然在辅佐高骈,而实际上,您掌握着他的全部兵权,谁敢不服?况且秦彦任节高使,庐州、寿州的人难道能服气吗?我实在担心功名成败难以预料,不如立即派人制止秦彦渡江,他如果稍有头脑,懂得进退安危之势,就必定不敢贸然前来,即使他将来指责咱们不守信用,您仍然不失为高骈的忠臣。”毕师铎不认为是正确的。次日,他将此事告诉了郑汉章,郑汉章说:“这是位有识之士。”他们再派人去寻那人,可惜已经无影无踪了。 王建镇守成都,大举进攻盘踞在彭州的杨晟,可是久攻不下,老百姓多逃入山谷中藏身,于是,王建手下的各寨士兵每天都四处掳掠他们。王先成见此情形,便前去劝说王建的部将王宗侃说:“老百姓逃入山谷,就是为了等候国家招安,现在你们追踪掳掠他们,这种行径与强盗没有什么不同,你们一大早出去搜捕抢掠,直到天快黑时才返回营寨,根本没有防敌之意,万一城内有智识之士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乘虚反击,先把精兵埋伏在城门内,当望见外出搜捕抢的军队渐渐走远,然后出动弓弩手和炮手各百人,攻打军营的一面,并在其余三面都设下疑兵,使得各寨的士兵都全力忙于自保,无睱救援其他军寨,这样你们能不吃败仗吗?”王宗侃闻听大惊,,幡然醒悟。王先成为此列举了七条写成状子,向王建提出建议。王建当即采纳,并付诸行动。公告贴出去才三天,藏在山中的百姓争先恐后地出来,就如同回归市场一样,都逐渐地恢复了原来的职业。 读了这几条记载,我不禁想到,其他姓名没有流传下来的与草木同化为土灰的具有雄才大略的智识之士,大概数不胜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英国印藏佛教学者DavidSnellgrove曾经指出,藏传佛教包罗了印度佛教的所有传统,印度佛教中有的,藏传佛教中全有;印度佛教中已经失传的,也在藏传佛教中保存了下来,还得到了发展。例如藏传密教,它来源于印度,但其发展则远远超出印度原有的传统。与汉化甚深的汉传佛教相比,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的直接联系显然更深、更明显。是故,长期以来在西方和日本的佛学研究传统中,藏传佛教研究每每与印度佛教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印藏佛学研究通常是国际佛学研究领域内最受关注,也最有成就的一个分支。利用丰富的藏传佛教文献,借助活着的藏传佛教传统,接受过全面的语文学、文献学训练和具备良好佛学素养的佛教学者可以复原、重构早在13世纪就已经失落的印度大乘佛教传统。

由于流传至今的古印度梵文佛教文献并不很多,现存的梵文佛教写本也大都是相当晚的作品。所以,研究印度佛教必须依靠梵文佛教文献以外的资料,其中尤以藏传佛教文献最为重要。现存《藏文大藏经》收录佛典4569部,其中包含了绝大部分印度大乘佛教经典的完整翻译。佛教于公元7世纪开始在吐蕃传播,藏语书面语也在这时确立,故藏文从一开始就与佛经翻译直接相关,它的语法和构词法也多与梵文类近,故用藏文翻译梵文佛经从用词到语法构成均较容易相互对应。到公元9世纪初,藏文佛经翻译数量已相当可观,但由于译师的组成相当复杂,除了吐蕃译师外,也有来自汉地和印度,乃至中亚的译师,再加上流传到吐蕃的佛经原典来源不一、传承混乱,故藏文佛经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规范佛经翻译体例、统一佛典翻译用词,吐蕃赞普命令参与佛经翻译的吐蕃、汉地和印度的译师联手编制了一部正字法字典——《语合二章》和一部解释语源的语汇手册——《翻译名义大集》,进一步保证了藏译佛经书面语言的统一和规范化。还有,藏文佛经翻译自始至终有印度高僧的积极参与,按照14世纪西藏著名佛学大师布思端辇真竺(1290-1364)在其著作《布思端教法源流》中的统计,先后来吐蕃参与藏文佛经翻译的著名印度学问僧计有93名之多。其中不少在10世纪以后来吐蕃的印度僧人长期生活在吐蕃,对藏语文的理解和运用已相当娴熟,他们的积极参与无疑为藏文佛典翻译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是故,精通梵、藏两种文字的佛教学者,不难通过藏译佛典来想象梵文佛典的本来面目,重构已经失落的梵文原典。因此,藏文成为研究印度佛教者必须掌握的工具语言,藏文佛教文献是研究印度佛教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节选自《汉藏佛学比较研究刍议》)

1.下列对藏文佛经的表述,不符合愿闻内容的一项是

A. 现存《藏文大藏经》收录佛典四千多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印度大乘佛教经典的完整翻译。

B. 佛教于公元7世纪开始在吐蕃传播后,藏文佛经的翻译数量就已相当可观,但其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C. 藏文佛经翻译一直有印度高僧的积极参与,许多著名的印度学问僧都来过吐蕃,为藏文佛经翻译做出了贡献。

D. 佛教学者如果精通了梵、藏两种文字,就可以通过研究藏译佛典来揣摩原典的主要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与藏传佛教相比,汉传佛教与印度佛教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

B. 藏文与梵文的构词法和语法有相似之处,翻译出来比较容易相互对应。

C. 研究印度佛教必须依靠梵文佛教文献以外的资料,即藏传佛教文献。

D. 如果掌握了藏文这一工具语言,就将会对研究印度佛教起到重要作用。

3.文章最后一句说,“藏文佛教文献是研究印度佛教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不能表现其原因的一项是

A. 藏传佛教包罗了印度佛教的所有传统,不管是印度佛教中有的,还是已经失传的,都能在尹传佛教中找到,甚至有的还得到了发展。

B. 吐蕃赞普命令参与佛经翻译的吐蕃、汉地和印度的译师联手编制了一部正字法典和一部解释语源的语汇手册,进一步保证了藏译佛经书面语言的统一和规范化。

C. 不少在10世纪以后来吐蕃的印度僧人长期生活在吐蕃,对藏语文的理解和运用已相当娴熟,他们的积极参与无疑为藏文佛典翻译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D. 在国际佛学研究领域内,将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通常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分支,也取得了其他研究无法企及的成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奉上我近日出版的鸿篇巨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B. 姥姥,今天是您的生日,感谢您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祝愿您长命百岁,喜乐安康。

C. 中方代表在法国举行的招商会上发言:“为加快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我们竭诚要求各位商家到中国投资……”

D. 关于这幅宋绢本山水画的真伪问题,我请教了很多人都没有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老先生请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具有近300年悠久历史、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的主会场康斯坦丁宫美轮美奂,比邻的新闻中心则如平地起楼,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②艰苦创业时往往能够筚路蓝缕、克勤克俭;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就会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而是用暮气取代朝气。

③如今,我们见到很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这与错误的家庭教育休戚相关,而他们的父母往往有着高学历、高职位,有的还收入不菲。

④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⑤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⑥语言的学习,学的只是理论,效果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检验;只有通过实践,才会收获到那些不可言喻的心得体会。

A. ③④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①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B.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高校科研和教学资源的分配会有所调整,“双一流”高校资源优势将逐渐凸显,考研录取难度必定会有所提升。

C. 无论是对托幼机构乱象的忧虑,还是关于幼儿园安全的声讨,亦或是小学生“三点半”放学的问题,中国家长都关注着一个话题:孩子交给谁才放心?

D. 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②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③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④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

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