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注】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注】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歇”字用得精妙,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

B. 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一是花草调零,二是大火星出现了。

C. 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 尾联以水喻情,其手法与情感内涵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

E. 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2.“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BD 2.第一问:①借景抒情。它写出了太原早秋的景色特点,霜降得早,寒风寒云渡过黄河。这一景象透露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凄凉的心情。②对偶。“霜威”“云色”是秋天的景色,“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早”“秋”是时间,形式上相照应,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景色特点。③拟人。“出”“渡”二字赋予霜威与云色以人的情态动,显得生动形象,第二问:凄清伤感之情,其中寄寓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大火星出现了”分析错误,从注释,诗句看,应该是“大火星向下行”,选项对诗句的理解错误。D项,“手法与情感内涵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分析错误,这是对诗歌的情感分析有误。本诗的情感内涵为思乡;李煜的词,除了思乡之外,还有亡国之君的忧愤无奈之意。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以及情感。“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诗句中所写的“霜威”“云色”是秋天的景色,“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这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且诗人以“出”写“霜威”,以“渡”写“云色”,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这两句诗意思是“这时塞外就已经升始下霜了,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这一景象透露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凄凉的心情,这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再结合后面两联“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可知,诗人在这早秋的情景中寄寓了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闵珪,字朝瑛,乌程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御史。出按河南,以风力闻。成化六年擢江西副使,广东按察使。久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孝宗嗣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入为刑部右侍郎,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与总兵官毛锐讨古田僮。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自临桂深入,败死,军遂退。诏停俸讨贼。珪复进兵,连破七寨,他贼悉就抚。弘治七年,迁南京刑部尚书,寻召为左都御史。十一年,东宫出阁,加太子少保。十三年,代白昂为刑部尚书,再加太子太保。以灾异与都御史戴珊共陈时政八事,又陈刑狱四事,多报可。珪久为法官,议狱皆会情比律,归于仁恕。宣府妖人李道明聚众烧香,巡抚刘聪信千户黄珍言,株连数十家,谓道明将引北寇攻宣府。及逮讯无验,珪乃止坐道明一人,余悉得释,而抵珍罪,聪亦下狱贬官。帝之亲鞫吴一贯也,将置大辟,珪进曰:“一贯推案不实,罪当徒。”帝不允,珪执如初。帝怒,戴珊从旁解之。帝乃霁威,令更拟。珪终以原拟上,帝不悦,召语刘大夏。对曰:“刑官执法乃其职,未可深罪。”帝默然久之,曰:“朕亦知珪老成不易得,但此事太执耳。”卒如珪议。正德元年六月,以年逾七十再疏求退,不允。及刘瑾用事,九卿伏阙固谏,韩文被斥,珪复连章乞休。明年二月诏加少保,赐敕驰传归。六年十月卒,年八十二。赠太保,谥庄懿。

(选自《明史》卷一八三,列传第七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B. 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C. 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D. 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在古代表示升官、加封,与“晋”一样表示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B. “刑部”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掌律令、刑法等,它的最高长官为右侍郎。

C. “千户”在明代为官名,卫所兵制设干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

D. “伏阙”古代一种礼仪,本指官员拜伏在宫阙之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闵珪做官有魄力,讨伐盗贼有功。他出京巡视河南,以气概魄力闻名,后来进兵讨伐盗贼时攻破盗贼的寨子,并招抚了其他盗贼。

B. 闵珪深受重用,职位多变。孝宗即位后,闵珪曾任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官职,曾因灾害异常上奏多件政事,大都被皇帝认可。

C. 闵珪仁厚宽恕,据实情判案。李道明一案经逮捕审讯没有证据,他只判了李道明和黄珍的罪,其余的人都获得释放。

D. 闵珪晚年一再请求退休,终于如愿。刘瑾当权,闵珪为了明哲保身,接连上章请求退休,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之亲鞫吴一贯也,将置大辟,珪进曰:“一贯推案不实,罪当徒。”

(2)“朕亦知珪老成不易得,但此事太执耳。”卒如珪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们对网络红人的褒贬不一,但不容小觑的是,这个群体日益增长的数量,以及其所催生的“网红经济”。过去的2016年,被不少人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网红元年”,“网红”效应渗透社交、电商、直播、游戏等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城,撬动经济规模据预测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下同)。新近在沪举行的“2017超级红人节盛典”上,知名大数据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2017网红生态白皮书》显示,微至今年5月,网红在微博的粉丝总量达到4.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0.6%,直接給了“网红经济”的发展助力。

相伴而生的是,“网红产业”的专业化,大量专门支持和服务网红发展的机构开始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红成名依靠的不仅是运气,而且有背后经济公司的专业运作。

(选自郑莹莹《“草根筑梦”的中国网红》,2017年6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摘自“易观”文化公司研究数据)

材料三:

“网红”(网络红人)产生存在基本原因。泛娱乐正在成为社会中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人们走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自身的某种特质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被网民不断地放大,网民的审美、审丑、刺激、娱乐、臆想、偷窥、起哄、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成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红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根据搜狐发布的100名网红排行榜可以看出,美女仍是网红的“形象担当”,占比高达36%;以漫画家、作家领衔的网红占比21%,创作型网红开始崭露头角:领域的专家、学者占比14%,由此可见,创新型的内容生产依然比较受效迎、行业领域高手网红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由于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视频主播网红呈大幅度攀升的趋势。网红形象在网红经济的推动下不断扩大范围,渗透诸多行业,如企业家网红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助力品牌营销与传播也开始出现。

(选自沈霄、王国华等著《我国网红现象的发展历程、特征分析与治理对策》)

材料四:

有专家表示,网红经济这四个字应该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固有名词,国外是没有的,但是在中国会有。但是它未来会演变,会朝有内容的、高素质的网红方向去演变。

针对网红经济未来的发展出路和问题,创东方投资创始人肖永龙对记者表示,网红经济是点对点之间的直接互动,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电商,目前很多网红经济依靠个人力量在驱动,但由于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一种模式的转换,没有相应的资本、团队的配合,久而久之,会造成审关疲劳。虽然网红经济在消费模式上有所创新,规模也在日渐扩大,但其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倾向问题,第二个是模式转换,如果最终形成不了一个平台或品牌,也不会延续太长时间。

(选自皮成名《网红经济需要模式转换》,2017年6月19日《信息时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艾瑞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网红在微博的粉丝总量人数庞大,比去年全年增长了约五分之一。

B. 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红成名依靠的不只是运气,还有背后经济公司的专业运作,这是由于大量专门支持和服务网红发展的机构开始成长起来。

C.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年度、经济数据、变现方式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易观”文化公司对中国2016~2018网红规模作出的基本预测情况。

D. 中国网红产业规模变现方式主要来自IP品牌化.此外还有影视演艺、电竞代言及签约、广告、直播、电商等。

E. “网红经济”这一固有名词虽然国外没有,但是中国会长期独自享有,并且会朝着有内容、高素质的网红方向去演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红、网红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放蜂人

王往

①放蜂人跟着春天跑,他们的日子在地上也在空中:花朵和蜜蜂是他的情人和财富。

②现在,他们来了。农用小卡车裹着春风驶过乡村土路,到达了一片果园和菜园交接地带,卸下百十个左右的蜂箱,放蜂人一家三口,男人、女人和孩子站在某个高处,环顾四周,对这个叫盐码的村庄极是满意。这个地点是他早就寻访察看过的蜜源,是花朵的世界,也是蜜蜂的天堂。瞧,村庄的南边是大片的果园,桃子,梨子,苹果,还夹杂着少量的杏子、李子。桃花正艳,梨花初绽,红的粉红,白的雪白。它们将与蜜蜂签下一个芬芳的契约,它们将一拍即合,取得双赢:你为我授粉,我为你供蜜。再看村庄的东边西边和北边,完全陷入了油菜花的包围,其间夹杂着半紫半白的蚕豆花。它们纵横相连,排兵布阵,以压倒性的气势给放蜂人信心:你不会白来,你将在这里收获很多。除了这些,盐码村人家的屋前屋后还有很多槐树,一串一串的槐花悬挂着,组成了洁白的瀑布,香气扑鼻,好像对放蜂人说:我们一棵槐树抵上一大片油菜呢。

③放蜂人被这里富足的蜜源迷醉了,他们被春风吹得粗糙的脸上露出舒展的笑容。他们开始忙碌了。搭好帐篷,摆好锅碗瓢盆,就此安营扎寨。

④大好晴天是放蜂人永远的期盼。灿烂的春光里,他的蜂群倾巢出动,在方圆几公里内展开它们适宜而辛苦的工作。若要装满它们那小小的蜜囊,它们要采上千百朵花。放蜂人经常不断地从蜂巢中取走蜂蜜,造成蜂巢中的蜂蜜始终处于匮乏状态,这样,工蜂就会不停地出去采集花粉,酿制蜂蜜。和它们的命运一样,放蜂人辛苦得来的收入,也同样会被各种支出耗尽,同样年复一年地奔走在谋生的路上。世间万物的命运何其相似。如果人们明白这一点,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从容?是不是能以“自然之子”的心态给万事万物以更多的爱?

⑤放蜂人沉默着,人们没有听到他们发出什么感叹。人们只看到他们戴着防护纱罩,清理蜂巢,刮取蜂蜜,一日日地重复劳动。

⑥但是盐码村的人和他们也不是一点没有接触,那就是他们零售蜂蜜时。一旦接触了,他们的话就多了,告诉你蜂蜜对人有什么好处,哪些蜂蜜才是最好的,他们会舀一勺新鲜的蜂蜜让你品尝。

⑦小焕子去买蜂蜜那天,给她舀蜂蜜的是放蜂人的儿子,那个和她一般大小的十五六岁的少年。

⑧少年问她,要不要尝一勺?

⑨小焕子摇摇头,奶奶从不让她占别人一点儿便宜。

⑩少年又问,买多少?

小焕子说,就买一罐头瓶吧。然后问少年,我奶奶老是咳嗽,人家说吃蜂蜜管用呢,到底管不管?

少年说,管用,最好是把白萝卜煮了,再捞上来跟这个拌了,吃上两三天就管了。

小焕子说,这么神奇啊,那快给装上一瓶吧。

少年给她装一瓶,称也不称,向不远处的父母看了看,有些诡秘地说,我就收你十块钱吧,快拿走。

小焕子回去后,邻居说,这么一瓶子蜜才十块钱啊,我那天买得比这个少多了,还花了二十多块呢。

奶奶连吃了两天白萝卜拌蜂蜜,果然不咳嗽了,小焕子开心死了。她拔了一些青菜又拿了十几个鸡蛋给少年送去。她知道他们放蜂人吃得都简单。

少年说,我不要你的东西。

小焕子说,拿着吧,人家说你少收我蜂蜜钱了。

少年笑笑,轻声道,别说了,让我爸妈听见就不好了。你奶奶多大年纪了?

七十一了。

(21)少年说,我奶奶七十九了,我们出发那天她也咳嗽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说完,目光投向了别处,好像他奶奶就在附近站着似的。

(22)十多天后,放蜂人走了。小焕子站在他们原来搭帐篷的地方,有些难过,心里责怪那个少年不跟她打一声招呼就走了。就在她要离开时,发现地上有一只慢慢蠕动的小蜜蜂,她把它拿到手心看着,发现小蜜蜂的翅膀好像被什么粘住了,她将它捧回家,用针头轻轻地分开了它的翅膀。小蜜蜂爬了两下,突然飞了起来。

(23)小焕子就笑了。

(24)可是一眨眼小蜜蜂就不见了,小焕子想它会飞到哪里去呢?会不会飞向北方,追赶放蜂的那一家人呢?

(25)想着想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选自2017年2期《小说林》,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朵和蜜蜂是他的情人和财富”采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放蜂人与蜜蜂、花朵之间的关系。

B. 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作者关心放蜂人命运,同情底层百姓辛苦生活,还揭示出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哲理。

C. 放蜂人的儿子让小焕子回家将蜂蜜与煮了的白萝卜拌了吃,治好了小焕子奶奶的咳嗽病,表现他精通医理。

D.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富于意蕴,如“用针头轻轻地分开了它的翅膀。小蜜蜂爬了两下,突然飞了起来”。

2.试概括小焕子的性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最后两段删去会让小说显得更简洁。你认为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校早在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王朝不仅把目光投射海洋,而且开始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活动。唐宋时期就有居民在近岸和海岛从事生产,海洋社会开始逐渐形成。汉、唐、宋、元,都曾派海军巡视海洋并为若干海岛命名。到了明朝,海疆国防建设受到重视,沿海地区的军事防卫不断加强,从辽东半岛一直到北部湾的广大海区得到了有效的管辖,海疆作为王朝国家疆班级域的观念得到深化。清代的雍正年间,王朝国家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设置了数道海防线,海疆局势大为改观。鸦片战争后,传统的海疆逐渐定型。在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中华民国政府开始了对海洋疆域的主权管辖,还在南海划设了九段线,海洋疆域已成为国家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海洋边疆治理有自己的原因和目标。。

今天海洋边疆及海洋边疆治理受到重视有主客观原因:首先,国家在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上,有能力将更多的资源投向海洋边疆的治理,尤其是岛礁建设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在大国地位日渐凸显的条件下,中国要维持崛起的态势并最终实现国家崛起,就必须成为海洋大国,既要恢复对自己海洋边疆的有效控制,又要维护和拓展自己的海洋通道,大国之路,始于海洋;最后,国家治理的格局和思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基本实现小康以后,国家治理的目标不再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而是全面增强国力并最终完成国家的崛起和实现中国梦,海洋边疆自然在重视之列。

在海洋边疆受到高度重视的条件下,海洋边疆的治理也在如火如茶地展开:一是在维护国家对海洋边疆的领土主权方面开始了大量的活动,二是全力捍卫和维护根据国际法享有的各种海洋权益;三是抵御美国及其拉拢的其他国家对中国制造的海洋压力和海洋渗造;四是开始岛瞧建设并同时通过灯塔建设等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五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些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并由此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海洋边疆治理格局。

海洋边疆的治理并不存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族际主义”与“区域主义”的价值取向之争,它纯粹就是一个区城性治理的行动和过程。从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的大局来考虑,今天海洋边疆治理可确定为: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以及附着的资源归属及开发利用权利,为国家发展确立新的增长点和增长集道打开和巩固中国走向大洋的通道,进而以此作为博弈条件来维护中国在其他海上通道的安全;全面构建中国的海权,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长期只是陆权国家的状况,把中中国由陆权国家发展成为海陆复合型大国,拓展中国的发展之路,促进国家的崛起。

(选自《海洋边疆治理》,2017年第1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明朝重视海疆的国防建设,海疆作为王朝国家疆城的概念得以提出。

B. 中华民国政府在南海划设了九段线,海洋疆域成为我国疆域的组成部分。

C. 岛礁建设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力地凸显了中国的海洋大国地位。

D. 开始岛礁建设并通过灯塔建设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可有效发展海洋经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列举从秦汉至民国政府的海洋活动来论证中国政府相当关注海洋边疆。

B.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今天海洋边疆治理得到重视的原因,包括实现国家崛起方面。

C. 以维护海疆领土主权、捍卫享有海洋权益等论证海洋边疆治理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D. 全文通过多方位分析论证中国不存在陆地边疆治理中价值取向之争的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面构建中国海权,把中国发展成海陆复合型大国,促进国家崛起,是海洋边疆治理的目标之一。

B. 当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全面增强国力并最终完成国家的崛起和实现中国梦时,自然就重视海洋边疆。

C. 如果海洋边疆治理的五个方面不能相辅而行,则前所未有的海洋边疆治理格局就难以构建。

D. 倘若王朝国家不曾设置海防线,则海疆局势不会大为改观,广大海区也不会得到有效管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在家写作,五岁的女儿吵着要他陪自己完。作家没有时间,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女儿说:你先把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再陪你玩。女儿很快拼好了。作家惊讶地问女儿是怎么做到的。女儿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好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利益,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