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一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作者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彼得·弗兰科潘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这本书共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有着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由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

欧亚大陆大体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随着对古代游牧民族了解的日益深入,历史学家发现,农耕民族记载中游牧民族残暴野蛮的形象遮蔽了他们在东西交通、商业和文化交流中的巨大贡献。彼得·弗兰科潘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他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摘编自邹怡《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是多文明之间的通道,将它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可以避免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这种研究方法是全新的。

B. “丝绸之路”的概念是由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根据史料的记载提出来的,在他看来,“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

C.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的章节编排既基于商贸的史实,又具有一定的修辞意味,这表明丝绸之路上不仅仅只有“丝绸”。

D. 彼得·弗兰科潘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比李希霍芬更加全面和深刻,他认为“丝绸之路”有多条线路,而且除了丝绸贸易外,还有其他物资交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穿行在丝路上的人们沿途播下各自文化的种子,使多种文明样式彼此接触,这方面对人类文明演变所形成的影响比单纯的货物流通的影响更大。

B. 丝绸之路的兴起,为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相遇提供了契机和舞台。

C. 自古及今,横贯欧亚的古代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

D. 欧亚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在历史上进行了多次民族大迁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东西方的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之所以不是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是因为作者以丝绸之路为研究路径来透视东西方不同文明创生成长的历史。

B. 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的主体,既是物资交流的中心,也是思想交锋碰撞的舞台,各种利益及矛盾交织,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

C. 由于远离欧亚大陆,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虽然深刻地介入到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但它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明的演变影响甚微。

D. 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代表着人类的过去,更为重要的是还昭示着世界的未来,因此,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极具战略意义。

 

1.D 2.C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更加全面和深刻”缺乏依据,且彼得•弗兰科潘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也不仅仅是“有多条线路”“还有其他物资交易”。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C项,结合原文内容“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分析可知,“自古及今”错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由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分析可知,“影响甚微”于文无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渐冻症”而全身瘫痪的霍金,从未向重疾妥协,一生致力于人类未来的探索。

虽然身体被限制在轮椅上,但霍金活得比大部分普通人都更为精彩,他参演过影视剧,与摇滚歌星合唱,做过脱口秀演员,还到过南极洲。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霍金曾借用这句名言评价自己,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

请自选一个角度, 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独畏廉将军。

(2)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克终者盖寡。

(4)念高危,___________

(5)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____,有所广益。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7)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

(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

碧涧驿晓思

作者: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1)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2)有人认为温庭筠这首诗奇特之一也在于从整体艺术结构上提供了倒装的范例。即原诗“月落子规歌,满庭山杏花。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先生传

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募民役,悬格啖之耳。约事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① 镪:成串的钱。② 悬格:公布标准。③ 扉屦:草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退务其大义         刺:批评

B. 有禄即官也,何为   署:代理

C. 约事而给之         竣:完成

D. 屋而居             僦:租赁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

B. 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他们有一定的任期,不同于世袭的士官。

C. 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 三尺: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 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4.根据第四段,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亡:逃跑

B.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进进出出

D.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谢:道歉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的“所以”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C.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D.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骂鰍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的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 紧急形式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C. 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急忽然出现了转机。

D. 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