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宝玉回来后,...

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宝玉回来后,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这体现了黛玉怎样的个性特点?

 

①初来咋到的林黛玉不了解贾母的心思,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②当她听贾母说,女孩子读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知道贾母不喜欢女孩读书,所以才改口这样说。③表现了初到贾府林黛玉处处留心的机智、敏感、多心。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评论能力。黛玉如实回答贾母,却发现贾母对女孩子念书并不赞赏,故在回答宝玉时不正面回答。黛玉不想进了贾府就显得高于其他姐们,黛玉历来比较谨慎小心,不想惹人妒恨,所以当宝玉问他时,她便谦虚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这是体现黛玉的机敏和谨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子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冯云卿站在女儿身边,看着她的一头黑发,看着她的雪白后颈,看着她的半扭着的细腰,又看着她的斜伸在梳妆台脚边的一对浑圆的腿;末了,他满意似的松一口气,就轻声问道:“阿眉!那件事你打听明白了么?”“什么!”眉卿突然抬起头来说,好像吃惊似的全身一跳;不,她实在当真吃惊了,为的直到此时经父亲那么一问,她方才想起父亲屡次叮嘱过要她看机会打听的那件事,却一向忘记得干干净净了。

冯云卿为何看着女儿“满意似的松了一口气”?他叫女儿打听的“那件事”是什么事?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茶馆》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糅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因此,人们称《茶馆》是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

B. 《三国演义》“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是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对周瑜所言而提出的为将标准。

C.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台·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克罗旭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使得债权人保留了债券。

D. 《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二人与翠翠一见钟情,都深深爱上了美丽的翠翠。“大老”托媒人提了亲,“二老”为追求翠翠宁可要条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

E. 《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看了戏中戏《捕鼠机》后,煞有其事地跪地忏悔,哈姆莱特从他背后经过却犹豫不决,错过了最好的复仇机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 子路菹于卫,苏秦死于口。人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然而皆溺其所贵而极其所贱所贵者有形所贱者无朕也。故虎豹之强来射,蝯狖之捷来措。人能贵其所贱,贱其所贵,可与言至论矣。

(选自《淮南子》)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淮南子》,是_____ (朝代)淮南王_____ 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____ 类。

3.可以和一个人谈最高深的“道”的理论的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毕飞宇在近期的“朗读者”中,接受董卿的采访,当他们谈到“漂泊”时,毕飞宇说,我们能说水中的浮萍是漂泊的,但我们不能说水中的鱼是漂泊的。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 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生一世”中的语文问题

戎国强

“说要爱你一生一世的男人,最后和你离婚了,算不算说谎?”这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新生选拔考试的一道语文试题,被一些学生称为“奇葩试题”,引起激烈的讨论。

《钱江晚报》昨天报道此事后,在读者中也引起讨论。从转载这一报道的公众号上网友的留言可以看到,争议集中于两点:一是该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二是拿这样的题目来考试是否合适?应该说,这两个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该题的正确答案不被人们所认可,那就是说人们认为该题确实过于奇葩,就不适合拿来用作考题。

这是一道语文试题,它的“语文性”在哪里?首先在“说谎”二字。要判断“一生一世”是否说谎,先要确定“说谎”的定义,然后用这个定义去衡量那个“男人”的行为——不但要掌握词义,还要会运用词义。该题假设的情景对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基础知识薄弱的,或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思维能力较弱的,都容易被“一生一世”带到沟里。

所谓“一生一世”,婚恋行为是人生现象或者说是社会现象,在这道试题里,它是考生的思考对象;它要求学生了解人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又能清晰、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道试题包括了语文课的核心内容: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这里要强调的是,语文能力不仅仅是掌握了词语、词组等语言材料,也不仅仅是组合材料的原则即语法;语言能力更是运用语汇、语法进行思考、思辨、表达的能力。因此,从语文的专业角度来看,这是一道成功的语文试题。

从考生角度来考量,这也是一道好试题。浙大是一所研究性大学,竺可桢学院则从已经被浙大录取的新生中选拔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尖端的研究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很强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的核心,不就是思考能力吗?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发现实质性问题,如何排除各种干扰找到研究方向、确定思路,这是研究型人才的核心能力。

具体到这道试题,就是看谁能够从婚恋问题的表象中把握语文试题的核心问题。《钱江晚报》的报道提到浙大中文专业女生蒋同学——她说:“离婚有很多种因素,不一定代表着夫妻双方不爱了。”这个回答,清楚地表明,蒋同学思路清晰概念清楚,表达周密——她能够分辨“爱”与“婚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依据她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能力,是研究型人才所必备的。

就在大约十天前,有文章质疑课文“存在贬中崇洋倾向”,语文教师和语文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有很大一部分被消耗在这类非语文的问题上,对语文教学的专业性研究探讨就无法深入。从这个角度考量,竺可桢学院的这道语文试题,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提醒:守住专业立场,才有专业价值。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1.请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思路。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语文能力包含哪些内容,并根据蒋同学这一事例,概括语文任务的内容。

3.作者认为这道非常奇葩的试题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