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也远矣          出;超出

B. 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C. 小学而大            遗:丢弃

D. 官盛则近            谀:奉承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A. 耻学于师    B. 择师教之

C. 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D. 则群聚笑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运用多组对比,从不同角度深入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B. 作者描画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的场景,为后面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C. 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充分体现尊重底层百姓的思想。

D. 段末的“鸣呼”呼应起首的“嗟乎”,再次感叹“师道之不复”的可悲。

 

1.B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惑”,结合前后内容分析,应该译为糊涂。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例句的“而”,连词,表示转折,却;A项,连词,表示转折;B项,连词,表示承接;C项,连词,表示承接;D项,连词,表示修饰。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君子”等形成对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尊重底层百姓的思想”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得流传,已经很久了。要想人们没有疑难的问题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从师求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有的人)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为羞耻,真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是给孩子讲授书本,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决疑难问题的老师啊。书中的句读不明白,疑惑得不到解答,有的去从师,有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看不出他的高明啊。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一类的人,如果称起老师称起学生来,人们便聚在一起讥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那个人跟那个人年龄差不多,学问也相近,老师的地位低下,就够羞耻的了。老师的官阶高,那就近于谄媚。”唉!从师风尚的不能恢复,就可想而知了。巫师、乐师和各种工匠,是士大夫所鄙视的,现在士大夫的见识反而赶不上他们,真是令人奇怪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离骚》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宇余日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A. 诗人述说自己是高阳氏的后裔,降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内心充满自豪感。

B. 五至八句叙写父亲赐给“我”美好的名字,名和字中寄托了对“我”的期望。

C. 诗人以江离、芷草、秋兰等为饰物,表明自己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

D. 诗句以六、七言为主,句法灵活,“兮”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和抒情效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就知道生和死都是一样虚无荒诞的。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的话,你的下属都将成为俘虏!

C.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于是趁他厉声呵斥的时候,就呼叫着互相追赶。

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D. 思厥先祖父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指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

B.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 褒美,显荣于身后       谥: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等的称号。

D. 后五年,吾妻来           归:旧时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曹丕)

B.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储光羲)

C. 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元好问)

D. 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沈受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