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当代花鸟画,在构图形式上增加了构成意识,在色彩运用方面也向装饰性发展,其视觉表现力进一步加强。加上绘画材质和工具方面的丰富,花鸟画进入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不乏兼具书写性和主观意象表现的作品,在保持传统性和民族性的同时,创造了不少独特的新技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承继与创变、现状与发展,依然是我们应该持续思考的时代课题。20世纪以来,国外艺术对花鸟画产生过影响,在技法和观念层面,也曾造成一段时间的混乱。题材老套单调、主题陈旧等质疑之声四起,“去传统”的倾向时隐时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虽几经变化,花鸟画的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没有改变--------这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更是民族文化精神不断正本清源的体现。

应该看到,中国花鸟画不是狭义的花鸟符号和艺术元素,其笔墨承载着东方哲学思想,就像石涛所总结的“一画”之法,除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正如《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点一线、一笔一墨将中国画的意象精神包含其中。这科哲学思想,甚至也为西方现代派大师毕加索所主动接受。所以,中国花鸟画也影响着他国的绘画----------除了技法之外,更体现为“形而上”哲学思想的影响。虽然中国花鸟画和西方花卉静物之间存在质的不同,但这并不影响西方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和喜爱。花鸟画作为极具民族特色、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拥有能够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价值。

(选自2018年2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不能证明“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的一项是

A. 在构图形式上增加了构成意识。

B. 在色彩运用方面向装饰性发展。

C. 绘画材质和工具方面更加丰富。

D. 绘画传统性和民族性得到保持。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因为“去传统”的倾向时隐时现,所以对花鸟画题材老套单调、主题陈旧等的质疑之声四起。

B. 中国花鸟画不是狭义的花鸟符号和艺术元素,除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C. 中国花鸟画对他国绘画的影响,主要在绘画技法方面,其次在“形而上”的哲学思想方面。

D. 中国花鸟画和西方花卉静物之间存在些许不同,这不影响西方人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和喜爱。

 

1.D 2.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不能证明“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的,D项,结合文本内容“其中不乏兼具书写性和主观意象表现的作品,在保持传统性和民族性的同时,创造了不少独特的新技法”分析,“得到保持”不能证明。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题材老套单调、主题陈旧等质疑之声四起,‘去传统’的倾向时隐时现”分析可知,因果关系不当。C项,结合文本内容“所以,中国花鸟画也影响着他国的绘画——除了技法之外,更体现为‘形而上’哲学思想的影响”分析可知,篡改文意。D项,结合文本内容“虽然中国花鸟画和西方花卉静物之间存在质的不同,但这并不影响西方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和喜爱”分析可知,“存在些许不同”表述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想北平》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A. 选文引入欧洲名城与北平进行比较,写出了故乡北平在作者心目中的好处。

B. “使我能摸着一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描绘出北平动中有静的特点,

C. 背对城墙面向积水滩看小蝌蚪或嫩蜻蜓的描写,表现北平给“我”的安适感。

D. 选文用自然朴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也远矣          出;超出

B. 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C. 小学而大            遗:丢弃

D. 官盛则近            谀:奉承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A. 耻学于师    B. 择师教之

C. 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D. 则群聚笑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运用多组对比,从不同角度深入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B. 作者描画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的场景,为后面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C. 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充分体现尊重底层百姓的思想。

D. 段末的“鸣呼”呼应起首的“嗟乎”,再次感叹“师道之不复”的可悲。

 

查看答案

下列对《离骚》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宇余日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A. 诗人述说自己是高阳氏的后裔,降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内心充满自豪感。

B. 五至八句叙写父亲赐给“我”美好的名字,名和字中寄托了对“我”的期望。

C. 诗人以江离、芷草、秋兰等为饰物,表明自己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

D. 诗句以六、七言为主,句法灵活,“兮”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和抒情效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就知道生和死都是一样虚无荒诞的。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的话,你的下属都将成为俘虏!

C.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于是趁他厉声呵斥的时候,就呼叫着互相追赶。

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D. 思厥先祖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