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为我国美食食品材料及制作工具市场带来了不可小视的经济效益。
B.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
C.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基因工程作为新兴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将带动其它生物新技术。
D. 校庆活动期间,我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以防止出现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
(2)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4)《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
(6)《离骚》中写要学习古代圣贤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项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在教学理念上,晓庄独树一帜——“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形成“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先生》)
B. 蔡元培校长在一次演讲中,阐述了何谓“求是”。他认为求是的路径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先生》)
C.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乡土中国》
D. 法治的意思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它与人治的区别就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乡土中国》
E. 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有“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乡土中国》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觉民与琴相爱,他不愿意娶冯乐山的侄孙女为妻,就对爷爷说“我的亲事应当由我自己作主”,气得爷爷把他软禁起来。觉民就选择了逃婚。(《家》)
B. 觉慧在阅读英文版《复活》时,只读了几十页就不敢再读下去,因为他担心《复活》主人公那样的爱情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家》)
C. 觉新的妻子瑞珏因需躲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而被迫迁到城外去分娩,结果难产而死。“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接生婆所说的这句话,刺痛了觉新的心。(《家》)
D. 高老太爷生日庆典后不久,觉新就接到梅去世的消息,他急忙赶往她家。看着梅的遗体,觉新百感交集。他忍着悲痛,与梅的家人共同料理了丧事。(《家》)
E. 觉新深爱青梅竹马的梅表妹,但她的母亲为了早日抱孙子,亲自用拈阄的办法为觉新定了门亲事,让他与瑞珏完婚。(《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置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 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 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 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 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 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 郑鲜之隐厚笃实,赡恤亲故。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 陈 四 弊 谓 民 困 兵 弱 臣 工 委 顿 国 计 虚 耗 也 又 陈 贵 粟 之 策 令 天 下 赎 罪 者 尽 输 粟 盐 策 复 开 中 之 旧 令 输 粟 边 塞 充 军 食 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帝即命议行。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絰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疏陈四弊 / 谓民困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令 / 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B. 疏陈四弊 / 谓民困 / 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令 / 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C. 疏陈四弊 / 谓民困 / 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 / 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D. 疏陈四弊 / 谓民困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 / 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 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 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D. 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有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 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
C. 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前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 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