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②王帆竞选班长一职成功,就职演说那天,他精心准备后粉墨登场

③商代铜器铸作技术之高明,就连今天的科技也望尘莫及

④他对宇宙形成的看法,被喻之为自盘古开天以来,最石破天惊的论断!

⑤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⑥尽管我对梁祝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每次看电影时,依然不免热泪盈眶。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C 【解析】 试题分析:①情感色彩不当,“无所不至”指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而句中是说鲁迅先生对友人、青年的爱护,这里与表褒义的“无微不至”混同,故错误。②情感色彩不当,“粉墨登场”指化妆登台演戏,也用于讥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与句中的情感色彩不合,此处应改为“登台亮相”。③“望尘莫及”比喻远远地落后。使用正确。④“石破天惊”本形容箜篌之音有惊天动地之势,后用为使人震惊之意,也比喻文章的议论新奇惊人。句中形容人物的观点,正确。⑤“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此处望文生义,误用为“教训、体罚”。⑥“耳熟能详”指事件听的次数多了,也能说出来。使用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菜篮子”工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项工程必须要努力搞好。

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父母的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上行下效,才能传承优良传统。

③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改弦易辙,施行了青苗法。

④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⑤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⑥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有关。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A. ①③⑤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海丝之路”走向海外的潮汕人,在一杯功夫茶之后,美美地回味那“心旷神怡”,故乡的一草一木也由此映入眼帘。

B. 新《广告法》规范了原《广告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整治了公众反映比较多的一些广告乱象,在制度层面上更加完善、健全、合理。

C. 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D. 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于2016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为我国美食食品材料及制作工具市场带来了不可小视的经济效益。

B.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

C.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基因工程作为新兴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将带动其它生物新技术。

D. 校庆活动期间,我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以防止出现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

(2)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4)《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

(6)《离骚》中写要学习古代圣贤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在教学理念上,晓庄独树一帜——“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形成“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先生》)

B. 蔡元培校长在一次演讲中,阐述了何谓“求是”。他认为求是的路径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先生》)

C.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乡土中国》

D. 法治的意思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它与人治的区别就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乡土中国》

E. 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有“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乡土中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