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 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王老汉“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 A 2. 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 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 3. (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C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D项,不是表现王老汉“诚信”的形象,应是吴亚龙。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要注意从全文来考虑,把握环境描写对文章感情基调的作用以及对下文所起的作用。解答本题,应根据常见的环境描写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文本中两次描写“雪”的具体语境,从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主人公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应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小说主人公具有的一般性特征,从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塑造、小说内容与主题、故事情节、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字着墨多少等角度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不脱离文本内容, 言之有理即可。可赞成王老汉是主人公,也可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或者两位都是主人公,只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对于文化遗产,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当代人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不久前,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它值得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当地多山,交通是一个难题,当地人就在水路上做文章,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化,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这在今天同样值得借鉴。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脉赓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利用、传承,因为它来自民间,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B. 非遗的“形”会从生产劳动中退出,其“魂”却不会消亡,因其深藏于文化根脉之中。

C. 有些非遗技艺不适应此时代却没有消亡,重要原因是后代匠人守住了手艺的初心。

D. 古代建阳人为了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因地制宜,不断求新,做强了印刷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提出论点,尾段与之相呼应,都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性质,突出了传承它的意义。

B. 第二段强调文化遗产中的“魂”不能丢,照应了第二段首句,引出了第三段的例子。

C. 四川竹簧艺术传承人的例子,论证了许多非遗技术传承至今的原因是“工匠精神”。

D. 第四段以建阳雕版印刷业走向辉煌的事例论证了文化遗产中也应有“创新”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遗产只有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才能融入当代生活并得到传承。

B. 很多非遗技艺传承受阻,是因为它们属于农耕时代,不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

C. 当今时代,传统的雕版印刷术,除了用于出版一些线装书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D. 如果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我们就多了一些赓续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方法。

 

查看答案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暑假快到了,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夏天到了,坐在车里.吹着空调哼着歌,非常惬意。不过,打开空调之后,汽车的仪表盘、座椅、空气过滤器在高温下会释放苯,如果不开窗户的话,会让人感到呼吸不舒服,从而导致中毒。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开了空调.自然会增加油耗,这样就会增加动力负荷,从而让车子变得动力不足。上坡的时候,动力不足会增加发动机的磨损,这样必然会伤害发动机。

①开空调时如果开开窗户不一定会中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讲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1个字。

一家英国技术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表情符号组成的密码。所谓“表情密码”就是从一堆44个表情符号中选4个字符,____,登陆银行账户,而不用传统的识别码或密码。表情密码可以将图像和故事结合起来,____,有研究表明,人类对图片的记忆比词汇更强。同时,表情密码要比0~9的数字多得多,不同组合数将大大超过数字密码,因此,比起传统密码,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们希望您老到我家做客,盛情难却,您老何时大驾光临?

B. 您这礼物太让人高兴了,我只好笑纳喽。

C. 这座大楼由于我屡建殊功,才这么美观,这么坚固。

D. 您老能到鄙人寒舍一聚,真可谓蓬荜生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