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16年11月15日上午8时,北上广三个城市正式启动了中国版的“丢书大战”活动(注:“丢书大战”指的是人们将书本丢在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供他人取阅的一种公益行为。)黄晓明、徐静蕾等明星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贴出自己即将要“丢弃”的书本,①_____。公众人物的正面示范,②____,很多网友纷纷转发“丢书大战”的相关活动链接。不少其它城市的网友则遗憾地留言:“③_______?”

 

①积极宣传这个有意义的文化活动; ②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③为什么我所在的城市没有这个活动?(什么时候我们这里也能有这样的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语段的内容,看语段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再根据横线前后句子的内容和句式特点进行拟写。这段文字是介绍“丢书大战”这一活动,第一处,前面说“黄晓明、徐静蕾等明星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贴出自己即将要‘丢弃’的书本”,横线上应是说明星们这样做的意义,即“宣传‘丢书大战’这一有意义的文化活动”;第二处,前面说“公众人物的正面示范”,横线上应是对这种示范的评价,后面说“很多网友……”,可见此处应是说“公众人物的正面示范”引发网友的响应;第三处,前面说“不少其它城市的网友则遗憾地留言”,且横线后是问号,可见此处应是说自己这里怎么没有这一活动,或者是问自己所在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口老龄化会使养老保险___________,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空账3.1万亿。而老龄化与少子化(即0-14岁人口过少)叠加,则意味着巨大的养老风险。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3.2个缴费人赡养1个领取者,而若干年后,便会出现职工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高峰,赡养比很可能降为2:1。

当前,“银发潮”________,我国人口老龄化冲击无法回避。如何解决我国2亿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社区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

许多老年人_________,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强,儿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心理失落。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在社区建立日间“托老中心”。老人白天可以到托老中心吃饭、娱乐,晚上回家享受________。(     )。我国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其中上海市的探索值得关注。上海市整顿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一模式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

B. 这一模式覆盖面大,资源利用率高,投入少,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

C. 这一模式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覆盖面大,资源利用率高,投入少,适合中国国情

D. 这一模式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适合中国国情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寅吃卯粮  扑面而来   闭门谢客   天伦之乐

B. 寅吃卯粮  纷至沓来   深居简出   阖家欢乐

C. 入不敷出  纷至沓来   闭门谢客   阖家欢乐

D. 入不敷出  扑面而来   深居简出   天伦之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上海市整顿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

B. 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

C. 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

D. 上海市整顿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映衬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作者的惆怅苦痛,当时就情绪惘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蓦山溪

张中孚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 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 “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 下片写识途老马,再见旧时景象而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 “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①,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B.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C.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D.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唐以前的五言诗通称为“五言古诗”,初唐后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B. 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C. 秩满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如“委之常秩”,“贬秩三等”。秩满意为古代官吏任期届满。

D. 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后妃等所居宫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叔文得势时,名重一时的刘禹锡受到重用,王叔文失势后,刘禹锡也受到牵连,被连续贬官。

B. 刘禹锡的诗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涉嫌讽刺,招致朝廷的不满,最终被贬为播州刺史。

C. 刘禹锡认为培养人才不应过分注重祭祀孔庙的形式,应该省出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但意见没有被采纳。

D. 文中交代白居易与刘禹锡在诗歌方面的唱和往来以及白居易为之作序,意在侧面衬托刘禹锡文学成就。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2)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袅袅秋虫鸣

张强

秋天是虫的季节。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已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已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

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伴随着一路攀升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

古时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立秋的三候为“寒蝉鸣”,这时的蝉已禁不住越吹越凉的秋风和越来越浓重的夜露,开始发出凄苦的哀号。宋代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层秋雨一层凉,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郎士元 《送别》)一声凄切的蝉鸣曾触发了多少人的千古愁思,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这悲凉,有的是身世之痛,有的是家国之思,有的则是离别之苦。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

秋夜中叫得最欢快最忘我的莫过于蟋蟀,月华如水,洒在庭院中、窗台下,洒在枕边,洒在滴露的梦里。“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些从《诗经》中走来,唧唧吟唱的秋虫,此时就蹲在檐下的月影里,或者躲在墙缝里,趴在草丛中,它们歌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温暖。“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看,秋夜漫漫,陪伴人打发这寂寥时光的不只是一盏昏黄的灯,还有蛐蛐缠缠绵绵的歌吟。

秋夜,纺织娘“轧织,轧织”“织、织、织啊,织、织、织啊”的叫声一点儿也不比蟋蟀逊色。和蟋蟀不同的是,纺织娘似乎很少躲到村庄的屋檐下,野外的草丛才是它们最宽广最自由的舞台。纺织娘古称“络纬”,《诗正义》中“络纬鸣,懒妇惊”是说纺织娘叫起来的时候,懒惰的妇人突然开始吃惊,原来她意识到秋天到了,冬天也就不远了,还没准备好过冬的棉衣,她怎能不惊呢?其实猛然吃惊的何止懒妇,李白《长相思》中写道:“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霜降三候为“蛰虫咸俯”,俯,蛰伏也。过了霜降,秋虫的吟唱渐渐稀疏,这时古人认为秋虫都蛰伏了,实则不然,即使养在笼中,置于炉旁,蟋蟀、蝈蝈、纺织娘也只能勉强活过春节。虫的寿命使然,非人力所能逮也。但秋虫的一生是响亮的一生,它们认认真真活过,这是它们对生命的尊重。

我庆幸和小虫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吧,它们还醒着,还用村庄朴实的方言唱着大地的歌,生命不息,大地的歌唱也永不会停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描写秋虫在月夜忘我地歌唱,主要表现出秋虫对时间、对生命的珍视,展示了它们对生命的热爱。

B. 人们常以寒蝉来表现身世之痛、家国之思或离别之苦,这体现了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条理清楚,行文自然流畅,极富文化意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表现出作者对秋虫的赞美。

D. 古人认为蟋蟀、蝈蝈、纺织娘到霜降后都蛰伏了,作者不认同这种说法,作者认为这时的秋虫大部分因为寒冷而冻死了。

2.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在作者看来,“秋虫鸣”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全文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