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着陆月球表面。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一吨多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中外媒体        ,争相报道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发展探月科技是        ,振奋人心。

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的        ,未来还将进行一系列深空探测工程重大任务。浩瀚宇宙,人类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主要任务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B. 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C. 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D. 其主要任务是继续更科学地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着陆月球表面,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2004年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B. 探月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C. 探月工程从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D. 从2004年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孚众望        迫不及待        人心向背        日新月异

B. 不负众望        刻不容缓        人心向背        日新月异

C. 不孚众望        刻不容缓        人心所向        突飞猛进

D. 不负众望        迫不及待        人心所向        突飞猛进

 

1. C 2. B 3. 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其主要任务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着陆月球表面”,可发现句子存在逻辑混乱(或者说语序不当)的语病,嫦娥四号要先着落,在进行全面科学探测的基础上,再完善月球资料。再来看选项,ABD三项都存在逻辑混乱(或者说语序不当),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嫦娥四号要先着落,在进行全面科学探测的基础上,再完善月球资料。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上下,可知句子陈述的主语是“探月工程”,排除AD两项,“自”,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结束的时间点。“从”,介词,一般和“到”搭配,是表示从......到......的时间段。此时是说我国工程自2004开始,往后会继续向下探索,没有结束时间,故选B。 3.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孚:信服,相信。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据后文“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选用成语“不负众望”。第二处,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此处是说中外媒体心情十分急切,争相报道“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选用成语“迫不及待”。第三处,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此处是说中外媒体争相报道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于月球预选着陆区着陆这一消息,充分证明我国发展探月科技是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选用成语“人心所向”。第四处,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突飞猛进:形容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此处是说我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的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选用成语“突飞猛进”。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美好事物的凋零消逝写得很凄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美好事物的重现给人慰藉。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角盼望见到心上人而未能如愿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而见到之后,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 词的上片末尾三句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惊弦、骇浪比喻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现实环境。

C. 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和规划。

D. 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将猿鹤人格化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晏球,莹之。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以功授单州刺史

(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与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宴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宴球率骑从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

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宴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注)。”帝然其言。

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B. 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C. 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D. 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又称表字。

B. “贞明”“天成”“长兴”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C. “刺史”是汉朝开始设置的职官,本为监察官员,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

D. “赐姓氏”,一般指天子根据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宴球少遇战乱,被人收养。王晏球少年时遇上动乱,汴都人杜氏收他为义子,因而改姓杜氏。他年少时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卓越不凡,才能出众。

B. 王宴球两朝立功,封官授职。他跟随梁太祖征伐,多次立功。梁末帝时率兵平定李霸叛乱,被授单州刺史。投降后唐,因平定内乱被授宋州节度使。

C. 王宴球督战有力,指挥若定。定州之战,他督促军士,警告军士退却者处死,大败敌军。皇帝督促攻城,王晏球认为敌人会从内部溃烂,不急于攻城。

D. 王晏球爱护士兵,大获称赞。他和将士同甘共苦,俸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对待军士有礼,舆论认为他有将帅风度,朝廷因此任他为天平军节度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

(2)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下雨天,真好

琦君

你喜欢下雨吗?——喜欢,但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我却不然。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

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那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到哗哗的雨声,我放心了。因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我舍不得

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

雨下得愈大愈好。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可是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走路不方便。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喝了茶睡觉了。”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下雨天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

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母亲双手熟练地搓着细细的麻丝,雨也跟着下得更大了。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一双亮晶晶的眼晴最管事。为了帮忙,我又可以不写大字。懒惰的四姑一点忙不帮,只伏在茶几上,唏呼唏呼抽着鼻子,给姑丈写情书。我瞄到了两句:“下雨天讨厌死了,我的伤风老不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河边去看涨大水。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拣出来。这工作好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愈来愈多,我就可以天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再读书了。从院子的矮墙头望出去,一片迷蒙,看样子且不会晴呢。母亲愈加发愁,我却愈加高兴了。

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健身房后面,隐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我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下雨天,我格外想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

星期天下雨真好。一打上牌,父亲就不再管我了。我可以溜出去看电影,邀同学到家里,爬上三层楼“造反”,进储藏室偷吃金丝蜜枣和巧克力糖。晚上,我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意看《红楼梦》,父亲不会衔着旱烟管进来逼我背《古文观止》。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夹在洋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安全感。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那一年回到故乡,一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从书橱里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记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去给父亲温药。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

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雨中徘徊湖畔,凝望着湖面上低斜的梅花,听得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已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

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二十几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将几十年来下雨天所牵动的人事、人情通过“我”的回忆串联起来,真实亲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B. 作者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了丁香、一丈红、大理花、剑兰、木樨花、玉兰花的色香,衬托出父亲端着茶壶在廊下赏雨时的悠然自得。

C. 文章通过母亲、四姑、老师在雨天的抱怨、焦虑、狼狈,与“我”在雨天的欢快形成对比,凸显了“我”眼中的雨天的美好和“我”对雨天的喜爱。

D. 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写童年时的美好生活,情感欢快;后半部分写到雨天思念母亲、怀念父亲,则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弥漫于字里行间。

2.“我”和母亲对下雨天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把“我”的“坏心思”(例如多次逃课、希望霉变的谷子越多越好)津津乐道地写进文章呢?

3.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将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以此来提升中国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该政策的出台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密切相关。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东西部发展仍然不均衡,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993 年7月,当时的国家教委决定设置“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向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教育部因此开始实施“985”工程。在“211”大学的范围内,通过数次画圈,又选出39所大学。另外,从管理部门来看,高等院校之间还存在中央部属大学和地方省属大学的分野。国家及地方政府根据大学的划分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和财力扶持。这种拥有国家财政和政策支持的高等教育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使了一批高校的迅速崛起,但是也人为造成了大学的三六九等,人为拉开了大学之间的差距,这对于大学的发展不公平。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据统计,包括河南、江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的高校总数已经超过6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近30%,在校学生总数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然而中西部的众多高校至今为止却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连“211”“985” 院校也大都集中在东部地区。

长期以来,在管理体制方面,中央部属大学由教育部直接管辖,而地方省属大学则由地方政府负责,而无论是部属大学还是省属大学都存在着教育行政化问题。在中央财政投入方面,中西部就有13个省、自治区的高校长期被忽视,甚至被边缘化。就此问题,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道:“贵州大学在校学生6万人,人数超过地绝大多数“985”“211”工程高校,但自1949年至2012年的63年间,中央财政对贵州大学的累计投入为1.63亿元。这63年的投入还比不上我以前工作的浙江大学两个月的投入。”

(摘编自《文汇报》)

材料三: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中西部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相当匮乏。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西部地区的师资尤其是优质师资已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更加剧了中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2017年2月24日,在教育部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呼吁:“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显示,中国大批高校在“211”和“985”工程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拉大了大学之间的差距。

B. 材料二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高校林立,规模庞大,但是至今为止却没有一所大学跻身于教育部直属大学和两大工程院校。

C. 材料三提出,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师资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加剧了区域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这种不平衡现象引起了教育部部长的高度重视。

D. 三则材料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东部资源优越,中西部日趋滞后的不均衡发展态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为了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以实现现代化,先后实施了“211”工程和“985” 工程。

B. 研究发现,中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中西部地区都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C. 大量数据显示,中央财政投人向东部高校倾斜,导致中西部地区高校长期被忽视甚至边缘化。

D. 中国高校体系中,各大高校除了有“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之分外,还可以按管辖部门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部级大学。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