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8年11月30日,乐清一位11岁男孩走失,其...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8年11月30日,乐清一位11岁男孩走失,其父发布寻子启事,悬赏一路升至50万。事情经过网络发酵后引发极大关注,热心民众或参与搜寻,或积极转发,至12月5日,乐清警方发布通告,男孩系其母藏匿,目的在测试在外经商的丈夫对其及其子是否关心重视。 

事件的翻转再次引发热议。有人说男孩母亲浪费了公众资源,消耗了社会良知,加剧了社会诚信危机;有人说男孩母亲模糊了道德与法律的边界;有人开始反思个人对公众事件发言审慎的必要性;有人则依然给网民的热心大大地点赞;有人则联系当下中国实际,感慨理性公民社会的建设任重道远……

对于这个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浅论规则 生活在这世上,时时处处都有规则。面对规则,有的人抱怨它让人放不开手脚,有的人对它不屑一顾,还有人遵守规则,并享受着规则带来的有序生活。规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各不相同,我们要怎样对待规则呢? 规则应该是张无形的网,它在无形之中限制人们的活动。规则这张网,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而我们,可能同时身处各种“网”之中,大大小小,随时随地。想象一下我们身处各种“网”中的情形,行动受阻,不禁有种窒息的感觉。可是,我们要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亦是如此,没有这么多规则参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可能早已处在一片荒蛮、混乱之中了。 可是,有时规则又不是“规则”了。为什么有人面对规则会那么坦然?因为他们眼中的规则早已不是束缚人的网了,或许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从不会觉得等红灯是束缚他们的网;守时的人从不会认为每日按时出勤是一种负担;年仅十岁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厕所后冲水是一种规则。因此,把规则当成一种习惯,心中常有规则意识的人不会为规则所累,不会抱怨规则。或许,“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人人都有规则意识的社会之写照。 规则无论大小,它不会是完美的。规则,不可能是面面俱到、无一纰漏的,因此,我们不能做规则的“钻空者”。投机取巧不会得来所谓的“自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规则,不可能是感性的,它不会考虑每个人的感受,我们不做规则的“篡改者”。不要试图为自己找理由辩解,不要用“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来为自己开脱。我们更不要做“犯规者”,明知规则却要违反。但有时,规则并不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或者已成了变了味儿的规则,这时,我们不能做规则的“盲从者”。 规则不是为了束缚人而存在,它不是对我们的故意刁难;规则不是为了守规则的人而创造,它只是对规则意识淡薄的人的一种鞭策。要知道,我们不必为规则所累,不必为逃避规则而费尽心思,只要规则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轻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乐清一位11岁男孩走失,引发社会关注。但是结局为母亲藏匿孩子,测试在外经商的丈夫对其及其子是否关心重视。不同的人对此事件有不同的认识。本作文观点倾向性比较明显,持批判的观点。和社会大众开了这么大的“玩笑”,简直是无知无畏,自欺欺人。夫妻感情,是彼此之间的私事。既不能牵连无辜的孩子,更不能把社会大众扯进去,搭上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警力和社会资源。严重透支了社会诚信和良知,干扰了社会秩序。家长应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结合材料“事情经过网络发酵后引发极大关注,热心民众或参与搜寻,或积极转发”分析,希望自己的举手之劳,能帮到最需要的人。假如面对像陈某这种对爱心“碰瓷”、对警力戏耍的行为,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互联网时代,民众宝贵的善意不能丢失。警方等有关部门的行动也不能迟缓、犹疑。另外,这个作文题旨在训练学生一事一议、就事说理的能力。第一,要求学生能结合事件表达。即对事件的转述是有针对性的,能够为证明观点服务,而不是模糊性的概述。第二,观点立意上可以适当宽容。除了材料里提供的,其他如不要轻易考验人性,善良与理性缺一不可,当下非理性偏执的普遍性及其危害等,只要能结合材料,言之成理皆可。第三,论证过程中,既能有针对性,又能见出识见的广度与深度更佳。比如反思公众事件发言的审慎,能够联系到诸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民意的几次翻转等其他公众事件,都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第四,倡导理性发言。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夜郎自大,井中之蛙,见树木不见森林,突显了自我封闭的严重危害。

材料:团结    退步     失职

众人划桨开大船      前怕狼后怕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孤掌难鸣      得过且过       裹足不前     独木难支       畏首畏尾    敷衍塞责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小组致全体市民公开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敬爱的市民们:

您好!

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支持。当前,我市创城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告诫广大市民做好以下两点:一、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每位市民都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齐心创造良好社会风尚;二、注重言和行,争做文明人,每位市民都务必遵守《××市市民文明公约》,共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无论高龄老人,还是垂髫小儿,您只要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里,就是我市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雪中送炭,增光添彩。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小组

2018年11月1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着陆月球表面。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一吨多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中外媒体        ,争相报道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发展探月科技是        ,振奋人心。

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的        ,未来还将进行一系列深空探测工程重大任务。浩瀚宇宙,人类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主要任务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B. 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C. 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D. 其主要任务是继续更科学地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着陆月球表面,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2004年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B. 探月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C. 探月工程从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D. 从2004年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孚众望        迫不及待        人心向背        日新月异

B. 不负众望        刻不容缓        人心向背        日新月异

C. 不孚众望        刻不容缓        人心所向        突飞猛进

D. 不负众望        迫不及待        人心所向        突飞猛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美好事物的凋零消逝写得很凄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美好事物的重现给人慰藉。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角盼望见到心上人而未能如愿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而见到之后,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 词的上片末尾三句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惊弦、骇浪比喻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现实环境。

C. 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和规划。

D. 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将猿鹤人格化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