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

③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④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⑤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形成。而道德是““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而劳动者的道德觉悟直接影响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最终直接决定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至于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要素和劳动对象要素,在其体现生产力水平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道德。劳动工具的认识、改造、利用和发展,离不开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适时地对劳动工具的改造和更新,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动主体是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并不断提升劳动工具水平的。同样,就劳动对象来说,并不是劳动对象的资源越丰富就意味着生产力水平越高。是否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下对劳动对象进行生态性开发和利用,即是否在作用劳动对象时既考虑到当代人的利益又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不仅直接影响当下的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未来持续提高问题。一味地考虑当前或当代人的利益,忽视甚至破坏了后代人的利益,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道德也是生产力。

(摘编自光明网,2018年11月26日15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我国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B. 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的经济,认识和把握人、人际关系之应该,就可以真正认识经济。

C.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观点不一,但都承认经济要素包含人的主观因素。

D. 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而劳动者的道德觉悟最终决定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主体按照“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内含道德”的顺序展开论述。

B. 文章结合举例论证和道理分析,阐述了道德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C. 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言论强调机器、人、生产力的关系,进而证明道德力量对经济的作用。

D. 文章从劳动工具要素和劳动对象要素两方面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道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不是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是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

B. 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动主体因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不能提升劳动工具水平而可能成为“死的生产力”。

C. 以道德视角分析、评价经济,便可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

D. 对劳动对象进行生态性开发和利用,这是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行为。

 

1. B 2. A 3. 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说法太绝对,“认识和把握人、人际关系之应该,就可以真正认识经济”错误。原文是“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主体按照‘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内含道德’的顺序展开论述”错误。文章是按照“经济内含道德”“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的顺序展开论述的。故选A。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经济不是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错,原文是“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C项,“便可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错,原文是“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D项,判断关系错误,原文是“一味地考虑当前或当代人的利益,忽视甚至破坏了后代人的利益,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说所有的开发、利用行为都是“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行为。B项,结合原文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评价与作者的分析“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动主体是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并不断提升劳动工具水平的”可以推出此结论。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读书是学习,更是一种生活;读书是提升,更是一种滋润。读“有用”之书,让我们得到生活的技巧;读“无用”之书,令我们收获精神的丰盈。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自如地穿越古今,和群贤交流;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容地游历世界,与自然对话……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告诫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

材料:  主见     全面     坚持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墙头上的草顺风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曝十寒    人云亦云    一叶障目    半途而废   随波逐流   偏听偏信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六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五处并修改。

我是一个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珍藏于家,敝帚自珍,我时常翻阅。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最近,因为我的耳提面命,我们班很多同学也喜欢上了贵刊。

高考快要来了,同学们希望我能敦促贵刊多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一定要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我们将感激涕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绣郎以         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    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它们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     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浓墨重彩

B. 励精图治    耳目一新      琳琅满目       酣畅淋漓

C. 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琳琅满目       酣畅淋漓

D. 励精图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浓墨重彩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 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 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 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来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不一定强于弟子,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提到庄周梦蝶和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哀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一生漂泊,命运坎坷,饱受磨难,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5)屈原《离骚》中,以荷叶莲花为服饰,表明作者品行高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摹出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汹涌澎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借“云、鸟”的情态来表达自己回归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