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扇不在大,有品则名。 扇艺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扇不在大,有品则名。

扇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这盖因——扇艺术与文人情趣相勾连,消暑纳凉,       。扇中思绪,似言似语;哲言靓画,摇曳生姿。这些书画流韵,与扇子的手持功用刚好相合。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       。书画家在扇面作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汉字的神韵,在名扇中可谓       。《晋书》有言,大书法家王羲之居住蕺山,遇一卖扇老妪。(        ),            慨然题字。老妪看着白扇变墨扇,怕更为难卖。王羲之劝她不必担心,尽管去卖。竟是市人见之,出价十倍争买。缘是书扇文字,行气纵横,无限匠心留其中。

明代大书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似有高格名士相谈,更价值不菲。

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千娇百媚    声名遐迩   鬼斧神工    天马行空

B. 风情万种    声名遐迩   巧夺天工    龙飞凤舞

C. 风情万种    如雷贯耳   鬼斧神工    龙飞凤舞

D. 千娇百媚    如雷贯耳   巧夺天工    天马行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王羲之看到很少有人买老妪的扇子    B. 王羲之看到老妪的扇子很少有人买

C. 王羲之惜其扇少人问津    D. 王羲之非常同情老妪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明清的书法扇面,女性手迹是最出众的

B. 明清的书法扇面中,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

C. 最出众的明清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

D. 明清最出众的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

 

1. B 2. C 3. 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第一处,千娇百媚:形容女子姿态长得美丽动人。风情万种:原意指人的仪表举止,多指女性,意思说这个人的仪表举止有很多种,也可用于形容美丽的风景。此处是用来形容扇和扇艺术,排除“千娇百媚”,选用成语“风情万种”。第二处,声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此处是说扇子的名声大,选用成语“声名遐迩”。第三处,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指自然造就的。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只能够用于形容人工事物,不能用于天然景观,指人工造就的。此处说的汉字神韵,选用成语“巧夺天工”。第四处,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根据后文“慨然题字”,此处应选成语“龙飞凤舞”。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不谢句子,一定要结合所要补写句子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通读所要补写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可发现本语段以书面用语为主,A、B、D三项结尾口语,所以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题干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自阅读划线的句子——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同时仔细辨析四个选项,可发现A项和B项都因省略不当造成病句。C项多层定语的语序中,表所属的名词应放在最前面。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道家所谓的“身重于物”,是指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应摆正“名”(功名、权位)、“利”(金钱、货财)与“身”(生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只有摆正这三者的关系,清醒地认识到“      ”对人的生命的危害性,牢固地树立“身重于物”的生命理念,做到不为“外 物”(名、利)所累,才能做到“潇洒走一回”。那么,如何摆正“名”“利”与“身”的关 系呢?三者相比,哪一个更为重要呢?(             )。对此,历来有两种      的人生价值取向: 一是世俗之人的“物重于身”,即认为三者中,名与利重于生命;二是道家提出的珍惜生命、 爱护生命的“身重于物”的价值理念。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代,道家学派力倡“身重于物“的 价值观,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生发了人类的主体意识。这是一种           之论,在这里,老子对人类文明存在的问题做出剖析和反省,由物质文明造成的争利之 心和由道德文明造成的争名之心,激起人们对财富、权力、贤名的强烈占有欲,驱使人们去 争夺、盗窃、抢掠、杀害,以致出现了“重物轻身”的      的现象。对此,清代学者金 樱指出,“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主张“毋嗜欲杀身”。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

B. 在名利权势背后,召唤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

C. 在名利权势背后,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

D. 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召唤了人类的主体意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每个人都要回答这个人生问题    B. 这是每个人都要回答的人生问题

C. 这人生问题是每个人都要回答的    D. 这是都要回答每个人的人生问题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名缰利锁    大相径庭    骇人听闻    本末倒置

B. 蝇头微利    截然不同    骇人听闻    舍本求末

C. 蝇头微利    大相径庭    耸人听闻    舍本求末

D. 名缰利锁    截然不同    耸人听闻    本末倒置

 

查看答案

“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A. 绿叶红花映山前    B. 风摇竹影到幽斋

C. 梦随春风到天明    D. 风吹萤火到满园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诗句中,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蕴含的哲理最相近的一项是

A.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B.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D.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说法,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2)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__”;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 ”,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4)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吏诬诉, 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出为宁州刺史,抚和戎落,得其欢心,郡人勒碑以颂。时越王兵败, 支党余两千人论死, 仁杰疏曰:“此皆非本恶, 诖误至此。”有诏悉谪戍边。会为来俊臣所构,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仁杰至,曰:“贼在远,何自疲民?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悉纵就田,民为立祠。突厥入赵、定,时民多胁从于贼,贼已去,惧诛,逃匿。仁杰上疏曰:“愿赦河北,一不问罪。”诏可。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初,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故卒复唐嗣。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仁杰谏曰:“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既失农时,是为弃本。”后由是罢役。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有诏原之——原:追究根源    B. 郡人勒碑以颂——勒:刻

C. 故卒复唐嗣——卒:最终    D. 既失农时,是为弃本——失:耽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平恕忠直的一组是

①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           ②仁杰奏不应死

③此皆非本恶, 诖误至此                 ④驱民保城,修守具

⑤愿赦河北,一不问罪                   ⑥既失农时,是为弃本

A. ①⑤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

B. 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

C. 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

D. 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狄仁杰体恤百姓,契丹攻陷冀州,他坚持让百姓回家种田:武则天想造佛像,他以误农时、弃根本为由加以劝阻。

B. 狄仁杰敢于直言劝谏。权善才、范怀义误用斧头砍伐昭陵的柏树,高宗很生气,要杀他们,狄仁杰上奏直谏,高宗免去二人的死罪。

C. 狄仁杰忠于唐室,在立太子的关键问题上,他用招募勇士这件事把武三思和庐陵王做了对比,让武则天明白了人心所向。

D. 狄仁杰能力出众,黜陟使阎立本惊异他的才干,推荐他做大理丞,他一年就决断了大量积压的案件,受到人们称赞。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②会为来俊臣所构,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