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擦窗口和重要象征。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

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艾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

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

书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点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原则民主化和管理方式学规化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山长负责制”。山长是书院的灵魂和核心,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行必须“足为多士模范”。书院生徒参与管理比较普遍,很多职务都由学生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担任。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语言严肃而不失婉约书院学规是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确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

书院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会讲、讲会和游历等活动。讲会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讲会参与者不分阶级、不问出身,广纳会友,所有人一律平等交流,学生在自习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公元1167年,理学家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去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械,开创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游历是书院大师提倡的践履活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应该走向民间,走近名山大川。书院山长经常带领生徒“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合教育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新时代,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既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又可以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晓《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韩等国对中国书院进行了大范围的移植和仿建,使之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它由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两方面组成。

C. 朱熹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机,在这次讲会中,他们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益于教育实践的优化。

D. 新时代,在引领思想、规范行为以及促进文化自觉等方面,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文化层面入手,对传统书院文化丰富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B. 文章在论证三个文化层面时,引述了与书院大儒、南宋理学家朱熹有关的言论或事例。

C. 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文化的现实意义时,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分析。

D. 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不同层面的特点时,也提及它们给予当代教育的不同角度的启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认为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并非在于培养人的阅读、写作能力并借此追求功名利禄。

B. 学规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它作为古代书院的规章制度,应该由师生来共同遵守。

C. 很多职务由学生担任,生徒参与管理较普遍,这是书院制度文化中管理原则民主化的体现。

D. 出于强化生徒的社会责任感的目的,书院山长经常带领他们游历,这有助于收获活动实效。

 

1. D 2. C 3. 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选项内容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和“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因果关系。B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选项缺少“主要”二字。C项,张冠李戴,原文第七段中写朱熹访问张栻,属于“会讲”而不是“讲会”。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分析”无中生有。结合文本内容“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分析可知,本文并未“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并非在于培养人的阅读、写作能力并借此追求功名利禄”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一句里“徒”字的含义是“只,仅仅”。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月6日,媒体发布消息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10月将在北京办书法展。展览将首次呈现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实践,展示近百幅书法作品,从笔墨方寸之间,展现莫言作为著名的当代作家,与古典、传统、书法艺术以及当下日常生活的对话。莫言自幼对书法兴趣甚浓,近些年更是醉心于笔墨之趣。在展览前言中莫言称自己用毛笔写字是为了向老祖宗和书法家致敬。

消息甫一发出,即遭到网友们的议论:“莫言你可以写书!染指书法已是对艺术的亵渎!功成须自重!”“莫言您要稳一些,不要为钱出风头。”“知识界要改变一下向钱看的怪病了。”

10月14日,莫言的“墨迹展”如期举行。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评价莫言先生的毛笔字“大气有真趣”。

对莫言举办书法展,你有什么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为学生编写的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文学社给某民俗专家发的邀请函正文,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作修改。

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您是民俗学方面的大佬,在民俗文化方面有些见地。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绵薄之力。届时希望您务必拨冗出席。

                       ②                        ③                  

                       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近两年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6年来,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情况            ,其中2005年首次低于50%。而与图书阅读有            的是,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这个调查结果,传递出两层意思。好消息是,国民阅读率似乎还在继续提高;坏消息是,图书阅读率正在持续走低。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阅读,已经被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所取代。(      ):一是,手机上的阅读行为迅速普及,二是,一些专门化的知识付费产品颇受欢迎。不是说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一定            。而是说,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更进一步说,当阅读嫁接上知识付费等概念,尽管说它的确可能给一部分人带来了阅读效率的提高,但当阅读变成一种消费,它也可能给人制造一种错觉:只要买了某个知识产品,或者说一天浏览了多少公众号文章,就误认为自己真的在严肃阅读了。一如伪语录的泛滥所折射的,快餐阅读的            ,很可能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更多的语录——其中就包括不少“伪造”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其实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不用严肃调查

B. 这其实不用严肃调查,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

C. 这不是严肃调查,而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

D. 这与其说是严肃调查,不如说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每况愈下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

B. 一落千丈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

C. 一落千丈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

D. 每况愈下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B.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C.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D.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采用景物描写和听众反映来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告诫人们整日空想不如踏实学习收获更大。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真挚淳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