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有话好好说”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请以“有话好好说”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话好好说 “别吵了,别吵了,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嘛!”乡邻们将两个扭打在一起的女人拉开,七嘴八舌地劝道。 “哼,跟这种不讲理的人有什么好说的!”张阿姨披头散发,笔直的手指直戳向对方的鼻尖。 “啊!什么!我不讲理,你才不讲理呢,想欺负到我的头上,你毛还没有长得齐呢!你个泼妇……!”杨阿姨两手叉腰,两脚分叉站着,活像个圆规,跟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有一拼。她骂骂咧咧的,唾沫横飞,猩红的嘴唇上下翻动,污言秽语倾泻而出。 张阿姨自知不是这杨阿姨辩论的对手,恼羞成怒,纵身一跃,想去薅杨阿姨的头发,众人连忙拉开。 我站在一旁,也听出了事情的原委:楼上杨阿姨晾晒衣服时,滴湿了楼下张阿姨晒的被子;张阿姨找杨阿姨理论,一言不合就吵起来了。我就想不明白,鸡毛蒜皮的事,至于闹成这样吗? 两人还在骂骂咧咧,一声叫得比一声大,一声叫得比一声尖,像两只斗鸡,谁也不愿妥协。 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原本拉架的人也懒得劝了,在一旁谈笑风生。只有几个小孩眨巴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个人唇枪舌战,像在演戏一般,觉得还挺好玩的。 这时,一个女孩冲进人群中,大喊道:“妈妈——”这个女孩我认识,是杨阿姨的女儿。 “妈妈,别吵了,别打了,求求你们了!”女孩哭喊道,“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嘛!” 杨阿姨一愣,仿佛这才清醒了一点:“乖女儿,你先回去,妈妈和她说理呢。” “不要,我不要嘛!我不想你和小军的妈妈吵了。老师说过‘邻里好,赛金宝’,你们都这么大的人了,也不怕难为情!……” 两个女人顿时不知所措了。周围人不知道是戏看够了,还是觉得这个小女孩说得有理,应和道:“就是啊,别吵了,看人家小孩多懂礼,不就是为了点小事嘛,上次你衣服掉下去,还是人家张阿姨拾了送上去的。你家二舅舅来,你不在家,人家楼上杨阿姨给招待了呢!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嘛!” 杨阿姨顿时脸红了起来,牵着女儿急急忙忙地上楼了;而张阿姨也觉得无趣,悻悻地走了。 人群渐渐散去,我边走边想:早该这样嘛,那一架纯属像小孩子打闹一样——幼稚!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写作题目是“有话好好说”。对于命题作文,审清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关键。题目“有话好好说”中“话”是指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意见、诉求、思想、情感等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说”是指用声音或文字来表达,诸如表明意思、抒发情感、阐述缘由、批评过错……“好好”意为尽力尽情地,尽善尽美地,不急不躁地(耐心)。“有话好好说”即“说”“话”时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技巧、对象场合、口吻态度等,力求得体有效,不能理解为“有话好说”。写作时应该围绕“说”“话”,重点突出“好好”这一关键词。 结构示例: 这篇作文文体上没有明确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可写记叙文,记叙一件与说话有关的事情,从而展现如何“好好说话”的主题。叙事要完整,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在文章的结尾最好有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来突出主旨。可写议论文,可围绕“有话好好说”的方法,“有话好好说”的作用展开议论。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以“有话好好说”的方法作为中心论点,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方法的呈现;也可以“有话好好说”的作用为中心论点,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作用的呈现。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写作素材: 1、人的失败、失意、失恋、失分有许多原因,但有一个很常见的原因则是说话不注意自己的身份与对方的身份,常常造成隔阂,造成误会,造成不良效果,令人十分后悔与不安。于是,有的人干脆下定决心,准备戒口、守嘴,免得祸从口出。有的人被搞得神经紧张,一紧张便不知如何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张冠李戴。 2、我们认清并记住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角色,学会这样身份的人大约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语境说话、交流、表达更为妥当些,更为准确些。同时,与不同的人交流、对话时,心中装着对方,时间的比例不可以压倒性地自我发挥,这样是不公平的,只有在演讲、讲课、专场上才允许你如此。其他的时间,一律注意时间的把控,要清楚对方的身份、职业、职务、爱好,等等,要做到一种得体、合奏的和谐。 3、说话不仅能表达出你的想法,还可以伤害一个人,又可以把你好或坏的印象留在别人的脑海里,还可以看出你是个怎样的人……生活中我们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语言的沟通,尊重这门艺术,更深入了解这门艺术! 4、一天,晏子陪齐景公在花园里闲逛,君臣二人侃侃而谈,十分愉快。就在这时,齐景公像想起什么似的,突然对晏子说:“先生住在市集附近,想必对市井的行情非常了解,您一定知道市场上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便宜吧?”听了齐景公的问话,晏子不觉眼前一亮,困扰他多日的难题,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晏子明白齐景公话里的意思,他无非是想追求最昂贵的奢侈品,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于是,晏子顺着齐景公的话,不慌不忙地说:“回大王,目前市场上最昂贵的东西当属假脚,贵到可以与金银珠宝相提并论;最便宜的东西是鞋,便宜到不值一文。”晏子的回答大大超出了齐景公的预料,他好奇地问:“先生,这是何故?难道大家都不喜欢穿鞋了吗?”晏子故作释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因为犯了大大小小的罪过,被砍去脚的人不计其数,鞋对他们来说毫无用途,倒是假脚能派上用场,所以大家都争相抢购,假脚一时成了最紧俏的物品。”齐景公听后哭笑不得,知道齐国的刑罚过于苛刻。不久,他下令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律法,减轻了刑戮。从此以后,齐国被砍脚的人明显减少了,举国上下无不欢呼,大家四处传颂着齐景公的恩德。一件本来很棘手的事情,就这样被晏子的三言两语给摆平了。 5、齐景公向晏子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晏子不假思索地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齐景公听后,惭愧不已,遂戒了酒。 弦章为了让齐景公戒酒,不惜以死相逼,可是效果极不理想,差点掉了脑袋。而晏子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仅化解了弦章与齐景公的矛盾,而且让齐景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戒了酒。这便是晏子的说话魅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辣 椒

王了一

①辣椒作为食品,不知起于何时。只听说孔子不撤姜食,却不曾说他吃辣椒。楚辞中“椒”字最多,屈原又是湖南人,若说他吃辣椒,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依考据家的说法,《诗经》所谓“椒聊之实”,《离骚》所谓“申椒”“椒醑”“椒浆”,《荆楚岁时记》所谓“椒酒”,都只是花椒,不是辣椒。由此看来,中国吃辣椒的习惯并不是自古而然的。

②可惜得很,咱们不知道发现辣椒的故事。神农尝百草的时候一定没有遇见它;否则他不会放过了这种佐食的珍品,以致孔夫子只好吃姜。不过,批驳我的人也可以说:神农尝百草为的是觅药治病,并不想要发现好吃的东西。他很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辣椒既然不苦,他自然不收它了。

③辣椒的功用,据说是去湿气,助消化,除胃病。我不懂药性,但我猜想它助消化的能力,并不输给胡椒。凡物有幸有不幸,胡椒和辣椒亦复如是。从前有些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知道胡椒是好东西,就视为秘种,在南洋偷种着,把它磨成粉末,带到欧洲卖大价钱。至今法国还有一句俗语,形容物价太高就说“像胡椒一样贵”!后来到了十八世纪有个法国人名叫丕耶尔浦华佛尔的,他想法子得到了些胡椒种子,才把它公开了。现在西餐席上,胡椒瓶和盐瓶并列,西洋人认为“不可一日无此君”。至于辣椒呢,在西洋的菜场上虽偶然可以买到,但是欧洲人是不喜欢吃的。他们看见中国人吃还摇头呢!因此我们希望中国研究药性的科学家细心研究辣椒的功用,如果它真能去湿气,助消化,除胃病,就不妨把它郑重地介绍给西洋人。咱们也不希望留秘种,也不希望把大量的辣椒粉作为主要出产品,运到欧洲去卖大价钱;不过,至少得让西洋人知道中国人会吃好东西!

④但是,在未向西洋人宣传以前,川滇黔湘的人应先向江浙闽粤及华北的人去宣传。川滇人把辣椒称为“辣子”,有亲之之意;江浙人叫它做“辣货”,则有远之之意。至于闽粤各地,更有些地方完全不懂辣椒的好处的。只要西南的人肯努力宣传,“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辣椒将成为中国的好友。

⑤在乡间住了一年多,更懂得辣椒的宝贵。贫穷的人家,辣椒算是最能下饭的好菜。人类是需要刺激的。大都市的人们从电影院和跳舞场中找刺激;乡下人没有这些。除了旱烟和烧酒之外,就只有椒辣能给他们以刺激了。辛苦了一天之后,“持椒把酒”,那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气,竟和骚人墨客的“持螯把酒”差不多。

⑥辣椒之动人,在激,不在诱。而且它激得凶,一进口就像刺入了你的舌头,不像咖啡的慢性刺激。只凭这一点说,它已经具有“刚者”之强。湖南人之喜欢革命,有人归功于辣椒。依这种说法,现在西南各省支持抗战,不屈服,不妥协,自然更是受了辣椒的刚者之德的感召了。向来不喜欢辣椒的我,在辣椒之乡住了几年,颇有同化的倾向。近来新染胃病,更想一试良药。再者,最廉价的香烟每盒的价钱已经超过我每日的收入之半数,我在戒烟之后,很想找出一种最便宜而又最富于刺激性的替代品。因此,我现在已经下决心了和椒兄订交了。

一九四二年冬

(选自《龙虫并雕斋琐语》,有删节)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辣椒之用?请简要概括。

2.本文以“辣椒”为题,却花很多笔墨写花椒、胡椒,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3.请联系全文探讨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跟着洒水车飞跑

胡廷楣

①“嗦哆瑞咪”……听到这样的声音,抬头一看,哦,洒水车来了。安静的午后,街上并无行人,车缓缓开过,水洒在几乎一尘不染的街道上。

②怎么?我听到的是另外一种声音?“哆咪嗦咪”……

③六十年前,上海的夏天,经常有洒水车开过。车子的喇叭,就是这样的声音。洒水车开在淮海路上,不过是一道风景而已,开在长乐路上,才真正成为儿童的快乐。

④隔着一条长乐路,是两条石库门弄堂,和合坊和杨家弄,弄口对着弄口。夏天,最热的时候,孩子都在弄堂中,打牌,下棋。洒水车喇叭响起,就有人放下手中的东西,跟着洒水车,在长乐路上飞跑。夏天,孩子大都是赤膊。他们脱下布鞋,或者是木拖板,顺手塞给同伴,赤脚最适合跟着洒水车。他们跑在下午炙热的阳光中,跑在发亮的水花之中,呼喊和欢笑。

⑤那时的洒水车,很简陋,是卡车改装的;司机也年轻。他们知道长乐路上有孩子在洒水车后面奔跑,他们希望孩子尖叫,希望满街吵闹,也知道孩子早就浑身湿透。他们一面用力捏着喇叭,一面将水枪飙得最远,甚至令上街沿的包饭作、大饼摊的师傅,小书摊主和小皮匠都往后一躲。

⑥女孩,是旁观者,她们装作淡然于男孩如此顽皮的游戏,皱着眉头,只在欣赏洒水车背后,细细的水雾飘浮在空气中缓缓降落,显现浅浅的彩虹。洒水车司机会关小水枪,水柱绕过女孩,让她们的漂亮裙子不着水星。

⑦或许还有男孩,跟得慢了,没有被浇到清水。他看着其他孩子湿淋淋贴在小屁股上的短裤,羡慕得要哭出来。

⑧阿五头是从巨鹿路菜场买了一碗豆腐回家的,不由自主跟着洒水车跑。不料滑了一跤,那只装了豆腐的碗,瞬间飞起,然后在水花之中翻身,合扑在地上。豆腐当然碎了,碗也碎了,不过碎得很干脆,两半。

⑨“哆咪嗦咪”的声音远去,阿五头从地上捡起破碗回家。妈妈本来是要烧咸菜豆腐的,现在咸菜依旧,豆腐没了,便拦腰一巴掌。一条弄堂都听到她的咆哮:“你当挣钞票那么容易,你去弄一张钞票钱试试看!”

⑩阿五头泪水汪汪,坐在门口。捧着碎成两半的碗,手中捏着五分钱。那是阿五头每月零花钱的十分之二。

他倾听着弄堂的声音,“修洋伞,阿有坏套鞋修哇?”“削刀磨剪刀。”都不是,他等待那种怪模怪样的低沉声音,“喔,钉碗!”

补碗匠可以将他的碗修好。补碗又是一种表演艺术,一群孩子围成一圈,看着上了年纪的补碗匠,将粗大的手指在舌头上粘着唾液,涂抹在瓷碗上,然后用弓子转动“金刚钻”,小孩无论如何都看得过瘾。

日后阿五头捧着如同蜈蚣那样的铜钉补好的碗在弄堂中吃饭,这碗难免要被不怀好意的隔壁小孩研究一番,追问后来有没有吃到咸菜豆腐,以后是不是还去追赶洒水车。

不知什么时候,弄堂里出现了一种旋律。开头便是“哆咪嗦咪,哆咪嗦咪”……后来就有了“嗦嗦咪咪瑞哆哆嗦,哆哆嗦哆咪咪瑞”……

孩子并不知道这一曲子的作者是谁,就是喜欢。从一开始模仿洒水车的喇叭声,就感到亲近。男孩放学回家便会在弄堂中毫无顾忌大声唱着。女孩也唱,一踮一跳如同跳舞一样走过弄堂。这不是歌,是曲。石库门的流行音乐都是廉价的短笛吹出来的,有人起头,便有应和。有时四面八方,都有短笛呜呜的,在黄昏等候吃饭的时候,欢快地吹起。音乐找到了情感,声音便轻轻地从世俗中浮起,浮动在空间,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

读了中学课本才知道,这是一首钢琴曲,名叫《嬉水》。写的便是跟着洒水车奔跑喧闹的孩子。是音乐家妙手偶得。

⑰所谓艺术的空灵,经常在饱满的质感之上。《嬉水》无疑是有时代质感的,那种孩子的快乐,只属于那个时代,那个大上海还不够大,魔都还不够魔的时代。

如今井然有序的街道,纵横交错的白线和黄线之间,洒水车庄严地缓缓地清扫街道……驾驶员也未必有顽童之心,如果没有孩子跟着洒水车飞跑,那么音乐家有再大的才华,也不可能再写一曲有着现代意义的《嬉水》……

(在一次大型少年儿童的钢琴比赛中,我曾经问过一些评委老师,是不是有人弹奏《嬉水》?他们回答说,没有。《嬉水》过于简单了一些。)我相信这是对的,既然是比赛,那么一定会挑选难度高的作品。况且,那些将红色封面巴赫练习谱紧紧攥在手中的孩子,他们的向往和情感,与跟着洒水车跑的孩子完全异趣……

2017年初夏。

(有删改)

1.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2.文章写阿五头的故事,有何作用?

3.为什么《嬉水》曲过去深受孩子们喜欢而现今受到冷遇?请简要分析。

4.文章情韵悠长,请探究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查看答案

下面这则灯谜的谜底是什么?这个灯谜暗示了制作者怎样的人生归宿?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查看答案

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乌进孝年前来交租所送货物之丰让人惊叹,但贾珍依然嫌少,从贾珍、贾蓉的话语中可见荣府费用浩繁,已入不敷出,正是“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B. “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这是李纨对王熙凤的评价,可见王熙凤机心深细,如黛玉进贾府时,王夫人想拿缎子给黛玉裁衣裳,她当即回应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

C. 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她的主子惜春要凤姐快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

D. 众人陪贾母看戏时,凤姐开玩笑说一小旦扮相活像一个人,宝玉心里知道但不肯说,湘云猜着了但不敢说,只有宝钗毫无顾忌地说像林妹妹的模样。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6)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