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 他领导的机...

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 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团队通宵塵战,用力攻坚,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为他 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感动。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示例:①“事情”改为“喜讯”;②“顷刻”改为“顿时”;③“预想”改为“原本”;④“用力”改为“努力”;⑤“难点”改为“困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①事情: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此处用来形容“获奖”这件事,感情色彩过于平淡,可将“事情”改为“喜讯”;喜讯:使人高兴的消息。 ②顷刻:极短的时间。此处用来形容“我”流下眼泪,使用不恰当,可“顷刻”改为“顿时”。顿时:(副词)立刻(多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 ③预想:(动词)事先料想;事先推想。此处用来形容遇到突发状况时预备的检验无法进行,使用不恰当。应将“预想”改为“原本”,原本:(副词)原来,本来。 ④用力:(动词)用力气,使劲。此处用来形容攻坚时花费大量精力,使用不恰当。应将“用力”改为“努力”,努力:(形容词)指花的经历多,下的功夫大。 ⑤难点: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此处用来指代团队前面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其中不易解决的一部分,使用不恰当。“难点”改为“困难”。困难: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易解决的问题或障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个字。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________。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风暴雨,_________。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___________。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虚假安全”。在任务完成后,当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         ,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          ,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

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          ,即便是一生追随、           ,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B.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

C. 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D.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B. 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C. 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 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B. 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C. 再生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D. 再生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①。

(注释)①络纬:即纺织娘,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善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一、二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月”字,第一句写月光的形,第二句写月光的神,两句仅十个字,但描绘得细腻生动,境界优美。

B. 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松下久久徘徊,不愿离去,更不愿匆匆人睡而要充分享受这良辰美景的心境。

C. 五、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池塘里的荷花好像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

D. 七、八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在自问自答中结束全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淮阴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B.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C.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D.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2.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是周代即有的五等爵位之首,其余四等依次是公、伯、子、男。

B. 拜指古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C.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D. 《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怒之下,最终离去。

B. 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C. 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 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认为不妥,最终汉王让韩信做了大将。

4.翻译下列句子。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