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秋风穿过老戏台》中说:“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秋风穿过老戏台》中说:“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

《论语·颜渊》中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5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现实生活。论据恰当充实,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合理。

 

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 世人之“有所畏惧”或“无所畏惧”,都是于限定情形之下的产物。在两者之间进行抉择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内心品行进行考量的过程。 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一个人若想自立于世,那么他必得遵从于某种限度。“所畏”之物,即为警示自己切莫试探底线的一种约束条件。这约束有时来自于外物——有如天地鬼神之属的制约,更多程度上则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礼法道义的恪守。 杨震不受暮夜馈金,言“天知,地知;君知,我知。”天地岂会有神识呢?并非能够成其为有效制约的外界因素。只因为杨震拥有一颗克己奉公的廉正之心,他才会选择拒绝友人的馈赠,保持自身的清白。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言“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没有摘食路边无主梨,并非是由于担心遭受主人责骂。只因为在高尚道德操守的引领下,许衡拒绝平白占据私有财产,始终保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成就大事业的人,能够顺应时机变化而动。如果说“有所畏惧”强调的是自我欲求的克制与约束,那么“无所畏惧”注重表现的则是一种沉稳而宽广的气度、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与坚毅——无论外物何如,我自岿然不动。 “内省不忧,夫何忧可惧?”省察自己的内心,若心灵固若金汤、静无波澜,则可毅然负重前行,绝除后患之虞。 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初出茅庐之时,人们因他是大仲马的私生子而颇多诟病,认为他依托的不过是父亲的盛名。面对流言蜚语,小仲马只是一笑置之,潜心创作。终于,当他用《茶花女》一书技惊四座,获得社会各阶层的认可,所谓那些“人言可畏”,已然不攻而自破。 佛肸在中牟县兴起叛乱,召见孔子前往。孔子欣然规往,而弟子子路大惑不解,质问老师为何要参与犯上作乱、有违君子之道。孔子答道:“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正是因为洁白无瑕,故而不必担忧沾染污秽;正是由于高蹈自守,才会拥有毅然前行的坚决。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贸然加之而不惧。所挟持者甚大也。在坚守自身品行的同时,我们也不应缺乏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气。正如康德所说,漫天繁星的璀璨与道德准则的崇高,本是同样深不可测。当我们为之倍觉震撼的同时,也应常怀一份敬畏之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第一则材料主要讲“有所畏惧”,第二则材料主要讲“无所畏惧”。请以“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为题,“畏惧”这个词语是一个常用词,不生僻也不是太富有诗情画意或蕴含着某种深奥的哲理。但要写好这篇作文,就必须要深入理解材料的意蕴。从“无所畏惧”“有所畏惧”这个考题所给的信息来看,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不仅仅是表述最原始的“害怕”心理,而是要上升到对人类生活态度的思考。题干中的的名人名句,虽然是几句朴素的话,却蕴含着作文立身的深刻理念,在写作的时候,考生也应该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有所畏惧”强调思想上的“畏”,“畏”,有时是一种策略、一种机智、一种胸怀,注意对“畏”背后原因的深入探究,对“畏”价值的思考。一个人有所敬畏,才能行而安、安而久,才能有所立、有所成,才能尽责。“无所畏惧”强调思想上的“无畏”,行动中的“有为”,无“畏”有时是一种气概、一种胆识、一种尊严,注意对“畏”背后动机、目的、原因和本质的追问和思索。“无所畏惧”和“有所畏惧”都涉及。我们说,“无所畏惧”和“有所畏惧”会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变。面对人格遭受侮辱,韩信深信“大丈夫能屈能伸”而选择“有所畏惧”,文天祥宁可杀头也绝不下跪选择了“无所畏惧”;荆轲与人论剑逃之夭夭,显示的是“有所畏惧”,深入龙虎之潭刺杀秦王。则显示的是“无所畏惧”――其实,都是民族的大义和责任在主导着他们“无畏”的选择。只有全面、客观、辩证地思考了“无所畏惧”和“有所畏惧”的关系后,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选素材时当然最好要注意材料的时代性,需要在理性的主导下做一点分析,围绕论点向广处深处拓展开掘,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参考立意:正确认识“无所畏惧”和“有所畏惧”的抉择标准;如何正确认识“畏惧”;心存敬畏等。题干要求,写作议论文,可以采用总分结构构思。如结合题目要求,直接引出论点,生活中要有所畏惧,但也要无所畏惧。然后分别解释论述“有所畏惧”和“无所畏惧”。如“无所畏惧”也应该是国家与民族的精神。举汶川地震的例子,其“无所畏惧”包含以下方面的内涵:人民子弟兵写下遗书,从万米高空空降灾区,这是对灾难无所畏惧;中学生被压在废墟之下,互相鼓励,这是对死亡无所畏惧等。“有所畏惧”的对象可以是诱惑性的事物,比如金钱、权力、美色;也可以是大自然、生命等抽象概念。最后,提出自己的期望,我们需要常怀一颗敬畏的心。还可以用“勇者无畏”这种说法的内在缺陷,并且引发了“勇者畏惧什么”的思考。在引用生活实例基础上,经过分析,更深入一层地说:“我们需要‘勇’,也需要一种理性的‘畏’”,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最后,可以联系自身,以学生的身分,对“中学生见义勇为”做理性的思考,也进一步扩展了“理性的‘畏’”的内涵。 【素材】 为一个青年人,我们应该顶天立地,无所畏惧,然而有时,我们却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因为一时的血气方刚。因此,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面对权贵势力的压迫,我们不应该畏惧。元世祖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于是元世祖便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对他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坚定地拒绝了,并说“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便下令处死文天祥,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因此在面对别人的压迫、诱惑时,我们都不应该害怕,而应该坚定地拒绝。 翻开历史的长卷,一位位的成功者跃然于纸上,轮椅上的海伦,身残的霍金,还有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当他们面对困难向他们发出的一次次挑战时,他们无所畏惧,坦然接受,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压倒,更没有放弃,相反,他们却高昂着头,以顽强的斗志向困难发出一次又一次的强有劲的挑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   王亚

清明是一杯绿茶。浅尝便一股子清气,再深啜一口,有韵了,缓得长。人慢慢走着,走得久了就老了死了。所以,清明最能阅见人世,到这一日来看,都是清淡得有些余韵。或有回甘,或茶搁得多了,略涩了些。要不干脆茶质糙些,无论何种水都经得住,倒走得更长久。

多年前,我每天泡一杯绿茶慢慢读杨绛先生的新书《我们仨》,竟在大夏天读出了清明的味道。“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先生一个人在家里行走七千步,寂寞也浅,思念也淡,天地也清阔,却能把你逼得心酸起来。一只手探入胸腔轻轻压挤似的,你的心滴滴答答成了湿毛巾。可你看她那面庞,终是笑的。这是杨绛先生的味道,亦是清明的味道,没有不可收拾的哀愁。

清明的味道是迂回而含蓄的,宜怀人。

祖父毕业于国立某师范学校,四十余岁便殁了三任妻子,也不再续弦,他老了以后笑说:“命硬,就不祸害人了。”他开油坊,挑桐油下广州,为躲兵役以私塾底子考入师范,而后一辈子教书,一个人养活一家九口人。在某个风雨如晦的时期,因为几近成为民国时期某县政府官员的身份,被折磨十余年。他只在老了以后被梦吓醒,仍旧笑:“我还以为又回到那十年。”笑的时候还庆幸地眨眨眼睛。

自我有记忆起,祖父就已经老了。我像只小猫一样跟着他,白天跟他读书习字,夜里给他暖被窝。他脚长盈尺,睡觉时直挺挺伸着一动不动。手也纤长,一把抓住我的脚踝往被头那边扯。

“小孩子睡觉不要蜷着,挺直了,以后做人也这样。”

五岁那年去太原伯父家,半路在郑州转车,他去买票,嘱我乖乖地在广场守行李。我便做着乖小孩,在旅行包上坐了,一等就是很久。他买了票回来时,我揉着惺忪的眼看他,他一脸惊惧地紧紧抱着我,生怕我会从他怀里溜走似的。伯母很多年后还爱羞我,说在太原向祖父发脾气,大冬天的把一只棉鞋都扔到水缸里了,我一直讪笑。无论我多执拗顽劣,祖父从未生气过。

祖父自然也有呵责时。夏天的正午,小伙伴偷偷来唤,我趁他午睡,溜了出去,顶着太阳疯跑疯玩,往往过不了多久,他便用手半遮额头摇着蒲扇来了。

“女孩子不能做一个疯丫头,睡不着就回家读书!”嘴上诘责着,眼里依旧温和。

不记得几岁开始发蒙,父亲为我做了块小黑板,祖父从学校拿回来粉笔,我的小课堂就开课了。

我摇头晃脑跟着祖父读书背诗。李白、杜甫成了我儿时就熟知之人,“老刘食量大如牛”,薛丁山娶了樊梨花……祖父像一个书袋子,每天掏出一些儿来给我慢慢咀嚼,反刍,再咀嚼,咽下。祖父教了一辈子书,我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将他的衣钵悉数接过来。是的,我的确接了衣钵,承袭了祖辈父辈的职业与性情,淡然地做着教书先生。

李杜们也种在了心里,和阅读的习惯一起。后来我写李清照、纳兰、仓央嘉措,写茶,写酒,写汉字闲时光,哪一样不是那时种下的呢?可是,祖父终究去了。

我有时清明回去“看”他,想着,是不是拿些我的文字烧给他,让他在那一边也看看他的孙女出书了。我终究是羞怯的,如那年错愕地看他搂着我的神情,紧张惧怕,却不曾有半句言语。我的血脉里流着他的血,便有了家族式的内敛。

祖父一生迂回若此犹自清明,不染无边哀怨,无大喜亦不见大怒,不过事后淡淡一笑,到老脊背都挺直。

清明本该天清地明的淡然,何必牵惹出蚀骨的痛?大约我薄情,清明诗里最不爱杜牧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些凄风苦雨都受不起,如何过得清明?

《逸周书》写“清明之日,桐始华”。想着一路桐花故人般来迎你,凄苦也可抛了。也喜欢《逸周书》这个“逸”字,似古人施施然而来。

“清明风至,音比中吕”。这是《淮南子》里的话。古乐分十二律,“中吕”居各音律之中,是清音。大约就如清明风至,你在风里,会听见谁的一声唤?

今日正清明,我泡了杯徽地绿茶——岳西翠兰,名字俗了些,茶味却好,也经泡。一杯清明,算俗到了雅境。今日我没回乡,就以这杯茶遥祭祖父。

桐华,风至,你不慌不忙地走着。也好。

(有删改)

1.祖父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影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

3.请探究作者以“清明”为题的意图。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杜甫《登高》)

(3)诵明月之诗,______。(苏轼《赤壁赋》)

(4)长桥卧波,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 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     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     。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被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   ,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        ,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 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 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 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 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C. 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D. 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

B. 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

C. 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

D. 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本诗前四句描绘了梅花怎样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长句    杜牧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①庙里低含雨,宋玉②宅前斜带风。

不嫌③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④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注)①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②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③不嫌,一作“莫将”。④与桃花,一作“感杏花”。

本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