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圃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B.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C.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碌/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D.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B. 乡党,乡里。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周制,五百家为党,二十五党为乡。

C. 宫阙,宫殿。阙,宫殿门外两相对应的高大建筑,宫殿门外有阙,故称。

D. 府库,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指收藏粮食和兵器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辙勤奋好学,高雅拔俗。他年纪轻轻就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明确指出了﹣气”对于为文的重要作用,认为“气”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获得。

B. 且苏辙爱好游历,见闻广博。为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他去乡远游,饱览名山大川、秦汉古都、天子宫阙,聆听欧阳修的宏词博论因此眼界大开。

C. 苏辙志向高远,境界宏阔。他很庆幸能有空闲研习文章,学习为政之道,他求见韩太尉,是为了准备在被朝廷选用后,能一展抱负、有所建树。

D. 苏辙持正不阿,文辞恳切。他因为仰慕韩琦的雄才大略才有了拜见之意,并非是为了求取高官:行文中虽有对韩琦的赞美之辞,但也属自然流露。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3)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1.B 2.D 3.C 4.①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两次失败而三次胜利。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②祸患常常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才智勇气往往被沉溺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③国事到了这个地步,我顾不得爱惜自己的身躯,(而且)我料想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服的。 【解析】 【小题1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根据句意断句。“年少”主语是“辙”,要连在一起,排除C项、D项;“向之”表意不完整,不能断句,应是“向之来”,先前来京应试,排除A项。指这段话翻译为:我年纪还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簿的俸。偶然得到丁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故选B。 【小题2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指收藏粮食和兵器的地方”表述有误。府库,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故选D。 【小题3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是为了准备在被朝廷选用后,能一展抱负、有所建树”分析有误。苏辙求见韩太尉的原因表述不当。据原文“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悉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可知,作者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激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故选C。 【小题4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尝”,曾经;“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应是“于秦五战”,与秦国交战五次;“于”,介词,和;“而”,连词,表并列;“再”,两次;“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打败;“之”,代词,指秦国。(2)“于”,介词,从;“忽微”,细微的事情;“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而”,连词,表并列;“困”,困扰;“于”表被动,被;“所溺”,所+动词=名词,所溺爱的事物;“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岂独……哉”,难道只是……吗。(3)“至此”,到了这个地步;“爱”,爱惜; “意”,料想;“北”指元军;“可以”,可以凭借(古今异义词);“口舌”,语言;“动”,打动。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太尉抗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遒过墙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阈,同他的气的犬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寬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丈章,疏放不羁,颇有寺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习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开没有觉到。 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的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凡百里之内豹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足够用来激励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古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的激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域,拾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围的富庶而且博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貅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往,这才知道天下的文幸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同公、召公一样槠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再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我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馬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的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也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我年纪还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簿的俸。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思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阔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我的话,那我就更觉得幸运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小题

材料一:

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杜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摘自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7月20日)

材料二:

从目前来看,虽然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华人的人工智能学术成果占全球一半以上,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在大部分领域仍落后于全球一流水平。虽然中国在数据积累和传统产业基础上有一定的优势,部分细分领域有领先成果,相关研究投入不断加大,但整体上的人才储备落后于美国,在基础研究、产业链等方面存在较大挑战,这将成为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方面,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研究是广泛的基础能力,但目前国内在此领城的人才供应相对紧缺,流通性较弱,因此也导致了高端研究人才的超高成本,同时有部分公司选择在美国建立研究院或实验室。这说明,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产业存在校大的需求口。

(摘编自《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4月)

材料三:

不论是优先发展芯片,还是在供应链中向上移动,中国都已经拥有了相当多的行业关键性参与者。而且在授权专利数量方面,中国也仅次于美国。中国政府唯一的挑战就是必须认真考虑制造业的巨大产值和中国劳动力的重要性。中国以制造能力和低廉劳动力成本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如果运行AI的机器人最终取代了大部分的劳动力,就可能会打乱杜会平衡。因此,在中国社会部署人工智能设备的理论效果研究也必须放在首位。

(摘编自《电子产品世界)2018年第5期)

材料四:

“作为全球最关键的技术创新之一,人工智能的发明者可能是美国人,但这项技术却在中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知名人工智能专家、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就持这样的观点。

首先,中国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使美国科技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之前,美国科技行业原本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但是现在它们所享有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被中国企业侵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企业能够使用更多的数据来开发、训练和部署AI系统。

另一方面,在中国,人工智能可谓遍地开花。众多巨头和独角兽企业都在利用领先优势的人工智能,尝试为零售、出行、外舞、医疗、教育、旅游等多个行业赋能并开创造价值。目前这些行业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正在展现出全新商业模式和态势。它们在让人工智能真正展现出价值的网时,也在深度革新着大众的工作、生活体验。

(摘编自《DoNews》2018年9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国务院规划,人工智能将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 中国人工智能学术成果占全球半壁江山,只是人才储备上较美国略显不足。

C. 部分公司在美国建立研究机构,表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端研究人才短缺。

D. 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认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有赶超美国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各种数据表明,我国人工智能经过多年发展,在各个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B. 部署人工智能设备的理论效果研究,可有效避免运行人工智能对社会平衡的破坏。

C. 运用人工智能的中国企业有能力侵蚀美国科技行业一直以来保持的领先优势。

D. 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涉足大众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创造出了可喜的价值。

3.如何推动我国人口智能产业的发展?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题。

风波(节选)

鲁迅

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2,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

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们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的研究他们的饭菜。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正在不平,趁这机会,便对赵七爷说,“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我活够了,七十九岁了。”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囚徒……”

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胡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

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3.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做市;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

(选自鲁迅《风波》,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开头的土场、碗筷声、乌桕树,独木桥等,充满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为后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

B. 皇帝坐了龙庭,七斤嫂的心里先是紧张,继而绝望,但最后却也只是“咕哝着”“关上门睡觉了”,写出了她内心的波澜起伏。

C. “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一句话反映了八一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D. 村人们心里计算“七斤便要没有性命”,内心“也觉得有些畅快”,体现了他们幸灾乐祸的心理以及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

2.小说刻画赵七爷时运用哪些手法以达到讽刺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题目是“风波”,也有人认为以“辫子”为题更合适。你更认同哪个题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如果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

把卷轴和西方油画的装饰形式进行比较,两者的不同显而易见。油画完成后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展开”,体現出对静态的空间的占有意识。而中国书画所采用的卷轴形制,则自然引出一个“合”的结果。敛合意味着对空间尽可能的放弃,却隐含了时间性的要求。

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老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考察卷轴的敛合形制,我们会进一步联想到收藏的行为,因为敛合也正是收藏的一个基本动作“藏”是中国人处理既往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方式,收藏的行为是使所收蔽之物尽可能地延伸到未来,把未来变为它曾经存在的“过去”,这样的意义上,要求所藏之物具有物质和精神价值上双重的持久性。卷轴所支持的敛合形制,可使作品避免因长期暴露在空气和光线中而受到损伤,也暗示了对作品时间性要求的尽力满足。

敛合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是对观看者进行挑选的一种方式。卷轴的形所隐含的既不是无条件的展示,也不是全然不允许观看,它陪示着古代士大夫艺术活动中那种“限制性”的观赏。”更起粉清高百尺莫令门外俗人看”,宋人孙少述这两句诗对理解这个问题或许有点帮助。该诗的题目是“栽竹”,考虑到竹子清出绝俗的文化品性及其与文人墨客的精神关联,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诗句看作古人艺术观念的隐喻。“粉墙”象征着艺术家及收藏者与世俗阶层的趣味隔阂,他们通过粉墙圈筑出自己的庭院,就等于塑造了趣味的共同体,正如布迪所说:“趣味是分等级的,它会区分出不同的级别群体。被分成不同等级的社会主体,通过自身制造的区阁,会在美与丑杰出与庸俗之间区分自己。”

既然这样的粉墙是由栽竹人有意构筑起来的,墙内的景观也就成了一种阶层身份的表征。当作品舒展开来的时候,它面对的不可能是公众,相反,其展示常常带有私密的色彩。通过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可以知道,艺术品的展示通常是在一个称作“雅集”的小型私人聚会中进行,被邀请的观看者则一般是文人名士。而将一件艺术品长时间地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不仅不是慷慨之举,反倒可能被视为不谙风雅的行为。

(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粉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粉墙”区分出人们精神境界的高低。

B. “粉墙”阻隔了人们去观赏艺术作品。

C. “粉墙”暗示群体之间存在趣味差异。

D. “粉墙”禁止了不谙风雅的欣赏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中国卷轴与西方油画在装饰形式上进行对比,突出二者对时空的不同要求。

B. 文章从观看方式和观者体验两方面展开,对卷轴作品的观看过程作了具体的阐述。

C. 文章通过讨论“敛合”对于艺术品收藏和限制性”观赏的意义,把论证推向了深人。

D. 文章论证中引用孙少述的诗句与布迪厄的话,都是为了证明艺术欣赏的精神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研究卷轴的物质性特征来揭示其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局限于图象、风格等艺术范围内的研究不同。

B. 卷轴的形制制约了观看范围,使得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比静态观赏两更具审美价值。

C. 卷轴的敛合形制使收藏品避免因暴露受伤,在物质价值上具有了持久性,因而具有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

D. 大量文献和图象资料表明,艺术品展示观赏在古代不会是大的群体行为,因为群体难以窥探作品文化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2)世界上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

——泰戈尔

(3)唯有回望,才能发现,我们究竟已经走出多远;唯有前瞻,才能相信我们沿着这条航线,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习近平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一则或几则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边城中的湘西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请你围绕上述内容,为导游设计一段接待四方游客时的开场白,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感染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