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凡·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几幅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由于中西方画家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从本质上看,既非模仿的艺术,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充满了主客体的统一精神,以意象创造而实现人、社会、宇宙和谐的中和的艺术,是简洁、传神、含蓄、隽永的艺术,是达到了“气”(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之气,生命运行之气,宇宙间自然万物之气)、“韵”(主观、客观契合所制造的意象自身所发射出来的风华、光辉)生动的艺术。应该说,中国的花鸟画、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整体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牧歌式的亲切精神,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

(摘编自吴式南《发现艺术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花卉类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中西方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

B. 中国传统绘画立足人与自然的契合,追求创造意象形态,升华对象根本特征。

C. 凡·高的《向日葵》表现强烈主观心灵,投合了画家怪异的欣赏趣味。

D. 中国绘画艺术重视花卉题材,此类艺术成就也最高,这在世界艺术中十分独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侧重论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和本质。

B.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对中西方绘画创作特点做了清晰形象的分析。

C. 文章中“气韵”这一术语虽专业,但文中相关论述及解析降低了理解难度。

D. 文章以齐白石等人作品为例,证明中国传统绘画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更追求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花鸟画透露出牧歌式的亲切,有利于画家和观者提高完善自身,和谐心灵。

B. 如果作画时画家个体特性太强,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这不利于艺术表现。

C. 中国传统花卉作品不是再现对象形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

D.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含蓄,艺术表现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

 

1.B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中西方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原文是“不尽相同”,并不是完全不同。C项,“投合了画家怪异的欣赏趣味”错误,选项曲解文意,从文中来看,有“怪异的欣赏趣味”的是现代西方富有阶层而非画家本人。D项,“此类艺术成就也最高”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证明中国传统绘画是再现的形象形态”错误,第四段说的是“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可见中国画不追求再现的形象形态。故选D项。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属性”原文并无表述。C项,“中国传统花卉作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D项,“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错误,选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标明中国传统绘画“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故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2)世界上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

——泰戈尔

(3)唯有回望,才能发现,我们究竟已经走出多远;唯有前瞻,才能相信我们沿着这条航线,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习近平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一则或几则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边城中的湘西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请你围绕上述内容,为导游设计一段接待四方游客时的开场白,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感染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十月)杂志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做修改。

1978年8月创刊以来,《十月》杂志以其关注杜会现实的写实作风,一直备受广大读者喜爱。正赶上创刊十周年之际,为了回赠读者厚爱,加强与读者互动,杂志杜决定办一个“我与《十月》”征文活动,征集读者惠存的跟《十月》有关的最美的故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_____。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___________,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艺术处理,让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_______的讲述目的。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呈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            )。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乔楚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和___________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家则通过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艺术处理,让它们变成小说,然后交给读者。

B. 小说家则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进行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C. 小说家则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进行艺术处理,让它们变成小说,然后交给读者。

D. 小说家则通过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故事的好坏不仅看它的“成色”如何更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B. 一个故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更要看它的“成色”如何。

C. 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D. 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而是看它的“成色”如何。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相提并论    口耳相传    深谋远虑    虚张声势

B. 相提并论    口传心授    深思熟虑    虚张声势

C. 混为一谈    口传心授    深谋远虑    矫揉造作

D. 混为一谈    口耳相传    深思熟虑    矫揉造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已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类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