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丽乡村
芦芙荭
那天早上,他刚一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这些年,电视台和他有很多合作,他和总导演都合作成朋友了。他一看到总导演,就开玩笑说,是不是又要我找赞助?我都成了你们电视台的钱袋子了。总导演接过他递过来的烟,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你说说,你除了钱,还能育什么?开过玩笑,总导演才言归正传,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这一次,不要你出钱,但你得给我们帮帮别的忙。
他的老家距县城有七十多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他虽然离开村子多年,每年总会回去转上几次。这些年,他在城里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心里却总是割舍不了那些石板房。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
一听说在他老家拍电视片,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你要我做什么?总导演说,是这样的,我们已到你的老家那个村子踩过几次景了,一切都满意,唯一缺的就是人了。缺人?他有些不明白。
是的。你的老家你知道。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走的搬走。那天我们去村子里踩景时才发现,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他说这我知道。总导演说,问题是,我们拍纪录片,不能拍个空村子吧,那么好的景致,没有人,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你想想,一个有人声有狗叫又有炊烟的村子出现在电视里该是多么美的画面呀。
他明白了总导演的意思,可这比出钱的难度还大。别给我说难。我知道你的能耐,凭你在村里的威信,这事对你来说就不算个事。这事还真是个事。
送走总导演,他就开始开始给村子里在外的人打电话。一开始,大家听说要在老家的村子里拍电视,都兴奋得不得了。可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上,问题就来了,有的说生意忙走不开,有的说小孩要上学得照看,推三挡四找各种理由。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他答应所有人、回村拍电视那几天生意上的所有损失都由他来承担。事情总算定了下来。今天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村子里一户准备给孩子结婚的人家,也被他说动,决定将婚礼搬回村子里办。在摄制组开拍的前两天,他和村里的人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了村子里。那时孩子们刚好放寒假。为了还原生活,他还买来了红辣椒、玉米棒子,将它们穿起来,挂在各家各户的山墙上。石板墙、红辣椒,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
生活其实是不用导演的。大人们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火塘里生起火,围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小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自由的小鸟一样,在村子里追来跑去。偶尔响起一声两声狗叫,村子就一下子活起来了。
电视开拍的第二天,那户给孩子结婚的人家,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场院里摆起了酒席,全村的人都来喝喜酒。主家还请来响器班子,吹吹打打地热闹了起来。大家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
电视片拍得是异常顺利。杀青那天,总导演握着他的手说,多么好的乡村生活呀,真有点儿舍不得离开呢。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下雪,要是下一场雪,孩子们再在村子里打雪仗,堆上雪人就更有意思了。
送走摄制组的那天晚上,他让老婆将炕烧热,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些年他真的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安稳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真是好。
早上起床,他一打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昨天晚上他已想好,和大伙儿商量一下,这个春节就在村子里过吧。
转过墙角,他却发现,村子里好多人正将他们带回来的行李往公路上搬。那里停着他们开回来的车。有些手脚麻利的,已经将车发动了起来。
他们是在准备回城了。怎么就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呢?
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人们回村拍纪录片的故事,反映了当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引人深思。
B. “这事还真是个事”,借人物心理反映进城人员“回乡难”的社会现实,也说明“他”的能力和威望不够。
C. 离乡的人们又回到村中,“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说明人们骨子里还是有着对于乡村的热爱与眷恋。
D. 小说中的“他”与受邀回多的人们一样,都是长期在外的羁旅客,但是对故多的情结却又有差别。
2.如何理解题目“美丽乡村”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虽简短但耐人寻味,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有删改)
材料二:
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各国不断加大投入,中国和韩国实现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美国研发经费继续位居首位,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量的30.8%。
2011-2014年主要国家及全球研发经费
单位:百万美元(当年价)
年份 国家及全球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年均增长速度(%) |
中国 | 134443 | 163148 | 191205 | 211826 | 16.4 |
美国 | 429143 | 453544 | 456977 | - | 2.1 |
日本 | 199795 | 199066 | 170910 | 164925 | -6.2 |
德国 | 104956 | 101993 | 109515 | 109941 | 0.16 |
法国 | 62594 | 59809 | 62616 | 63826 | 0.1 |
韩国 | 45016 | 49225 | 54163 | 60528 | 10.4 |
英国 | 43868 | 42607 | 43528 | 50832 | 0.5 |
全球 | 1325026 | 1368363 | 1395802 | - | 5.2 |
(节选自北极星环保网《一组图读懂<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材料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国制造已在世界领先,但各个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且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白晓光认为,中国制造一定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加强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节选自《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高端》,2017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记者: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
徐一平:要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一是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让科学家的手和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胡凌云:要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永续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土壤。
高美琴:形成高端人才群体是我们创新发展至关紧要的前提和基础。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使他们尽可能释放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从观念、投入、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学习制度,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节选自《“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2015年3月11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局势下提出的、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B. “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它计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C.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只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世界领先。
D. 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要以智能制造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并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主攻方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最终目标。
B. “中国制造2025”勾画了中国制造的远景目标: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让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C. 美、日、德、法、英等国家2011-2014年研发经费虽保持增长,但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D. 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项目同产业对接,创新成果同现实生产力对接。
3.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群”与“众”密切相关,“群”本身就有“众”或“众多”的意思。《国语·周语》讲:“人三为众。”正是由于“群”与“众”相近,所以形成了“群众”组合词,代表“许多人”“众人”。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例如,《荀子》:“群众不能移也。”进入20世纪,“群众”与“人民”“大众”等基本同义。
先秦儒家不乏“众”的论说,某种意义上发展了一种“众论”。孔子的“众论”极富特色,内涵深刻,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特有的群众责任观念。在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则主张爱众。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这其中必然包含着对民众的爱。为此,孔子对弟子提出了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责任伦理要求。对于孟子来说,爱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众同乐”。他认为,“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而在“与人乐乐”中“与少乐乐”又不如“与众乐乐”,体现了爱民众的责任担当。
二则强调济众。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仁者能够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果广泛地给予人民以好处,又能接济广大的民众,不仅属于仁者,甚至就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孔子这里对仁的诠释,包含着对仁者爱民济众的政治道德要求。
三则倡导得众。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不但括明了“仁”为“爱人”和“知”为“知人”,而且阐明了真正的智慧之人应当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对此樊迟不理解,孔子弟子子夏解释:舜汤之所以拥有天下,就在于注重从人民大众当中选贤任能,使得心存不仁不义的人选离。“选于众”就是“得众”,就是“尊众”,体现了原始民主精神。
四则提倡容众。与“宽则得众”一脉相承,孔子弟子子张从人际关系角度阐明了“容众”的责任伦理。子张认为,不论一个人可不可交都应当与之交往,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既赞美善人又同情能力差的人,关键是自己要具备贤良之德,如此才有拒绝别人的资格。显然,子张所倡导的是普遍交往准则,追求的是“尊贤容众”的责任美德。
无疑,儒家所彰显的爱众、得众、济众、容众等群众责任观,由于缺乏现实经济政治基础而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但它毕竟表达了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对民事民疾的同情之感,对民众力量的认同之心,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摘编自涂可国《得众济众——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群”与“众”意义相同,“群众”代表“许多人”“众人”,与“人民”“大众”同义。
B. 孔子提出的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主张是为了要求人们具有爱民众的责任担当。
C. “与众同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是孔子“爱众”思想的重要表现。
D. “容众”与“宽则得众”一脉相承,子张强调君子既要尊重贤人又要能容纳众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荀子》中的句子为例证明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有说服力。
B. 文章先阐述“群”与“众”的关系,再引入对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群众责任观的论述。
C. 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
D.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论证论点,最后指出群众责任观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一个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仁者如果能够接济民众,就达到了圣人境界。
B. 舜、汤注重从人民大众当中选贤任能,人才“选于众”,体现了原始的民主精神。
C. 子张觉得不论一个人可交不可交都应当与之交往,表明了子张倡导普遍交往准则。
D. 儒家所彰显的群众责任观,表达了对广大民的关爱之情,在当今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抢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少于800字。
下面是一则学校食堂的公告,其中有四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近日,食堂就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对食堂声誉和学校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经学校研究决定,即日起加强管制,一经发现,将严惩不贷。今特发此公告,希望同学们吃多少打多少,避免浪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那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古画会唱歌”则更进一步,古典雅致的歌词、 的曲调将千年古画青山绿水的场景烘托、渲染得 。这种新形式让现代人不仅用眼睛来欣赏古画的“静美”,也用耳朵来聆听古画的旋律,更用心体会诗情画意的韵味,通过创新的艺术通感形式,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千里江山图》可谓 ,这幅千古名画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样让不少人 。从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正因如此,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如今的“古画会唱歌”,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借助高大上的科技手段,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相结合,变得更“接地气”,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B. 与其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C. 如果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D. 与其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云流水 栩栩如生 尽人皆知 魂牵梦萦
B. 珠圆玉润 栩栩如生 妇孺皆知 魂牵梦萦
C. 行云流水 惟妙惟肖 妇孺皆知 朝思暮想
D. 珠圆玉润 惟妙惟肖 尽人皆知 朝思暮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开掘和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B. 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C. 古画要变得拉近人们的距离、更有吸引力,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D. 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