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 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 “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 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 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而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 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 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 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 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 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1.B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本题A项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随之出现”,但并不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第二段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B项正确,原文提到“读者接受有其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又提到“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综合以上可知选项表述正确。C项,“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错误,原文表述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而非“读者按自己的理解”。D项错误,“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标准答案”,更好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不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且按照作者意思,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相对最像”“有望接近作品本身”。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D项,说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错,原文是“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可见引用李、杜诗歌的例子,意在说明“读者决定论”之类的错误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读者虽然无法起到决定作用,但根据前文,读者的主观理解对作品阐释有着重要作用,对经典文本的地位也必然产生影响,没有读者的推崇也就不存在经典文本的地位。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C项,“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错,根据原文“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也就是说,文学具有普遍性,所以读者理解人物时,在性格、言动方面与作者设想“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这并不等于“以作者设想为主”,而仍然是读者发挥“想象的自由”的同时接受文本“基本的限制”的结果,再者根据第2小题C选项也可推断得知。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李大钊

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魏源

④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托尔斯泰

⑤选择自己比任何人都会可靠得多。——李嘉诚

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

读了上面的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某中学将于2019年5月28日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高三(1)班班委会代表全班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词语运用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母校将于2019年5月28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光顾仪式现场。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特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高三(1)班班委会

2019年4月28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高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

要素一:__________   要素二:__________  要素三: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双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B.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C.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D.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D.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款国内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诉说他曾因佩蕙草而遭贬,又被横加采摘白芷之罪,但他却坚定的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3)在《锦瑟》一诗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