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 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 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 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1.下列对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拜:授予官职

B. 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

C. 帝乃解。甫,且称            谢:辞谢

D. 甫家寓鄜,弥年艰            窭:贫穷

2.下列各项加下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文章显中宗时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往依                     积土成山,风雨兴

D. 严挺之有此儿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A.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1.C 2.D 3.A 4.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 【解析】 1.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谢如翻译为“辞谢”和后面“且称(并且说)”矛盾,后面是向皇帝道歉的话,因此翻译为“道歉”。故选C。 2.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竟然 A项,连词,于是/介词,通过;B项,凭借,介词/因为、连词;C项,代词,他/兼词,于此;D项,副词,竟然。故选D。 3.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功名未就”“志气挫衄”结构对称,“未就”是“功名”的谓语,不要断开;“陛下弃细录大”是“觊”的谓语,不要断开;“冒死”是“称述”的状语,不要断开;“涉近讦激”结构相同,不要断开,都是“违忤圣心”的原因,故选A。 4.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奇: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待制:等待诏命;擢:提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教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B. 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而玄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传入。

C. 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

D.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自然段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论点,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B. 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思想的来源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C. 第三自然段通过论述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D. 文章逐层论证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并指出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B. 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

C.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D. 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当前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契合。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何陋之有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思矣

A.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C.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D.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查看答案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圣人无常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