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已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这就需要人为干预生态修复活动,使遭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动态平衡,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的如“水十条”“土十条”等环保政策致力于水资源、土壤、大气、固定废弃物等生态修复的实施。在政策指引下,全国开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计划,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目前,农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好转。在资金推动下,生态修复行业有新一轮迅猛发展,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
因城市化、工业化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尤其是场地修复仍以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为主,或者采用挖掘与热脱附、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处置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而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70%。
(摘编自环保网2019年2月24日《2018年自然生态修复现状》)
材料二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生态状况变化是趋好的。三大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整体好转,而湿地生态系统还在退化。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说:“例如一些区域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开采过度,致使河流干涸,湿地湖泊丧失。同时,海河生态功能和黄河自然水文过程基本丧失,长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破坏严重。”
从国际标准化来看,在人均GDP达到一万至一万四千美元时,开始环境污染治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八千多美元。在此条件下,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强度行动。然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需要遵循社会经济和自然演变规律,要避免造成过高的社会经济成本。这意味着打赢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这场硬仗,还需要长期科学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流堿系统治理,以水为载体,以中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规划、统一整治。此外,还需在科技、标准、制度、立法等方面,加强针对各类新型污染物的前瞻性布局,建立面向新型污染物的防治体系。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9年1月8日《生态环境质量拐点,中国准备好了吗》)
材料三
表1:“十三五”部分重点流域治理后目前水质状况
表2:2018年环保类PPP项目(政府和社会合资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分布
材料四
目前政府对环保行业保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已开始实施。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显示,“十三五”全社会的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元,是“十二五”的三倍,环保产业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中国环保产业潜在需求旺盛。理论上,一个国家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通常是由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总量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决定的,习惯于用单位国土面积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来估算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量。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
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大量资本涌入环保行业,填补了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但造成了产能过剩和低价竞标,影响其健康发展。同时,环保设备企业小散弱特征眀显,“低档过剩、高档缺少”问题尤为突出。还有,如具备环保技术的机械和液压免烧砖设备因标准化不一,价格不同,企业趋利明显而影响规模和质量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3月15日《环保行业发展前景及分析》)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流域经过治理后,到目前为止,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浙闽片河流均有超过95%的区域的水体经净化处理可供饮用。
B.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各有15%的区域的水体还需要进一步治理,每个流域都存在只能用于工农业而不能供饮用的水体。
C. 从治理后的水质状况来看,日前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污染程度还非常严重;西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已经没有污染了。
D. 2018年环保类PP项目中,污水处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两类共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垃圾发电和海绵城市则占比较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1年以来,在政策指引和资金推动下,我国的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
B. 我国在场地修复活动中大多采用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方式,场地的原位修复技术方面与欧盟、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C.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我国在人均GDP低于国际标准人均GDP的条件下采取高强度行动,就会有社会经济成本过高的风险。
D. 中国是一个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因此,环保产业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3.请简要概括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状况特征和环保行业发展的不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明清时期契约文书数量多种类丰。各类契约文书的规范化和格式化,意味着民众的契约实践及由此建构的社会秩序与运作机制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普遍化和统一性,形成了跨地域和制度化的特征。
传统中国契约基本框架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政治性质的契约。从先秦时代的盟誓或盟约,到秦汉以降的约法,如《约法三章》《约法十二条》等,均为统治者单方面向民众宣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约”。二是私人之间通过合意缔结的契约。其种类和内容基本覆盏社会生活各领域,婚姻、交易、借贷、合股等以私人合意来建构社会秩序。三是介乎前两种间的具有建构共同体功能的契约,如家族或宗族、村落、商行及会社等制定的“约”。它们既有倡议者单方面宣示的“约”,也有参与者共同合议的“约”。这种类型的“约”,不仅具有支配性与合意性的混合因素,还体现了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交叠的结构特点。就此而言,明清中国除了有通过法律建构与维系的身份社会,还有一个建筑在契约制度和礼俗习惯上的民间社会。因此,传统中国无疑是一个集身份、契约、礼俗于一身的复合社会。
这种民间契约秩序的形成有其原因。
其一,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土地私有化的产生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小家庭为政治基础(赋税徭役)和社会基础(秩序结构)的局面。这种小家庭“共居同财”和“敬宗收族”,体现了法律及伦理的双重要求,唐宋以降“聚族而居”的大家族普遍存在,但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经济竞争和经济交往,仍是传统中国社会一个基本特点,是婚姻、田土、钱债、合股等常规契约得以滋生的领域。而笼罩在小家庭之上的宗族和以家族为基础的村落共同体的内部秩序,则成为法律难以深入管治的领域。于是,用以填补这一领域的宗族和村落层次上的家规族法与村规民约便运用而生。
其二,朝廷“基础权力”相对薄弱,不具备深度管治基层社会的能力,难以为民间契约实践提供全面的法律保护。朝廷正式权力止于州县,州县在人员不足、经费匮乏及交通阻隔的情况下,官府根本不可能渗透到乡村社会,并对私人空间进行深度管治,从而给基层社会留出了活动空间。
其三,朝廷疏于制定婚姻、田土、钱债和社会治理方面的法律典章,缘于没能力严格执行采取“抓大放小”的治理模式——严格管控命盗犯罪,相对放任囯土细故事宜。这种治理模式的形成,有社会自生自发因素,也有朝廷自觉撤退因素;表明朝廷不愿意也很难制定全面规范契约活动的法律。明清里老介入解决婚姻、田土、钱债等纠纷,主要依据契约协定,情感、礼俗、惯例等也是重要参考。官府通常采取“民不告,官不理”态度,仅在私人契约发生纠纷而提起诉讼的场合才会适度介入。即使民告,官也未必理,很可能将案件推给民间社会,让其自行解决;即使官理,也往往采取“调处息讼”方式解决纠纷,而非依法裁判。
明清时期家规族法与村规民约成为建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措施,贴近生活实际,有其独特地位、功能和价值。
摘编自徐忠明《传统中国社会的家规族法与村规民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各类契约意味着社会秩序与机制有一定的普遍化和统一性,有跨地域和制度化特征。
B. 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清中国还是一个以契约制度和礼俗习惯为基础而建构的民间社会。
C. 以小家庭为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局面是在土地私有化和户籍制度改革基础上形成的。
D. 在私人契约因纠纷而起诉时官府才会适度介入,但通常采取“调处息讼”方式来解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三个维度介绍传统中国契约的基本框架,并对每个维度及其特征作了简要分析。
B. 文章从三个层面来论述民间契约秩序形成的原因,这三个文段构成并列的逻辑关系。
C. 文章列举里老和官府解决婚姻、田土、钱债等纠纷的做法时,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D. 文章是以总分总框架构思行文的,论证的主体部分呈现递进关系,论证层次清晰明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法律旨在维护身份秩序,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契约制度是一种维护民间礼俗的模式。
B. 婚姻、田土、合股等常规契约是在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经济竞争和经济交往中产生的。
C. 只要人员经费足够,交通便利,官府就可渗透到乡村社会,对私人空间进行深度管治。
D. 因家规族法村规民约具有建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功能,所以朝廷权力自觉撤退。
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如何看待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自己的影响,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①
(明)袁宏道
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湖北竟陵人,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 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其诗恬淡高远,有意趣。后人常有模仿其烧香煮茶以示高雅。
1.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耳 B. 焉 C. 也 D. 矣
3.对“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质愈卑劣,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卑下。
B. 品行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下。
C. 品德愈卑鄙,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下流。
D. 品味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级。
4.以下对“趣”的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韦苏州等世俗之人,烧香煮茶,无法得到、领会意趣。
B. 童子之趣,得之于自然,无私心杂念,是最上乘的趣。
C. 山林之人,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没有求趣而趣自来。
D. 年长、官高、品大者,往往受见识束缚,离趣味愈远。
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 (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 (2)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 跟从 B. 随从 C. 使……跟从 D. 指挥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4.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
5.结合选文概括刘邦在鸿门宴上转危为安的因素有哪些?
(1)______(2)_______(3)______(4)________
6.结合第2段的内容分析樊哙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①,有待至昏鸦。
(注)①浮蚁:指酒
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
B. 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
C. “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
D. “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清新自然 B. 雄起瑰丽 C. 高亢豪放 D. 沉郁顿挫
3.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