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统计图,请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的变化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45字。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两项是( )( )
A. 一班的同学们给住院的李明同学送来了鲜花和水果,他动情地说:“谢谢你们,你们的礼物我笑纳了。”
B. 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人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说:“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吧?”
C. 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 某同学正在发言,小华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小华说:“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E. 拙作《黎淳传》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有时候,看一些自媒体文章就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简直是___________,分分钟就要被毁掉的样子。比如,这样一些标题经常出现《抖音、快手,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拼多多,正在毁灭年轻人》《被朋友圈毁掉的90后》……名单实在太长,以至于如果继续罗列下去,可以凑成一篇万字长文。而这种担心年轻人会被新生事物戕害的心理早已存在多年,当年有一些文章放到现在,可以改编成《邓丽君正在毁掉年轻人》《喇叭裤正在毁掉年轻人》《琼瑶剧正在毁掉年轻人》。事实上,当年的年轻人( ① ),正如现在的年轻人必然面对的命运。有人说,( ② ),也不代表负面影响就会__________。也有人说,年轻人的自制力、学习力不仅被低估,而且新生事物的危害被高估,这说明思想解放依然是一个有时效的。还有人说,鼓励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对年轻人的“吃喝玩乐”多一些包容心。时代变了,而积极进取的方式也应__________。更有人说,改革开放已经40年,但许多人依然不明白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市场经济的本质是:__________的变化。套用一句俗话,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或俗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弱不禁风 一发不可收拾 改弦更张 无穷无尽
B. 弱不胜衣 一发不可收 改换门庭 无边无际
C. 弱不禁风 一发不可收 改弦更张 无穷无尽
D. 弱不胜衣 一发不可收拾 改换门庭 无边无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时间把他们“毁”成了中老年人罢了
②即便有些平凡事物会带来负面影响
B. ①只不过被时间“毁”成了中老年人罢了
②即便有些平凡事物会带来负面影响
C. ①时间把他们“毁”成了中老年人罢了
②宁可有些平凡事物会带来负面影响
D. ①只不过被时间“毁”成了中老年人罢了
②宁可有些平凡事物会带来负面影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有人说,不仅年轻人的自制力、学习力被低估,而新生事物的危害却被高估,这说明思想解放依然是一个有时效的。
B. 也有人说,年轻人的自制力、学习力被低估,而新生事物的危害却被高估,这说明思想解放依然是一个有时效的任务。
C. 也有人说,年轻人的自制力、学习力被低估,而且新生事物的危害被高估,这说明思想解放依然是一个有时效的。
D. 也有人说,不仅年轻人的自制力、学习力被低估,而且新生事物的危害被高估,这说明思想解放依然是有时效的。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咏怀古迹》(其三)中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明音乐由婉转流畅到冷涩不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第二段中作者对比圣人和愚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后得出了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灞陵行送别
唐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①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②愁绝不忍听。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文才出众。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②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辞。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中,写灞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这里有比兴手法的运用。
B.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
C.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写朋友南行,走的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还想象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也会像王粲那样,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D.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既带有写实的成分: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也有虚写的成分:用浮云蔽日来象征朋友被迫离京。
2.李白的诗歌在丰富的意象中饱含着丰满的思想,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个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第,困长安。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窈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①,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京师还,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后南游,客耒阳,一夕大醉而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
《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陈涛斜,地名。在陕西咸阳县东,亦谓之“成阳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B. 时所在宼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C.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D.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第,指参加科举考试未考中,也可以说落第、下第;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B.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是指唐玄宗所在之地。
C.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D. 骸骨,旧时称辞官为“乞骸骨”,意思是使自己的身体归葬故乡;在文中指的是皇帝赦免了杜甫的死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自己先主动去见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滞留在了长安。
B. 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C. 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打了败仗,又因为以董廷兰为门客而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皇帝从此不大理睬和任用他。
D.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曾对待杜甫很友善,常亲自到杜甫家中探望。然而杜甫见严武,有时不戴头巾,并且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导致后来严武想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2)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